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職教育英語教學改革要以實用性為導向,適應社會需求,“實用為主,夠用為度”。在教學內容上,可適當增加文化教育部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學模式上,公共英語與專業英語可進行接軌,使英語教學趨于統一,達到學以致用。另外,要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使高職英語教學更好地朝著實用性方向發展。
[關鍵詞] 實用為主 夠用為度 文化教育 專業英語
高職教育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占據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改革開放后,中外交流的日益深入使英語成為畢業生進入外企的敲門磚。然而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的矛盾、弊端日漸突出,改革迫在眉睫。
一、公共英語教學的現狀與矛盾
高職生源英語基礎水平相對較薄弱,兩極分化嚴重。很多學生本來就對英語興趣不大,再加之高考之后放松自我,且認為英語從高中的主科轉為大學的副科,因此新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使得本該拔高素質的英語教學無法繼續,陷入空中樓閣的尷尬境地。
傳統的教學考核模式不適用高職應用能力的考核要求。高職高專的英語AB級考試就是現行的高等學校應用能力的考試,本應是全面檢測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一種考試,但有些學校為了盲目追求過關率,給老師教學造成壓力,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結果應提倡素質教育的課堂擺脫不掉應試的陰影。
二、改革的原則與方向
國家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頒布了《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其中明確提出:高職高專教育培養的是技術、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高等應用型專門人才。“高職高專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經過一定學時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能力,具有一定的讀、寫、聽、說的能力,從而能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英語業務資料,在涉外交際的日常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書面交流,并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這就要求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必須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堅持有利于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基本原則,強調打好語言基礎和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并重,確保各項語言能力的協調發展。
三、改革與創新的一些建議措施
1.提升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傳統教育模式一味強調語言語法的應用,英語課變成了教師講解語法的理論課,而忽視了教材中豐富的文化元素。但語言和文化是息息相關的,學生們學會了各種語言技能并非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單純的講解英語語言、詞匯和語法,這不僅直接導致了學生的知識面狹窄,挫傷了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還導致了學生文化素質的殘缺,從而影響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違背了實用性的原則。
針對這種情況我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4年新修訂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并集各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可以著重強調教材中的文化部分,導引學生。另外,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讓學生觀看或收聽教材之外的原版英語電視節目,并要求他們留意其中的文化因素。隨后進行自由討論,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同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播放英語原版電影剪輯、歌曲等,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假如有外籍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與外教交流,把書本上的死知識應用于真人實景演練中,即學即用,靈活掌握。
在教學內容選取上,老師們應注意要和日常生活密切聯系,注重實用性與適度性,不能為了教文化而教文化。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導人只是傳統外語教學的延伸、補充和發展,是在語言教學的框架內進行的,是為語言教學服務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語言知識。不能把文化教學作為中心,本末倒置。
2.公共英語可與專業英語接軌
高職學院的課程設置既要要有高等教育的特征,又要符合職業教育的要求。既要提高學生的文化基礎,又要符合“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因此英語教學要兼顧基礎語言教學和職業需求兩方面。專業英語教學是將學生即將從事的專業與語言學習相結合,通過使用英語來掌握本學科的基本技能。而且目前高職院校十分重視的“高等學校應用英語能力考試”也體現了公共英語對實用性的改革導向。近幾年出版較多種類的高職公共英語教材內容,多是圍繞AB級考試導向選取,不僅有英語語言基礎知識,而且增加了相關的涉外實踐素材力圖豐富內容,體現實用性。
與此同時,教學活動也急待改革。教師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既要注重語言基礎的培養,又要適當延伸,使課堂活動目的性和實踐性得以增強。課程內容分類及比重可做適當調整。技能性課程主要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譯各有側重的單項技能訓練。運用性課程則加強對學生包括商務信函、傳真、電子郵件、合同、個人資料、業務表單、通知、便條、說明書等讀、寫、譯的實際運用能力的訓練。當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后,可以轉變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互動交流的模式引導學生完成一些實踐性的任務,鞏固基礎并且接觸專業相關知識,提高涉外業務能力。
3.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英語素質
公共英語教師要把從事專業英語內容的教學看成是對自身素質的提高,而不能看做是額外增加的負擔,應該有從“語言專家”轉變到“專業雜家”的思想心理準備。剛開始可以適當的偏重于學習某一學科,特別是自己所帶的專業英語知識。注意了解該學科的最新進展,關注社會對該學科人才的需求和學生就業問題,并多向該學科的專業教師請教。以此既拉近與學生的關系,尋求共鳴,又能在授課過程中增加相關專業英語知識。另外,專業英語教師要逐漸了解和掌握語言學習和教學的規律,使自己的專業英語教學更加靈活、實用,使學生不僅掌握語言知識,也讓他們感受語言為專業服務的魅力,提高教學效果。
四、結語
高職英語教學是近些年備受關注的領域,教學改革應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為基本原則,從各個方面同時并舉。在教學內容選擇上,既注重語言語法基礎,又適當擴展,介紹西方文化,陶冶學生情操,轉應試為素質教育。授課過程中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向專業轉變接軌。同時,要加強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完善教師素質,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大膽探索,為促進高職高專教育的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辛華.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新探[J].遼寧高職學報,2006,(2).
[3]楊小揚.大學英語教學中語言點教學與語篇教學探討[J].高等建筑教學,2002,(6).
[4]朱樂奇,李養龍.外語教學面面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