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雙語教學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它是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的新舉措。本文著重論述了雙語教學的特點和意義、發展歷程等,并重點從師資、教材和理論研究等方面分析了雙語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為將來解決這些問題追根溯源。
[關鍵詞] 雙語教學 思維方式 添加性教學 教學資料
據最新統計,英語是當今國際交流的通用語言,現代權威的論文和著作90%以上是用英文發表的,70%以上的信息是由英語傳播的。為了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獲取最新信息并把我們的成果推向世界,雙語教學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具備國際競爭能力的創新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的一份責任。它是一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教育水平。
雙語教學源自于雙語現象(bilingualism)。雙語現象指個人或某個語言社區使用兩種語言的現象。本文所說的雙語教學是指運用母語以及一門外語同時進行教學活動。而本文所說的雙語指的是漢語和英語,適合使用雙語教學的時期應該是在高等教育階段。
一、高校雙語教學的特點和意義
與傳統的英語教學相比,雙語教學更重視英語與學科的滲透,讓學生全方位地應用英語。雙語教學不僅僅讓學生以英語為工具獲取知識,更重要地在于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雙語教學以通過第二語言學習學科知識為目的,促進學生對兩種不同文化的積極適應與溝通,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不同語言有著不同的信息組織方式和思維方式,雙語學習可以使學生擁有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思維碰撞,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大有益處。
目前,雙語教學正在成為我國教學改革的熱點,越來越多的地區和學校已經實施或即將實施雙語教學。我國所實施的雙語教學主要指在學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英語傳授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非語言學科的教學。我國雙語教學的目的也是非常明顯的,它具有添加性雙語教學的特征,即在實施雙語教學的過程中采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掌握漢語和英語兩門語言,成為漢/英雙語人才,而不是為了替代學生的母語或第一語言(漢語)。
雙語教學不僅僅是用英語進行學科教學,更重要的是注重師生之間用語言進行內心交流和互動,它是以英語作為語言教學工具,以培養學生的外語運用水平和思維能力為主要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交流合作與科學研究能力,培養高素質和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人才,以促進我國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學科是實施雙語教學的有效載體,獲取學科知識是重要目標,而使用英語進行學科教學,增添了學生運用英語的機會,從而使他們能用英語進行交流。這與通常的英語教學是有差異的。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解決學生的語言基本問題,比如聽說讀寫問題、語法問題以及翻譯問題,等等,這是進行雙語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雙語教學的重點是建立在英語教學成果的基礎上,并將之提高到運用的層次,是英語學習在學科教學中的延伸與發展,是運用英語工具傳授學科知識的新途徑。要真正實現雙語教學的目標,用英語作為溝通媒介,完成學科教學任務,則有賴于兩者的完美結合。
因此,我們不但允許學生使用漢語,而且要繼續加強漢語的學習,并且反對把英語作為語文學科的教學語言。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自己母語(漢語)的基礎上,熟悉掌握英語。針對這種比較特殊的情況,我們一方面要正視它的復雜性,譬如學生的語言環境、文科內容的多樣性等不利因素,而另一方面我們要面對這復雜性、現實性,從中找出難點、焦點,有針對性地創建適合中國學生的雙語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的雙語教學,是教學實踐中需要不斷探索、實踐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雙語教學理論的發展歷程
國外有關雙語教學的實證研究開始于20世紀初,60年代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測驗研究上,至20世紀后期,研究理論達到成熟階段,并得出一系列有利于開發兒童智力的理論。雙語教育在加拿大、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亞、愛爾蘭等國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值得我們特別關注。在加拿大,它采用官方語言雙語制(英語和法語)和多元文化主義的政策。教學模式上為法語浸入式教學,其教學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1969年頒布的《官方語言法》為雙語教學提供了必要條件,政策的支持使得教學的開展更為方便有利。另一方面,該國有優秀的教師資源,來自于加拿大法語區的教師能熟練地掌握和運用英語和法語,他們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在新加坡,小學高年級都實施英語和母語的雙語教育,小學的英語、數學、科技,中學的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等學科的教材均采用英語編寫。此后,“雙語教學熱”在全世界范圍得到蓬勃發展。
受國外雙語教學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雙語教育研究在我國興起,90年代初,我國開始雙語教學實驗。下至小學,上至普通高校,全國各地都在轟轟烈烈地開展雙語教學。然而有相當一部分雙語學校徒有虛名,只是打著“雙語教育”的旗號,簡單地使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進行學科教學。當然也有許多學校能認真貫徹雙語教學的精神。上海大同中學的“學科英語教材”,廣東碧桂園學校的教學實驗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典范。
三、高校雙語教學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雙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雙語教學內涵的誤解
雙語教學是指在教學中,直接選用國外原版教材,課堂講授、課堂討論、課后作業和成績考核均采用外語或外語和母語兩種語言進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其目的是使學生以外語為工具系統學習一門新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運用外語就所學專業知識和所學專業進行國際交流的能力。目前國內許多高校沒能準確把握雙語教學的內涵,將雙語教學等同于語言教學,夸大雙語教學的語言目標,忽略了雙語教學其它方面的目標,從而將雙語教學的目標主要定位在提高學生的外語語言水平上。在這樣的目標指導下,雙語教學變成了單純的語言教學,學科教學畸變成了外語教學。一些教師本身對雙語教學的目的認識不清,在教學過程中偏重于語言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科課程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混淆了雙語教學的形式與目的,將雙語教學看成了語言教學。
2.雙語教學課程體系不合理
高校雙語教學課程設置缺乏整體性,雙語教學課程開設時間不合理。學科專業課程之間存在著較大的承前啟后的關系,但許多高校只是在具備條件的課程中開設雙語教學課程,忽視了課程之間的邏輯聯系及專業學習的連續性、漸進性。其次,有些課程并不適合雙語教學,或者目前尚不具備雙語教學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這些學科盲目地開設雙語課程,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3.缺乏專業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和外語水平兼備的師資目前,高校教師中能夠從事雙語教學的人數不多,師資極其缺乏。雙語教學要求教師既懂得專業知識,又懂得英語,能夠用精確的語言組織課堂教學,傳授專業知識。英語教師由于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因此不能達到培養專業人才的要求,而現有專業教師雖然專業知識豐富,但英語水平有限或者只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口語水平欠佳,無法進行正常的英語交流,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實際應用環境。此外,要達到雙語教學的目標,教師應該時刻了解國際學術前沿,掌握世界學術動態,這對教師的語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在許多普通高校雙語教學師資數量不能滿足雙語教學快速發展的要求。
4.教學資料匱乏
雙語教學的教材主要以下幾種:原版外語教材,國內學者編制教材,影印版雙語教材等。原版教材可以使學生準確的獲得精確的專業詞匯,專業內容表達和語言文化內涵等。國內學者編寫的教材符合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和文化傳統,但是缺乏原汁原味的表達。目前,引進了一些原版影印教材,但是數量較少,更新速度慢,難以滿足不同層次高校雙語課程開設的要求。此外,英文案例和教輔資料明顯不足。
5.雙語教法有待提高
我國高校雙語教師普遍運用的是我國傳統的教學組織模式,雙語課堂還是以“填鴨式”教學為主,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不多,加上進度的要求,學生語言能力的阻礙,大班教學等,使得教師很難組織有效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長久地吸引學生注意力。
四、總結
總而言之,我國的雙語教學起步比較晚,它在我國的實施還是一個漫長的探索和總結創新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語言是文化傳播的媒介和國家教育進步的橋梁。我們要正確對待雙語教學在我國的客觀現實,設法克服困難。在借鑒和學習國外先進教育理論和經驗的基礎上,還要結合我國的語言文化知識,創造性地尋求雙語教學的出路,以提高雙語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接受理解能力,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層次、高素質的杰出人才。
參考文獻:
[1]代素環,劉斌.雙語教學實踐探討.科技創新導報,2008,(33).
[2]徐姝.高校開展專業課雙語教學若干問題探討.中外教育,2005.
[3]于強.國外雙語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陜西人民出版社,2006.
[4]黃蘭寧.學校雙語課程.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5]孫錦茹.關于推進雙語教學的幾點思考.高等理科教育,2003.
[6]於奇.雙語教學論文大全.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