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分析了傳統聽力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弊端,結合當今高職學生的特點,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聽力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增強其團隊合作精神,并能提高他們的英語聽力能力。
[關鍵詞] 建構主義 “以學生為中心” 聽力教學
一、引言
人們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進行交流,據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成人在日常交際中,“聽”的時間要占到40%以上,超過“說、讀、寫”所占時間的比例,這說明“聽”這一最基本的技能在人與人交流中是相當重要的。目前在職場上,用人單位對應聘人員的聽說能力也相當重視。另外,在各類的英語考試中,聽力所占的比重也相當大,如在四六級考試中,聽力已增加到35%,在“托業”考試中,更是占到50%。由此可見,聽力技能的培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與此同時,高職院校聽力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在西方逐漸流行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現在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英語教學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于自身的經驗背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所以,此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是英語學習中的四大要素。“情境”:建構主義注重真實情境在學習中的作用,但由于條件所限,只能由教師設計出盡量接近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去感受、體驗,從而有利于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這是教學設計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協作”:是貫穿學習過程的始終,對于搜集分析學習資料、提出并驗證假設、評價學習成果及至意義的最終建構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會話”:是在“協作”過程中不能缺少的,小組成員必須通過“會話”來制定完成學習任務的計劃。“協作”過程也是“會話”過程,成員將自己的觀點分享給所有成員,是達到“意義建構”的重要手段之一。“意義建構”: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因此,建構主義提出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傳遞給學生,而應由他們自己建構知識,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是不能由他人來代替的。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要求學生要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發揮主體作用,承擔更多的學習管理任務,成為自主的思考者和學習者,借助于教師的幫助,發展自我控制學習過程的能力。而教師在學生的建構知識的過程中要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支持,從而使學生的理解進一步深入。教師的角色不再是向學生傳遞知識的權威者,而是學生的高級合作者,真正做到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三、高職聽力教學現狀
1.學生情況
筆者對200名本校新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學生多來自中南、西南和西北,在這些地區,中學時期接受過系統語音和朗讀訓練的學生寥寥無幾。此外,數據還顯示,高考英語不及格人數占67%,這反映出學生的基本功較差,語法不清楚,詞匯量少。問卷還調查了學生對英語聽力的重視程度:認為十分重視的學生占33.5%;有些重視者占33.5%;一般重視者占30%;不重視者占6.5%。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還是有愿望要提高聽力的,這就需要教師必須付出辛苦的努力,采取有效的聽力教學手段,來幫助他們提高聽力水平。
2.教學現狀
傳統的聽力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教法單一,基本上是四步走,教師講解生詞短語、放音、對答案、再放音,教師“一言堂”。雖然是在多媒體教室上聽力,但經常使用的只是其中的放音設備。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課堂缺少互動,缺乏生氣,學習的興趣被削弱,產生厭學情緒。
四、建構主義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聽力教學模式
1.設計接近日常生活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教學不是傳遞知識,而是處理和轉換知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非常提倡“情境”性教學。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需要設計出一個個接近真實的日常生活的情境,使學習在與現實情境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以解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
2.運用多媒體播放英文電影,達到視、聽、說結合
現今多媒體在聽力課上的應用大多只是停留在其“聽”的功能上,若是結合“視”的功能,就能使教學效果顯著提高,而且極大地吸引學生,使其全神貫注地進行記憶。眾所周知,學習英語最理想的是完全浸入在英語環境中,可現實中大多數人是很難有這樣的條件的。那么播放英文原聲電影就能極好地將“視”、“聽”結合起來,使學生沉浸在純英語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和記憶。
3.由學生課前搜集與聽力教學內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
讓學生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按照老師提前布置的任務,按組來查詢本課所涉及的文化、歷史、背景知識,以備上課回答或展示。這就需要小組成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強調成員之間的協作、交流必要的信息。
4.教師的作用應該是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幫助者和高級合作者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還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幫助學生主動去加強自己學習的薄弱項。針對上述所提到的高職學生普遍英語基礎差,尤其是語音知識掌握不系統的現狀,應在開學初就為新生補上“語音”這一課。調查顯示,學生聽不懂標準的英語發音,多半是因為在中學期間,他們的英語老師是用當地方言進行教學,所講英語帶有濃重的口音。學生學的就不是標準英語,當聽到標準英語時,自然不能正確反應。故此,教師很有必要為新入校的學生重新補上“語音”課,掌握必要的語音知識,糾正其錯誤的發音,確保其語音語調正確規范、自然流暢。
5.改變原有的評價標準,建立新的評價體系
期末成績不再是由期末一次考試來決定,而是期末筆試只是占很小的比例,其余的60%分別是按下述情況來綜合評定打分:平時小組整體完成教師布置任務的情況;每位學生在小組中的表現;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助的情況。
五、結語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而進行的“以學生為中心”英語聽力教學改革,使得傳統的師生角色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學生成為課堂這個“舞臺”上的表演者,教師則是幕后的導演,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有利于他們成為擅于學習的終身學習者,也有助于培養其創新精神及團隊合作精神。相信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教師的指導,及通過學習伙伴間的“協作”、“會話”,定能達到知識的建構,從而提高其聽力水平,充滿信心地走向職場。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學科教育,1998.
[2]廉勇,宋海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高職高專英語聽力教學[J].中國電力教育,2009.
[3]丁桂珍.通過影視欣賞提高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效果[J].中國電力教育,2009.
[4]sakurra.關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及對我們教學的啟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