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傳銷組織通過其所施方法特有的氛圍效應,迎合高校學生的心理需要,以達到其不良企圖。通過剖析氛圍效應的具體特點,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進一步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國家為社會培育真正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 傳銷 氛圍效應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來,非法傳銷組織將高校學生作為重點,實施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騙手段,引誘、拉攏高校學生加入其組織,并經常獲得成功。氛圍效應是指傳銷組織營造的一種“激情奔放,青春煥發,團結友愛,信心十足”的集體氛圍,它令缺乏社會閱歷、天真純潔的高校學生,終于找到了自認有效的途徑,釋放壓抑已久的情緒,并獲得了所謂的自信感、榮譽感和社會認可感,從而喪失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最終被傳銷組織從精神上控制和操縱,心甘情愿地為他們服務。
氛圍效應之所以能夠達到傳銷組織的最終目的,其主要的方法與手段有如下特點:
1.激情授課,膨脹致富欲望
以所謂“成功者”介紹經驗的方式,傳授所謂“成功學”,勾勒“光輝前景”,改變學生們的心態,膨脹其致富渴望;指出營銷行業是一種無店鋪形式,雖無店面,但只要加入,就等于開了店鋪,要速成、暴富,必須抓住這個機會,成功要從現在做起;于是激情膨脹,準備大干一場。于是,“我為勝利而來,不向失敗低頭,世上沒有我辦不到的事”成為信條。
2.營造溫情氛圍,培養心理依賴
為使學生們能夠安營扎寨,從接車那一刻起,傳銷組織就指定負責人,時刻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甚至鋪席子、打熱水、洗腳,陪著打電話給父母報“平安”,并經常性地組織“心理分享”、“開心一刻”等小型活動,鼓勵上當學生加速自身改變;負責人還會與上當學生經常談心,交流“成功心得”,增加自信。在充滿“人情味”的家庭氛圍中,初來者會產生心理依賴,不由自主地對負責人推心置腹,經常匯報自己的情況,并接受負責人的指點。
3.通俗講解,展示高回報率
傳銷組織常用圖表來宣傳參加傳銷的回報情況,使學生們可以明確地看出參與活動的高回報;就業壓力的強勢促使學生企望尋找新的就業途徑,認為做一般的事業太難,做小生意也需要啟動資金,要成功太難了;而參與傳銷活動只需幾千元錢、多發展幾個人加入,以后就能坐享其成,認為這是成功捷徑。
4.及時答疑解惑,鞏固洗腦效果
傳銷組織會經常性地提出上當學生比較集中的疑惑,并用自己的方式給予解答,不斷地強化和鞏固洗腦的效果。比如傳銷組織會將騙分為善意的騙和惡意的騙,與其它被自己叫來的朋友共享獲得的財富,是善意的騙,是美麗的謊言,不需要有內疚感。
5.制造公平表象,迷惑欲望膨脹的人心
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經常有數量不小的學生“被”加入到傳銷組織,應該反思以往教育方式中存在的問題;但事非無一處益,傳銷組織營造的氛圍效應非常有效,這也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可以借鑒和運用傳銷組織中的氛圍效應,與時俱進,認真思考積極探索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思路,研究新問題、新情況,營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環境。
1.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調動學習主觀能動性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導致在校師生比例失調,致使思想工作不力,學生日常生活管理松弛,從而造成部分高校學生生活虛無化、自由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堅持好傳統法,又要適應深刻變化,不斷提高感召力和滲透力。以開放型思維方式代替封閉型思維方式,以雙向交流型教育方式代替灌輸型教育方式,以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方法代替集中教育方法,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代替傳統信息傳播手段,從而適應變化的發展和高校學生的新特點,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和影響力;及時表揚優秀批評錯誤,鼓勵先進樹立典型,不斷強化輿論導向、政策導向、榜樣導向,調動學習主觀能動性,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終保持強大的生機和活力。
2.以人為本,營造親情氛圍
現在高校學生獨生子女多,依賴感強,自我中心意識強烈,集體觀念缺乏,團隊意識淡薄,部分大學生入學后,不適應集體生活,常被傳銷組織迷惑進而被騙。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為本,把教育人、關心人和為學生服務結合起來。在日常生活中,以主題班會、生活座談會等系列形式活動為依托,及時了解和迅速掌握高校學生的信息、要求和動向,從大學生最關心、與大學生切身利益最密切的學習問題、就業問題、生活問題等入手,對出現問題的同學積極及時地進行疏導。重視學生的內在需要差異性,有針對性選擇確定目標和標準。作為老師,經常性抽時間同學生們進行近距離的交流,拉近感情打破隔閡,使師生之間交流暢通無阻。通過以上方法營造類似傳銷氛圍效應中的平等、關愛,使學生在班級中時刻感受到關注,讓每位學生都有家中溫馨與和睦的感覺。
校園文化也可以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使他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組織各種演講比賽、歌唱比賽、團體比賽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使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去展示自己,肯定自己,達到類似傳銷氛圍效應中激情煥發、信心十足、肯定自我的效果。
3.付出必定會有收獲,但付出不一定有回報
由于各種原因高校學生在校期間,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并不能總是達到自己所理想的目標,也因而會經常出現付出時的期望與付出后的回報之間的巨大差距,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進而產生極端的做法與觀念。在物欲橫流、收入差別過大的當今社會,能夠在短期積累大量財富,對于涉世不深、缺少閱歷的高校學生來說,傳銷無疑為他們找到了暴富的切人點。付出必定會有收獲,但不一定有回報,而收獲有好有壞,卻也不一定是豐收;成功是對努力的回報,失敗也是付出的收獲,它積累了經驗收獲了教訓。
4.及時答疑解惑,鞏固教育效果
傳銷組織會經常性地提出比較集中的疑惑,并用自己的方式給予解答,不斷地強化和鞏固自己的做事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應將由于各種原因出現的不對稱信息,特別是學生因知識結構和獲取信息渠道的局限而比較集中的疑惑,及時主動地向學生進行闡釋,減少學生對營銷、直銷方面知識的不了解,有效地對獲得的傳銷組織信息進行迅速鑒別。
5.相對公平不等于絕對公平
無論學生對社會、對學校,還是對老師或其它同學的不滿,常源于學習、工作、生活中的不公平,但公平是相對的,絕對公平是理想中的狀態,卻也不是傳銷組織所宣揚的那種皇帝輪流做,因此高校學生也不應因無力改變某一事、某一時的不公平而產生積怨,從而喪失判斷力和意志力,并被人利用與誘導走向歧路。
傳銷組織以其所用方法特有的氛圍效應,迎合高校學生的心理需要,從而達到其險惡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方式,可以充分借鑒氛圍效應的具體特點,進而達到真正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