[摘要] 動機是影響外語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受到國內外專家的廣泛關注。本研究以Dornyei的外語學習動機三層次模式為基礎,對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07和08級非英語專業本科生隨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以尋找更加適合我校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的教學方法,以推動我校的英語教學改革,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與應用的能力。
[關鍵詞] 獨立學院 非英語專業學生 英語學習動機 激發
1 研究背景
動機是決定第二語言學習成敗的重要因素,它能直接影響學習者使用學習策略的頻率、接受二語輸入量的大小、與本族語者互動的程度、目標設置的高低、學習毅力的大小以及發展二語技能的持久性。(秦曉晴,2002)雖然國內外對動機本身的研究和如何提高動機的研究頗多,但大多數是宏觀理論,而且一般也是針對普通高校本科生,而對于新興起的學生群——獨立學院學生的研究例證幾乎為零。
目前國內新興起一支教學力量,即本科院校與社會力量合辦的具有法人代表的獨立院校,筆者所工作的學校是云南新興起的獨立學院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YNNUBS),此類學校的學生屬于三本學生,有不同于一般本科學生的特點:學生文化基礎總體較差、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學習自律性低、對英語興趣不高、受過高考失敗的重創而自信心不足等。
2 研究方案與步驟
2.1理論基礎
Dornyei的外語學習動機三層次從語言層面、學習者層面和學習環境層面來界定和研究外語學習的動機。語言層面就是外語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包括融入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等。學習者層面包括外語學習者投入到學習任務中的由情感、認知因素等所形成的穩定的個性特征。其中最主要的兩個因素是成就需要和自信心。學習環境層面包括分別與課程相關、與教師相關和與學習集體相關的動機組件。與課程相關的動機組件指學習者對該課程的內在興趣、教學和學生個體需要和目標的相關性、學生對學好該課程成功程度的期望值以及學生對活動效果的滿意程度。教師特定動機組件與教師的行為、性格以及教學風格有關,包括學生取悅教師的親和動力、權威類型以及學生學習動機的直接社會化。學習集體動機組件與學習者所在的集體動力有關,包括目標定向、規范和獎勵體系以及課堂目標結構(競爭型、合作型和個性型)。
2.2研究目的
基于Dornyei的外語學習動機理論,本課題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得到獨立學院學生關于學習目的、學習環境等的真實想法,旨在探討提高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各種有效方法。
2.3研究對象
為了力求能客觀地反映事實,并產生一系列對以后英語教學改革有用的成果,本研究調查了YNNUBS 07級和08級中文、藝術、計科、會計專業的180位同學,回收答卷178份,有效答卷172份。
2.4研究結果及討論
2.4.1數據分析
根據以上所述的學習動機三層次模式的指導,本研究調查從學習者的學習目的、學習自信心和成就感以及學習環境中的教師的影響和集體學習環境的影響出發,獲得以下數據表。
2.4.2結果討論
2.4.2.1 從語言層面分析
融入型動機指的是學習者為達到和本族語者進行交際與交流而進行第二語言習得的愿望,它反映出學習者對目標語國家的民族和文化的個人興趣。而工具型動機指的是學習者出于某種目的或實際需要而掌握某一第二語言習得的愿望,它反映出學習外語的實際價值和有利之處。以上表格所得數據表明YNNUBS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是融入型與工具型的綜合,但工具型更明顯。無論是融入型還是工具型都對英語學習有促進作用,但是大量研究表明,學生對外語學習的融入型動機要比工具型動機更具有持久性和積極意義。所以教師應當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在教授外語語言的同時,給學生適當補充英、美等國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介紹相關書籍、網站及電影,使學生了解并對該語言文化形成積極的態度,以激發、培養學生對外語學習的融入型動機,并幫助學生把工具型動機轉變為融入型動機,使他們的學習更有能動性,更有持久性。
2.4.2.2 從學習者層面分析
成就需要和自信心是動機的兩個重要因素并與動機強度成正比關系,即成就需要越強、自信心越足,學習動機也就越大。表中數據顯示YNNUBS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不足,且急切需要獲得一定的成績來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保持學生學習外語的自信心,減少、消除學生對外語學習的焦慮和恐懼;使學生時時具有成就感,以長期保持對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習效果。表揚、鼓勵多于批評、指責可以更好地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如果運用了恰當的贊揚手段,可使學生改變對學習英語的抵觸、恐懼的心理。比如,當學生回答正確的時候能得到稱贊和肯定,這種心理上的滿足感會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這門課程;相反,回答錯誤受到責怪或出丑,會導致學生對學習的恐懼和憎惡心理,這種心理會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甚至放棄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考慮學生的心理與情感因素,在課堂上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一些自我表現的機會,并不時地給予肯定和稱贊,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這種感受會產生一種動力,獎勵學生以更加自信、上進的心態學習英語。
2.4.2.3從學習環境層面分析
Dornyei曾經指出,在所有對學習者的二語習得產生影響的因素中,教師因素排到首位。從以上的調查結果可知,教師對YNNUBS學生學習英語的影響很大,所以教師素質的提高至關重要。教師的素質包括精深的英語專業知識,一定的科研意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以及熟練應用現代教學設備的能力。但是,教師最應該做的是培養融洽的師生關系。調查顯示幾乎所有學生都希望老師和自己像朋友一樣相處,課后能和老師多交流以增進師生感情。而培養和諧關系的第一步就是學會傾聽。如果教師是很好的傾聽者,愿意和學生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則學生會覺得老師很信任他們,喜歡和這樣的老師交往,同時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其次,盡力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如果教師在第一堂課后就記住了學生的名字,則學生覺得這是一種對自己的尊重、重視和期望,同時也想通過自己的進步來回報老師。優秀的英語教師不僅在課堂上讓學生折服和敬佩,課后也會從生活上給予學生關心和幫助,不會忘記和學生通過網絡等各種方式交流。這樣學生才會信賴教師,與教師更好地配合。
輕松、和諧的課堂語言環境,對于培養學生外語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調查結果顯示學生需要輕松、民主、愉快的學習氣氛,而相互信任與尊重能降低他們的焦慮感。所以,教師應盡量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堂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并適當開展一些與英語學習有關的競賽,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也可以通過變更的座位增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Dornyei提出幽默是能改善課堂學習氣氛的有效方式,所以教師上課時盡量保持微笑,多點幽默,學生會感覺很安全并很情愿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的學習感受對學生來講是比較理想的。
當然,學校也應營造積極的校園英語學習大環境,設立自己的英語角,聘請外籍人士參加,為學生提供練習口語的環境;舉辦英語知識競賽和口語比賽等,并選送優勝者參加國家希望之星之類的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組織英語協會和辯論協會等,為學生提供看英語電影、品英語書刊和英語辯論的機會。最后,邀請國外的組織參加英語夏令營或和國外的學校交換學生交流學習,為學生打造學習地道英語的環境。
3 總結
動機是影響英語學習的重要因素。我校學生由于生源的關系而具備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學生的特征,掌握影響他們學習動機的因素能使教師更好地把握英語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本文中,作者歸納了影響我校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激發我校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相關策略。本研究是基于我校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進行的,希望其中所提之教學建議對相似生源的院校有一定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Dornyei,Z.Teaching and Reaching Motivation.London: Pearson Education,2001.
[2]Gardner,R.C.Lambert,W.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3]Rowley.Massachusetts: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72.
[4]高一虹.中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J].現代外語,2003,(1).
[5]劉東樓.外語教學中動機問題的幾點思考[J].外語教學,2002,(4).
[6]華惠芳.試論英語學習動機與策論的研究[J] 外語界,1998,(3).
[7]秦曉晴,文秋芳.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結構[J].外語.
[8]教學與研究.2002,(1):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