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現代化的建設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環境藝術設計日益引起各界的關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得到了各高校的重視,各高校紛紛成立了環境藝術專業或相關的藝術設計類專業。環境藝術專業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但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因此,加強學生的專業能力、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順利擇業與就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環境藝術專業 頂崗實習 預就業
一、環境藝術專業行業狀況
“環境藝術”是指環境藝術工程的空間規劃,藝術構想方案的綜合計劃,包括環境與設施計劃、空間與裝飾計劃、造型與構造計劃、使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的計劃等。環境藝術,是一個新興的、邊緣的、綜合藝術系統工程,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性專業,涉及美術、雕塑、裝飾文化、建筑基礎知識、園林藝術、人體工程學、設計流派、材料學、心理學等多個領域,無論在專業理論的廣度,還是在專業技能的多樣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政項目、房地產項目的大量開發,環境藝術設計的一線實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環境藝術專業涵蓋了從過去的室內設計到今天的室外設計、廣場設計、園林設計、街道設計、景觀設計等全方位多范圍領域設計。設計也由過去偏重硬件設施環境轉變為重行為、生理、心理環境創造等更廣泛更深意義的范圍。
二、環藝專業教學模式與頂崗實習模式的有機結合
頂崗實習是學校安排在校學生實習的一種方式。非基礎教育學校學生畢業前通常會安排學生進行實習,方式有集中實習、分散實習、頂崗實習等。頂崗實習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學生完全履行其實習崗位的所有職責,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對學生的能力鍛煉起很大的作用;是《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學習2年,第3年到專業相應對口的指定企業,帶薪實習,如果勝任用人單位可直接安排就業。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五個因素,理論依據、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實現條件、教學評價,這五個因素之間有規律的聯系著就是教學模式的結構。所以,高職高專的教學模式、頂崗實習、就業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一體,迅速建立適應市場人才需求機制,確立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項目教學模式,構建新的專業課程體系,制定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標準勢在必行。應形成以“工作室制教學”為載體,以教學團隊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為目標,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引入適合教學的社會實際項目,“專業教學項目化”的教學模式,“專業、基礎一體化”的課程體系,“能力訓練工作化”的教學方法,“過程管理公司化”的考核機制為內涵的“職業化教學”特色。通過校企合作,建設與企業運作模式基本相同的實訓基地,引入企業工作的流程和生產模式,實訓基地完全與社會企業接軌,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在推進校企合作過程中,充分運用企業的資源,努力實現企業資源的“共建、共管、共享”,滿足學校實踐教學需要的同時,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培訓員工,實現校企雙方共贏,努力實現實訓室進企業、課堂進工地等合作模式。將項目與專業教學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的過程中感受企業的環境和工作氛圍。培養適應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努力使頂崗實習基地,完全能夠滿足學生頂崗實習的需求。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畢業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更好地適應就業崗位的要求,為就業作好心理準備,為實現畢業與就業的零距離過渡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頂崗實習與就業的一體化
工作室教師在帶領學生承接室內設計、展示設計、景觀設計等項目,讓學生在真實項目的設計與施工監理中領會掌握專業技能,提高職業素養的同時,應事先擬定頂崗實習計劃,結合頂崗工作完成畢業設計,就頂崗實習單位的實際項目進行調查和論述,并結合所學知識,組織學生進行頂崗崗前培訓,對頂崗實習的意義、目的、實習內容、實習地點、實習單位、就業崗位、實習進度、時間安排與進度實習指導與管理、頂崗實習紀律和安全要求以及頂崗實習提交材料要求等做了詳細的布署。
另外,要做好頂崗實習準備,在校內成立了頂崗實習指導小組,由資深教師負責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專業指導與企業協調工作。根據環藝專業頂崗的分散性質,頂崗實習校內指導教師采取了網絡、電話通訊以及實地探訪、學生返校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使頂崗實習的順利進行得以保證。工作經驗和一定的勞動報酬。校企作出評價和改進建議,提升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學雙方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獲得相關共同指導,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學生畢業前通過企業與學校共同組織的“頂崗工作鑒定”。
最后,實習結束,要舉行頂崗實習成果匯報會。首先學生返校,帶回他們的實習成果,由畢業生陳述自己在頂崗實習的感受。隨后,同學們展示了個人在企業的成果圖片、實際項目的佐證材料等。接著,老師結合在公司頂崗實習的實際項目與下企業指導情況,提出的相關問題,就學生的答辯情況給予相關的意見。最后,師生雙方進行了溝通與交流。學生也可以給學院的專業教學、專業課程設置等提出了改進意見,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就業緊密結合,充分運用了“頂崗——就業一體化”的頂崗實習模式。實習結束后學生應上交如《頂崗實習聯系函》、《學生頂崗實習協議》、《學生頂崗實習手冊》、《學生社會實踐證書》、《實習成果證明與實習成果證明》、《就業信息表》等材料。從而,力求達到企業、學生、學校三滿意。
四、結語
總之,以上教學設想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引入各方資源,把教學、研究、生產、專業培訓、頂崗實習與就業融為一體。由企業合作,引進“真實項目”,再由項目組織相關課程,促使課程程序設計、課程內容安排、教學方式與手段、教學團隊成員,都按照項目課程的程序進行組織。項目導入、任務驅動、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將全面向學生開放,高年級的學生基本上是在實訓基地中完成頂崗實習,他們直接參與真實項目的實踐,在干中學、學中干。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既提升了專業能力,又加強了職業能力的訓練,綜合素質大大提高。專業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成果將得到實用性的升華。頂崗實習學生將獨當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戰性,擁有團隊精神的思想意識、擁有綜合的職業素質、擁有超強的職業技能、將會把我們的實習與就業很好的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