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及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召開,全民健身成為體育社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大眾健身活動和消費市場中的體育需求空前高漲,對高等體育專門人才帶來極大的社會需求,同時也對人才培養的規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社會分工細化,雖然省內有十所高校設立了社會體育專業,但每年畢業人數遠遠不能滿足體育行政部門、企業、事業單位工會、各社區體育會所物業管理、各類體育社團,體育中介公司、體育產業經營部門等相關崗位的需要。所以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就顯得特別重要。本研究在于探索一套社會體育指導員遠程培訓的方法和管理體系,為實施真正的培訓實踐奠定基礎。
[關鍵詞] 社會體育指導員遠程培訓大眾體育 管理模式
1 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及08年奧運會的舉行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到來,全民健身成為體育社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為社會體育的組織者、傳播者,其作用的發揮對社會體育的進一步社會化、科學化、產業化和法制化都將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特別是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頒布與實施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發揮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圍繞著社會的發展、廣大群眾的需求,就如何進一步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綜合素質、能力和數量;面對新時期新的變化,如何培養一支經過培訓、有一定組織能力和技術水平的社會體育骨干隊伍,從而減少人民群眾健身盲目性、有效達到健身鍛煉的目的,進一步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和社會體育發展進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遠程培訓是遠程教育中的一種教育形式,遠程教育具有人才培養大規模、快速度、成本低的優勢,是進行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的最有效方式。本項研究的目的是基于來自實踐的需求,利用由通訊技術、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已形成的信息化環境,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對采用遠程培訓的方法對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培訓和管理開展研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體實施方案。
2 研究方法和步驟
2.1研究對象:依托中山大學網絡學院的教學平臺和學習中心網絡,在08年12月至09年6月,面向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的8所體育院校之一廣州體育學院,作為前期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綜述:查閱有關社會體育指導員遠程培訓與管理模式的文獻等文獻,收集網上資料。
2.2.2教學試驗法:選擇了廣東省體育局08年計劃內培訓項目的棒球、壘球進行試點研究;
2.3研究步驟
2.3.1聯系參與實踐的廣州體育學院專項課畢業班學生15人,廣州市中小學教師10人,社會棒球愛好者10人,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藥學院、培正中學、廣州市二中、惠州一中等開展棒壘球運動的學校,進行基于棒壘球項目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試點。
2.3.2制定棒壘球項目的課程大綱、授課模式(廣東省青少年棒壘球錦標,2009年國內職業棒球聯賽,2009年活力廣州棒壘球系列賽分別采取面授,聘請專家講座等方式)及考試內容(書面和實踐)。
2.3.3在探索授課模式和建立資源庫過程中,及時更正存在問題,完善網上棒壘球資源庫建設;為以后面向在職中小學體育教師和基層棒壘球體育愛好者、社會青年利用高校遠程教育在公共服務體系內的教學資源共建與共享,為全社會體育工作者提供繼續教育的空間,貫徹終身學習方式。
3 結果與分析
3.1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網絡遠程培訓作為現代遠程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國內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但作為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棒壘球遠程培訓和管理目前還是空白,沿用的仍然是傳統的集中輔導面授為主要培訓方式;導致社會需求和實際人才需要缺口拉大,如果能夠建立一個有效的遠程培訓平臺,為社會體育指導員提供一個綜合遠程體育培訓載體,實現網上資源共享,指導教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的雙向互動交流,完成網上遠程教學;探索一套社會體育指導員遠程培訓的方法和管理體系,在質量和成本取得雙向效益的新培訓模式將是本研究的最終目的。
3.2試點培訓課程大綱設置和資源庫建設
棒球規則:第1章 比賽目的、場地和器材
棒球規則:第2章 術語定義
棒球規則:第3章 比賽前的準備
棒球規則:第4章 比賽開始和結束
棒球規則:第5章 繼續比賽和死球局面
棒球規則:第6章 擊球員
棒球規則:第7章 跑壘員
棒球規則:第8章 投手
棒球規則:第9章 裁判員
棒球規則:第10章 記錄規則
棒球規則:圖例和說明
棒球技巧:
投球基本技術
接球基本辦法
棒球運動簡介
棒球常規知識
棒球比賽技術統計基本縮寫
棒球比賽“殺”字學問大不同
由一壘盜向二壘的技術
刺殺的認定
棒球入門
棒球比賽開始,防守和擊球
確定教學大綱內容,教學內容包括:技術和規則兩大部分(理論概述、技術原理、教學訓練、裁判法、競賽組織、運動場地、科研方法等)。
3.3培訓過程
3.3.1授課
利用08年12月份每年一度廣州市青少年棒壘球錦標賽期間進行第一次傳統方式授課,由省市棒壘球協會競賽委員會組織聘請體育學院專業教師按教學講義對學生進行線性信息傳遞,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狀態。
2009年5月份利用國內棒球聯賽廣東主場的機會,聘請參加奧運會棒球執法的國際裁判楊建祥先生為學員講授裁判規則,組織學員觀摩比賽,進行第二次授課;在第一二次授課后和依托原有的網絡資源和逐步建立的資源庫,通過豐富的多媒體表現,將棒壘球理論知識直觀化。
2009年7月,廣東省青少年棒壘球錦標賽期間進行疑難問題解答和專題講座;網絡學習最大的優勢是能夠實現教育資源共享,降低學習成本,學員可以根據自己所需收集資料,充分體現自主性學習的特點。
通過學習論壇、電子郵件、輔導欄目等形成遠距離交互學習,定期由省專業隊員到開展棒壘球活動的大中小學進行疑難問題解答和技戰術指導,不斷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專項技術水平和指導藝術。
3.3.2考試
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要樹立大群眾體育發展觀,群眾體育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緊密相關、意義重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要加強培訓學習,努力成為科學健身的指導者,群眾體育活動的組織者,開展健身活動的服務者,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的宣傳者。
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為社會體育的組織者、傳播者,其作用的發揮對社會體育的進一步社會化、科學化、產業化和法制化都將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特別是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頒布與實施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發揮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現有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包括《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標準》兩部分;考試過程是學習歸類和掌握的測試手段,通過面授和網絡學習,在09年8月份“2009年活力廣州棒壘球系列賽”過程中,由省市棒壘球協會競賽委員會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棒壘球項目)理論和技能考試;通過考試合格根據不同的層次由省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頒發相應的各級證書;對持證的棒壘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要求每年在網上注冊;
在最初參加學習的40名學員中,取得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稱號的有12名;其他成員也取得相應的等級稱號;由于棒壘球項目群眾基礎比較薄弱,在普及上尚未全面鋪開,但在兩個基層市(惠州和中山)中學的開展中卻取得比較明顯成效,惠州市一中和中山市代表隊在原來沒有基礎和感性認識的情況下,通過培訓指導員的指導及網絡資源庫學習,惠州市一中取得省青少年棒壘球錦標女子壘球組亞軍,中山市代表隊則取得省青少年棒壘球錦標男子棒球組亞軍;
3.4基于混合教學理論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遠程培訓模式的提出
基于課題研究中的設計和行動研究工作,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混合教學理論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遠程培訓模式”。該模式是綜合利用基于網絡的遠程教學平臺和傳統的面對面指導方式分別針對不同類型的培訓內容進行培訓,發揮現代遠程教學與傳統教學各自的優勢,合理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進行大規模和高效率的遠程教育培訓。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本課題小組經過近一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形成的主要結論,即針對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基于混合教學理論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遠程培訓模式。
這一模式的有效性已經得到實踐的初步驗證,希望能得到后續項目的支持繼續進行細化研究和深入實踐。
參考文獻:
[1]王慶慶.鄭州市專、兼職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的比較與對策研究.廣西師范大學,2007.
[2]鄭壯榮.社會體育指導員遠程培訓模式研究.科技信息,2009,(18).
[3]關于印發2007年公益性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研討會會議紀要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