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際結算具有理論和實務并存,應用性強,知識領域廣泛和操作性強的特點。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難以適應當代國際結算課程的發展,存在著教學手段落后、教師重理論,輕實踐,本身缺乏實踐經驗和學生能動性差等三大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引入案例教學。本文分析了《國際結算》課程中采用案例教學的意義,并提出了國際結算案例教學的設計,包括課前準備、案例引入、案例的討論和案例總結四個步驟。
[關鍵詞] 國際結算 案例教學 教學設計
國際結算是國際貿易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它要求學生在掌握國際結算規則的前提下,能夠熟練進行國際支付操作程序,并運用理論知識解決現實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該課程主要研究國際間債務的結算與清算問題,其特點是理論和實務并存,應用性強,以業務操作為主。課程內容圍繞多個國際慣例、規則和法律的條款規定展開,介紹在其指導下的實務做法。傳統的課堂講授方法,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即使背熟了一些理論,但不會進行業務的操作,無法適應相關工作,教學效果欠佳。為此,案例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傳統國際結算課程教學過程中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手段落后
高校國際結算課程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簡單化、陳舊化,缺乏符合國際結算課程特點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一般還是采用講授法,以教師為主,上課教師講概念、講例題,較注重學生做作業。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有利于知識的傳授,較注重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但不利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造成課堂上學生以記筆記為主,懶于提問和思考,更談不上創新。一旦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也不能較好地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
《國際結算》課程的理論教學多為傳統的板書或多媒體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對于從未涉足于具體業務操作的學生而言,理論教學尤顯空泛,特別是主要單據和結算方式的介紹過程中,學生很難理解和消化。而該課程本身內容繁雜細瑣,又需要培養學生運用書本知識進行實際的業務操作能力。對于習慣了大多數理論課重在考察“死記硬背”的“硬功”的學生而言,該課程就顯得相對難以把握,因此該課程的考核中,拿分最低的往往是案例分析和模擬操作這類的大題,有些學生甚至不明白這些大題考查的是哪種結算方式,更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2.教師重理論,輕實踐,本身缺乏實踐經驗
“紙上談兵”的教師根本沒辦法教授出優秀的能直接上戰場的將領。試想一位從來沒從事過信用證交易的人士,怎么可能認識的到信用證交易存在的各種風險,怎么可能有任何的經驗教訓。因此,目前高校國際結算課程的授課教師只能憑借各種資料,作為“它山之石”來邊學邊教。這種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從書本到書本式的教學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的需求,網絡科技如此發達,授課教師教授的理論知識,學生基本都能從網上搜索到,沒有切身的實踐體會的授課過程就是一副鉛筆畫,無法向學生描繪國際結算絢麗多彩的畫面。
3.學生能動性差
學生的自主意識單薄,順從依附的心態明顯,缺乏質疑、批判、創新的精神和挑戰書本、挑戰教師的勇氣。教材總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小錯誤,我每次授課都故意先不提及錯誤之處,希望有學生課后能詢問,但數年來,鮮有能提問之人。因此,每學期都需要以此為鑒,強調“盡信書不如無書”,要求學生能學以致用。此外,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比較滯后。國際結算涉及面很廣,包括金融、法律、保險、英語、國際貿易、會計等多個領域,但由于學生基礎較差,先修課程未能扎實掌握,往往授課過程中需要先解釋先修課程內容,浪費本已稀缺的課時,影響了國際結算課程應用能力的培養。
二、《國際結算》課程中采用案例教學的意義
綜上所述,《國際結算》的傳統教學方法存在上述三大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案例教學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1.案例教學豐富了教學手段,改變了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一般的講授過程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過于簡單,案例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主性思維,能夠把所學知識和理論內化為發現問題的認知思維、分析問題的推理思維和解決問題的判斷思維。
2.案例教學法能豐富授課教師的實踐知識。采用案例教學法,需要授課教師課前深入研究案例以應對學生針對案例的各種問題。因此,教師不僅僅需要掌握教材所述及的知識點,還需要查閱各種資料理解案例。
3.案例是對教材知識的有效補充,可以擴展知識面,幫助學生加深對基本理論的理解,且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的持續注意力。案例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到課程中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國際結算案例教學的設計
1.要做足課前準備
(1)確定本節課的內容、目的,對教學重點、難點進行分解設計,準備案例教學的條件。
在使用教材時,需要區分哪些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哪些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而安排的過渡性聯系或者是更好地領會所學內容的背景資料,然后要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及個能存在的疑點。根據這些教學內容,教師應適當地選擇進行案例教學的時機。
(2)案例的選擇
選擇一個合適的高質量的案例是開展案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一般應該滿足一下原則:①時效性。要求選擇的案例能夠成為“校門”和“行們”之間的橋梁,本人具有相關國際結算工作經驗,因此常常結合自身及同業人員的一些案例進行分析,既使學生獲得第一手資料,更具現實意義,又能夠彌補教材的滯后性。②代表性。案例所反映的問題應該是典型的,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并能夠體現出該種國際結算業務的基本特點和重要知識點。③實踐性。國際結算課程本身就體現了較強的實踐性,因此要求案例結合具體的貿易交易過程,讓學生能填寫和制作相關的票據和單據,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他們具備一定的實踐業務操作能力。④參與性。要能把學生吸引到案例中來,充當其中的一個具體角色,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掌握的實踐經驗解決其中包含的問題。⑤啟示性。啟示性的要求是為了提升學生思考的深度,擴展學生思考的角度,培育學生持續的注意力,關注現實案例的復雜性,培養學生全面的思維能力。其核心在于如何設計案例中的問題,設計的“疑”和“巧”才能達到啟示性。疑,指案例中的問題要能夠激發疑問,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起點。巧,指問題設計的巧妙,要結合知識點,抓住學生思維,針對既定的問題來考慮解決的方法。這樣的案例才能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增強教學效果,做到深化理論、聯系實際和加強互動的效果。
2.案例的引入
(1)案例簡介
教師選擇在課堂的合適時機引入案例,對案例的種類、性質、內容和分析評價的要求等進行必要的簡明介紹,從而有助于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正確分析和評價國際結算案例。
(2)案例的初步分析
引導學生進行初步的討論,促使學生在思考中發現問題,激發學生對解決問題的興趣,了解學生基本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補充。根據學生的特點、興趣和知識特點進行分組,是學生融入到案例設定的情景中去,站在當事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形成活躍、競爭性的課堂氛圍,為進一步深入討論做好準備,并告訴學生討論的范圍、規則,防止出現討論跑題或者抓不住重心的現象。
3.案例的討論
教師在學生獨立思考后,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課堂討論是案例教學的核心部分,也是案例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始終充當指導者或引導者的角色。討論可以采用兩種方式:分組討論和分散討論。
如果案例涉及內容較廣,操作綜合度較高,則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先可以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與討論。各組成員站在不同經濟主體的角度,從當事人的利益出發,分析其在國際結算過程中的業務操作、發生問題的原因、處理問題的依據和步驟、測度其他小組的反映,最后形成小組的集體觀點。然后各個小組模擬業務過程,處理出現的相關問題,并可以競爭性討論。此時,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自己充分思考,積極討論,不能過于干預學生的交流和討論活動。在關鍵問題上教師可以加以強調,對學生疏漏的問題加以提醒,對過于激烈的爭論場面加以控制,以保證討論的順利開展。
無論采用哪種討論方式,教師都應該給予適當的反饋。教師應該通過反饋,及時地肯定學生發言中的閃光點,并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引導案例討論順利展開和深入發展。由于學生的認知、分析能力及經驗積累的差異,學生對案例的把握和理解的程度不同時正常的,為了統一課堂的進度,保證預期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任務的完成,防止學生掉隊或發言內容過于分散而偏離案例討論分析的主題等現象的發生,教師還應注意隨時檢查學生的認同度,及時發現偏差并采取相應措施予以糾正。
由于學生的能動性較差,討論過程可能會出現冷場的局面。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發生,教師應采取一定的激勵機制。例如,第一次授課就講明本課程的考核規則,將課堂討論記入總評成績,并公布計分規則。也可準備一些小禮品作為獎勵。雖然本科生不在意禮品的價值,但好勝心使然,也可起到一定的激勵效果。優秀生即便不激勵,一般也能參與討論,所以討論能否大面積展開的決定因素在于中間分子。要最大可能的激勵中等成績的學生參與進來,形成了良好的課堂討論氛圍后,優秀生的積極性更高,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能發揮其優勢參與其中,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案例的總結
教師應就案例討論的情況做簡要的總結和評價。首先,教師應該對案例本身做出正確的解答,學生的分析難免不完整、不透徹,而且討論階段爭論為主,爭論完了,學生需要權威的解釋,因此教師在給出正確答案的同時,還要指出討論中錯誤的地方及其錯誤的原因,對不完整、不準確的地方給予補充和更正,特別是要針對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的積極表現,適當地進行表揚和鼓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采用上述激勵機制的,則應該在總結階段公布結果,給予承諾的激勵獎勵。除此以外,教師還應對討論中提出的新思路加以進一步分析,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最后,應提出要求,教師可留下一些有關案例作為作業,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分析,以此來檢驗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對特定問題的認識水平。
傳統的《國際結算》課程教學方法已經難以適應現在的國際結算實務要求,難以適應當代大學生,其弊端已經日益凸顯。案例教學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為當前的國際結算教學帶來更具實踐性、互動性、深入性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韓云.就如何上好一節《國際結算》課的探討[J].管理觀察,2009,(9):163-164.
[2]崔時慶.案例教學法在高職國際結算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2):112-113.
[3]李向東.高校“國際結算”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8):5-6.
[4]劉衛紅.關于《國際結算》課程教學的思考[J].中山大學學報,2005,(4):391-39.
[5]張宇鑫.“任務驅動型教學法”下國際結算課程教學改革[J].當代經濟,2009,(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