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波普藝術”是流行藝術(popular art)的簡稱,它代表著一種流行文化。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20世紀后現代主義藝術(Post modemism)中頗具影響力,其影響范圍也涵蓋了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室內設計。波普藝術是室內設計師的一種強有力的表現語言。
[關鍵詞] 波普藝術 室內設計 審美
進入21世紀,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人類生活的模式更趨于多元化的發展。積極地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和觀念、居住行為和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受到現代思想的影響而逐步更新與變化,多元的生活方式和不同層次的心理需求都將逐步超越對物質文明的需求。因而人們對室內空間設計的要求也體現了人們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室內空間設計應更著重于對人們精神需求的研究。當今世界室內設計思潮百花齊放,其中“波普藝術”風格在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中彰顯了獨特的魅力。
一、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是流行藝術(popular art)的簡稱,又稱新寫實主義,因為波普藝術(Pop Art)的POP通常被視為“流行的、時髦的”一詞(popular)的縮寫。它代表著一種流行文化,是20世紀后現代主義藝術(Post modemism)中勢力最大、最為風行、傳播最廣、最有影響的藝術形式。所謂波普藝術,是指藝術家把任何額外負擔觀存在物作為創作載體,并賦予的價值和蘊意,以傳導給觀者最為大眾化和最普及化的精神享用的藝術形式。
“波普藝術”(Populor Art)是英國評論家勞倫斯#8226;阿洛韋(Laurence All owey)創名的。他在1958年12月的《建筑設計》上發表的名為《藝術與大眾媒體》的文章中首次用了“POP Art”一詞。1959年,阿洛韋針對波普藝術的特點總結道:“大量生產的技術,能夠準確無誤地復制文字、圖畫和音樂,已引出大量可供消費的符號和象征品……大眾傳播工具被群眾所接受,我們必須轉變文化這個概念。文化這個詞語不再是高級人工制品和歷史名人的思想專用品了,人們需要更廣泛地用經來描述社會在干什么。”由此可見,波普藝術的思想與行為主張與后現代主義藝術的要旨之一——打破或沖淡藝術與生活的界線,即盡可能地介入眾多普通民眾的生活中去是一脈相承的。美國波普藝術出現在英國之后,在作品中大量運用廢棄物,商品招貼,電影廣告,各種報刊圖片作拼貼組合。波普藝術倡導者認為,公眾創造的都市文化是現代藝術創作的絕好材料。在消費社會商業文明的沖擊下“通俗文化”大行其道。波普藝術用通俗、商業、詼諧的藝術語言詮釋了這個物質極大豐富而精神極度空虛的社會。其思想影響了當時各個藝術領域,包括室內設計。
二、室內設計中的波普藝術
20世紀60年代是現代主義發展的巔峰時期,在近30年的時間里,室內外設計風格日趨相同,現代主義設計雖然具有講究功能良好、強調理性和注意服務對象的特點,但是風格單調、冷漠而缺乏人情味道,對于戰后出生的年輕一代來說,這種風格已經是陳舊的、過時的觀念的體現。人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單調、刻板、沒有人情味。這時以查爾斯#8226;占科斯為代表的青年建筑設計師對現代主義提出質疑。提出了要折衷地使用歷史主義風格,波普藝術的某些特征和美國的商業建筑的細節,來修正現代主義設計風格的刻板面貌。他們通過當時的國家與國際的特殊情況、根據市場的情況和消費者的需求、根據當時的文化界出現的新氣氛,來開辟一個新的設計路徑。新一代的消費者希望有自己的設計風格代表新的消費觀念、新的文化認同立場、新的自我表現中心。現代主義設計的冷漠、非人格化、高度理性的特點,顯然與他們的要求是違背的。新一代的消費者要求的是代表自己喜愛的、新的、時代的風范,色彩必須大膽和強烈,設計造型應該突破舊有的造型框框,才能迎合新的社會、新的市場,形成新的當代設計風格。因此,開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階段,即“波普”設計階段。波普藝術風格是迎合大眾的口味的選擇。其代表作品為:弗蘭克#8226;蓋里的“魚舞餐廳”、文丘里的BEST展銷廳、查爾斯#8226;摩爾的意大利廣場等。它們以通俗易懂的形象、濃厚的商業氣息、詼諧的語言等特點,迎合了人們的心理風,靡一時?!安ㄆ铡痹O計運動是一個反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其目的是反對自從1920年以來的、以德國包豪斯為中心發展起來的現代主義設計傳統。
波普藝術的思想是消解神圣化和商業化的,它們是現代主義發展到末端的產物,是商品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波普藝術的表現方式瓦解了現代主義的緊張感和嚴肅感,為享樂主義敞開了后門。因此,各種各樣奇怪的產品造型、各種各樣特殊的表面裝飾、非常特別的圖案設計都讓進入豐裕社會時代的人們大吃一驚,眼前一亮。不再拘泥于形式上的內容,而是把實用的元素揉和了進來。尤其是波普家具,能體現出將藝術與實用結合起來的設計。完全打破了傳統,同時也打破了現代主義、國際主義風格的束縛?!安ㄆ铡奔揖咧饕峭ㄟ^特倫斯#8226;科蘭(Terence conran)的家具零售店“哈比塔特”(Habitat)推廣開來的。他的這個家具店原來是在1964年開設的,這里的家具和用品色彩非常簡單,但是絢麗多彩,造型也簡練。由于“波普”風格鮮明,非常受青少年喜愛。除了“哈比塔特”之外,還有一些個體設計家從事“波普”風格的家具設計探索。其中,一個是彼得#8226;穆多什,他設計以英文字母為表面圖案裝飾的紙椅子,具有廉價和表現性強烈的雙重“波普”特征。其他的這類設計家還包括馬科斯#8226;克林登寧(Max Clendenning)和他設計的拼接家具(jig-saw furniture)、羅杰#8226;丁(Roger Dean)和他設計的吹塑椅子(blow-up),這些設計都具有色彩鮮明,造型特殊的特色。這種“波普”文化的現象,連正式的英國設計機構,比如,英國的設計協會也不得不正視它,因為它已不僅僅是一個少數青年知識分子的個人表現探索,“波普”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商業、經濟現象。
而今,人們的審美意識越來越趨向于更加俚俗化、商業化、個性化的美學元素。所以,波普藝術在人的審美觀里仍舊占據有半片江山。在室內設計中會更多采用引入具象語匯、運用象形語言、引入商業元素、運用濃艷的“原色調”的手法,在室內設計不乏能體現出追求個性、時尚、放縱不羈、標新立異等不和諧、不統一的作品,以滿足人們的獵奇消費的心理,對室內設計進行“個性化”打造。這類建筑的不斷涌現,波普藝術在室內設計當中會有更進一步的滲透。在這個提倡消費的社會里,體現波普藝術的室內設計貼近生活,迎合大眾,使得人們的生活環境更具有人情味和生活氣息。
參考文獻:
[1]李黎陽.后現代藝術#8226;波譜藝術.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2][英]斯皮爾伯利著.劉麗譯.墻上藝術書系——波普藝術.中國文聯出版公司,2009.
[3][美]派爾著.劉先覺,陳宇琳譯.世界室內設計史.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4]左琰.西方近現代室內設計史.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