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高校雙語教學形式與內容不相符合,至少是在完成教學目的上遠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此,要探討雙語教學的問題出在哪里,是什么造成雙語教學的效果障礙?如何現實地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 雙語教學 效果障礙 學習動力 學習興趣
雙語教學是中國高校近年來逐步推進的一種高等教育模式,并且越來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門和一些高校的重視。但是,從我們對有關高校雙語教學效果的隨機調查分析以及在雙語教學中的實踐來看,雙語教學的效果并不如人意,這點在人文社科類課程的雙語教學中反映尤其突出。在我們訪問的幾個高校10多位雙語教師中,大家普遍認為,目前雙語教學形式與內容不相符合,至少是在完成教學目的上遠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顯然,雙語教學出現了問題,因此本文所要探討的是:雙語教學的問題出在哪里,是什么造成雙語教學的效果障礙?如何現實、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一、雙語教學效果障礙的基本表現
在雙語教學中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問題,這在我們的調查和實踐中具有普遍現象。我們認為,這些問題是造成雙語教學效果缺失的主要表現。
1.雙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動力和教學積極性無法充分發揮
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都是各個學科的專業任課老師,這些教師有一個共同特點:在教師年齡序列中相對比較年輕、具有良好的外語基礎、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并獲得學位等。這一特點決定了這些教師具有比較開闊的視野,在教學中善于接受新的思想和并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但同時,由于這些教師大都缺少長期的教學經驗,加之雙語教學又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沒有長期的教學積累和資深教師的指導觀摩,從而導致了教師在雙語教學中很難對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具有顯著地預期和自信的把握。同時,雙語教學課程在設置上既不同于專業課,又不同于外語課,這也導致了師生之間教學交流的障礙,進而導致了教師教學動力和教學積極性無法發揮。比如,教師用英語提問專業問題,這里就涉及到兩個維度,即是學生的專業水平和語言能力。有的學生能理解但無法表達想法,有的學生根本無法理解。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如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語言能力又包括專業能力)加以啟發和引導,但由于專業與語言的雙重因素引導往往很難進行。而且由于一般雙語課程的學生和老師都是以中文為母語,在上課過程中母語也更為親切和利于溝通,也許同樣的專業問題如果用中文解釋,大部分學生能理解,而且如果是以掌握專業知識為目的,中文教學也許會更有效率。
2.雙語教學中學生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難以有效調動
教學是一種互動過程,教學效果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同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學習興趣。從我們的調查、訪談和實踐來看,高效學生對雙語教學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因此在雙語課堂上往往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不高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很多學生對雙語課程教學目的認識不清,由于雙語課是作為專業課程設置的,學生在學習中習慣于從專業課角度提出要求;其次,按照現在教育管理部門要求,雙語課程在形式設計上要求英語授課和漢語授課基本等量,在教學現實中教師往往是把同樣內容用不同語言加以重復,這就導致學生在聽課中出現了選擇性接受現象。即一般學生從專業出發只聽漢語而回避英語。當然,也有英語基礎好或者喜歡學習英語的學生會聽英語,但是并不具有代表意義。比如,在上課期間教師要求學生記筆記,第一遍用最簡單的英語表達:“take notes”,可是大部分學生沒有反應,當再用中文重復一遍:“做筆記。”學生們才開始記錄。這種現象很能說明學生在雙語課程中,在語言和授課接受中對母語的第一選擇,所以怎樣合理地安排雙語的比例,仍舊是在教學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雙語教學效果障礙的基本原因
對于造成雙語教學效果的原因,曾有不少研究者提出看法。比如,有認為是教材的原因、有認為是非母語造成的語言障礙、有認為是雙語教學師資欠缺以及教學方法的原因、有認為是學生外語基礎薄弱的原因,等等。我們認為,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造成雙語教學效果障礙的根本原因。因為從總的情況來看,目前雙語教學教材都采用的是原版教材,這些教材雖然針對國內教學尤其是雙語教學還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如果教師能夠適當的加以發揮,還是基本可以彌補這種缺憾的;而近些年來,隨著高校專業師資隊伍的發展,大量外語基礎好甚至是具有海外學習背景的教師已經能夠解決教師外語素養欠缺問題;至于學生雖然在非母語環境中學習,外語基礎參差不齊,但是只要合理配置也都不是主要問題。我們認為,造成雙語教學效果障礙的根本問題,主要在于如何明確并切實可行地確定教學目的,在此基礎上采取適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1.雙語教學在教學目的上的模糊與缺失
盡管有關教學計劃對雙語教學目的都寫得很明確,國家有關指導性文件也認為,雙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獲取學科知識,與此同時,幫助提高學生的外語能力。但是從現實來看,這個目的設置并不科學,至少是缺少清晰性和具體指向。因為我們一般在教學計劃中,對專業課的教學目的設計很清楚,就是希望通過課程學習掌握哪些知識點,學生達成什么知識和應用能力。但是雙語教學由于要兼顧學科知識和外語教育,因此這個目的本身就具有二重性。盡管我們的教育尤其是人文社科教育,課堂教學目的本身并不能單一限定,但是通常專業教育在學科目的之外,其他目的都是通過簡介形式潛移默化達成的。而雙語教學中所設定的這種二重性目的顯然有一定的模糊性,與一般教學目標的清晰可切實執行有一定距離。這就導致了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中間出現兩大基本障礙。
首先,是來自教師的障礙。雙語教師都是專業任課教師,一般情況下,他們都以學科教學為主,在授課中當其面臨著完成學科知識和外語講授兩個目標時,往往首先把學科知識作為主導,而完成學科知識講授從母語和教學習慣上以及學生語言接受上來說,顯然,在雙語教學中,漢語比英語更加具有優勢。這就導致了當采取兩種語言同時授課時,教師對于專業知識的傳達,必須顧及到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在很大意義上必須依靠漢語部分來完成。因為在這種雙重目的設置中,完成學科知識和外語水平提升,其實是兩個完全等量并行的指標,任何試圖在一個課程單元中達成兩種不同目標的努力,其結果都可能是兩個:或者減少原有目標的數量要求,即在雙語授課中對課程進度和學科內容進行壓縮和減少,如只完成一半內容;或者是整個課程計劃完成了,但是教學中沒遇得到良好的展開和吸收,導致學科教學和外語提升都是夾生飯。
其次,是來自學生的障礙。學生對于雙語課程學習積極性不高,這一點表現的很明顯而且比較普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自于學習興趣和對課程的認同程度,而學習興趣也是基于對課程認同程度之上的。當然,對課程的認同跟課程內容、教師授課情況密切相關,但是從總的傾向上來說,是與教學目的密切一致的。當專業課教師為學生開設運用雙語講授的專業課程的時候,學生對這個課程的基本定位和心理預期就是學習學科知識,這種基本心理也與老師對自己的角色認同相一致。因此,難免在教學中達成一種默契,這就是傳播學科知識。然而在現實中,這種默契卻受到了限制,教師還必須同時完成另一個英語教學目的。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定意義上的教與學之間的背離,老師你可以為你的雙重目的講授,學生則完全是從自己需要出發,選擇性地聽和學,從而導致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受阻,所以究其根本原因還是雙重目的造成形成了學生的學習障礙。
2.雙語教學在教學形式設置上的缺失采取雙語教學顯然和一般學科專業課教學有明顯不同,但是目前,我們一般高校中對此認識不確切,或者說認識到了卻沒有在形式上給與保證,這種教學形式主要來自于教學管理和教學計劃的設置上。首先,就課時而言,如雙語課程是被作為學科專業課設置的,而在課時和課程學分上,其與一般學科專業課的安排沒有什么區別。一個擔負雙重任務的課程,試圖在同樣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設計中,完成雙倍的教學目標這本身就不具備現實的可操作性。另外,由于雙語課程本身運用原版教材以及教室外語講授的特點,對學生的外語基礎和外語素養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而實際情況是雙語課程作為學科專業課程,通常情況是學生的專業必修課,這就是說所有的學生不論外語基礎,不論學生多少都得一樣學習。這不僅無法保證教師采用外語授課中,根據學生外語水準和接受特點具體講授,而且導致教師必須把同樣的專業內容用母語和外語進行重復。與此同時,教師試圖在教學中推動的一些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的嘗試也很難操作,如小組討論、教學互動、學生發言,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三、改善雙語教學效果的反思
針對雙語教學效果障礙所出現的問題,我們認為,要提升雙語教學效果,在目前條件下可以從現實出發,采取簡單操作的方式可以進行一些調整,這樣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具體而言有以下幾點:
1.進一步明確教學目的。雙語教學作為學科專業課,本身就是傳播學科知識,教與學二者之間都必須達成一個共識,以提升學科專業知識為基本追求,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教學中心圍繞著專業知識。因此,雙語教學的課程選擇,最好兼顧到一些涉外的或者是具有國際性的課程,諸如跨文化傳播、英美文學等課程。
2.明確雙語課程學習思想。雙語課程不是去學習英語,而是在使用英語。因此,要求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外語基礎和閱讀理解能力,但是我們大多數學生從學習進入到使用,很難轉化這個身份。目前,很多學校提出要進行全英語教學,從雙語教學的效果和發展來看,采用全外語授課的效果預期可能要比雙語這種形式好,但是這也牽涉到一些不可回避的問題,這就是教師的把控水準和學生的接受能力。
3.適當調整教學方式。由于雙語課程的特點,不能要求按照一般學科專業課那樣進行課程設置,因此,必須調整現行的雙語課程教學方式。首先,要適當增加雙語課程的學習時間和學分,這樣有利于老師和學生充分的發揮和消化,同時也通過形式變化相應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其次,在修習課程之前對學生的外語水平進行測試,打破現有自然班級課程修習形態,根據外語層次和教學需要把學生分為不同授課班級,這有利于保證教學中避免外語參差不齊的交流阻力,也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進一步發揮互動、小組討論等教學方式。
雙語教學是高校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幾乎涉及到各個學科領域,其涵蓋范圍和影響面很大。筆者所探討的目前高校雙語教學中的問題,主要從人文社科類雙語教學著眼,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當然,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法,作為一種教學改革的思考雖然有其針對性,但在具體操作中還有待于不斷地完善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