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語塊是語言中成串的語言結構,在語言中大量存在。語塊理論認為,語塊對于英語寫作的教與學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二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對語塊理論加以利用,充分引導學生辨認、學習、使用和積累語塊。另外,學習者自身也應形成對語塊的敏感度,增加自學能力,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以增加語塊量從而提高英語寫作。
[關鍵詞] 英語寫作 語塊教學 語塊自學
一、引言
大學英語寫作一直以來都是英語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英語寫作不僅是語言活動,同時也是中英文思維轉化的活動,思維模式具體能影響到語言表達、修辭方法及謀篇布局等基本寫作要素。在中國學生英語寫作的語言失誤中,由于受到漢語思維的對英語負面影響造成的語言失誤,即母語的干擾因素占非常之大的比例。也就是說,由于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母語占據了優勢地位,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就會自覺不自覺地趨向于依賴漢語思維,從而無法及時進行思維轉化,借助英語來構思。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學生用英語寫作的過程類似于把漢語直接翻譯成英語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寫作時仍然是以單個零碎的單詞為核心構建句子,因而輸出的作文很難做到語言規范和地道。
預制語塊是一種介于語言和詞匯之間的特殊的多詞匯現象,是整體習得并儲存在記憶中的范例,成為了近些年來許多語言學家及外語教學工作者所關注的一個熱門領域。研究表明,由于學生自身儲存的語塊量及其有限,導致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無法及時的提取同義詞,這便是中國學生英語寫作中產生詞匯貧乏,通篇作文使用簡單詞匯,同一個詞出現率極高的現象的原因。另外,作文中的詞組搭配不當或錯誤,反映出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不注重運用語塊的記憶方法,而是孤立記憶單詞。孤立記憶單詞很容易導致在習慣用語和固定句式的使用上出錯,但如果大腦中儲存了現成的語塊,就能避免這種錯誤。再者,由于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學生常常按照漢語思維去構思英語句子,但如果學生大腦中儲存著一些現成的英語句子語塊,再經過辨別、歸類然后輸出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式英語的出現。因此,教師利用預制語塊教學以及學生運用預制語塊學習,便將會成為英語教學的趨勢,也是提高英語寫作的一個重要途徑。
二、預制語塊的定義和分類
“預制語塊”的概念由Becker首先提出,它指英語中一種特殊的多詞詞匯現象,介于傳統的語法和詞匯之間,通常是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了的板塊結構。如今,理論上對于語塊的定義和分類還存在分歧,不同的語言學家們為了描述“語塊”現象,從各自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等出發創造了多達57個術語。比如語塊、程式語、非分析性語快、公式語、詞匯短語、詞匯化句干等。
由于涵蓋范圍及研究側重點不同,對預制語塊的定義也表述不一。研究者從各自的情境出發,對這一概念作出不盡相同的闡釋。Lyons認為預制語塊是“作為不可分析的整體習得并應用于特殊場合的慣用語”;Ellis則將它看作類似問候語序列的所有字詞,它具有固定性和可預測性,因而更加便于學習者記憶。筆者更傾向Wray的觀點,即“一串預制的連貫或不連貫的詞或其他意義單位,它整體儲存在記憶中,使用時直接提取,無需語法生成和分析”。
二語預制語塊從結構上可以分為4類:多元詞語塊、習俗語語塊、限制性短語、短語架構語塊。從結構和功能上把語塊分為4種情況:單詞和短語,指具有習語性質的固定詞組;搭配詞,指共現頻率很高的詞語,如動詞+名詞、形容詞+名詞搭配;慣用話語,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的具有語用功能的單詞組合;句子構架和引語,這一類僅指書面語詞匯。
本文把語塊定義為:以整體形式儲存在大腦中,并可作為預制板塊供學習者直接提取使用的多單位詞塊,這就把名稱為詞組、固定搭配、類聯詞、固定句型和其他預制語塊等多次單位統統包括在內,其中包括如“the earth”(地球)、“the Atlantic”(大西洋)、“the Netherlands”(荷蘭)之類必須和冠定詞the搭配的詞語。
三、預制語快對英語寫作的作用
越來越多的應用語言學理論與二語習得的研究表明,語塊教學法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是行之有效的。語塊是語言的半成品,語塊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好比建筑材料中的預制板塊,預制板塊蓋起房子來要比一磚一瓦來的快并且容易。因此,把語塊作為輸入、記憶、儲存、輸出的最小單位,在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預制語塊在大學英語寫作中的優勢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預制語塊有利于提高語言表達的地道性和生動性
如擁有語塊“go/come to a party”的學習者,在便條寫作中就不會寫出如“Would you like to join our party”不地道的漢語式句子,而是書寫出更加地道的“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our party”。同理,擁有語塊“cost someone an arm and a leg”的學生,在表達購房花了他很多錢的時候,不會僅僅是寫出如“House purchasing costs him much money”平淡的語句,而是更加生動的表達方式“House purchasing costs him an arm and a leg”。
2.預制語塊有利于增強選詞能力,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例如,在表示某人很忙時,本族語者很可能使用“be tied up”,而外語學習者卻大多使用“be very busy”的表達。其實,預制語塊在英語寫作中恰當地運用可以保證學習者使用現成、地道的語言來表達,使所寫的語句更加準確,并能縮小外語學習者與本族語者在選詞上的差距,輸出的文章更容易得到本族語者的認同。
3.預制語塊有利于增加文章句型和詞匯的多樣性
比如語塊學習者掌握了諺語語塊“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便能通過舉一反三寫出類似句型的句子如“Where there is an interview”、“there is a work opportunity”,使文章句型更加豐富多彩。
4.預制語塊有利于提高文章語篇組織能力
比如學習者可以利用如“to begin with”(開始)、“furthermore”(進一步闡釋)、“last but not least”(最后但并不是最不重要的)、“on the one hand”(一方面)、“on the another hand”(另一方面)等語塊提高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銜接,增加語言表達的條理性和邏輯性。
四、預制語塊掌握策略
眾所周知,語言接受性技能不完全等同于產出性技能,而理解了詞塊也不代表學習者就能運用語塊,所以如何幫助外語學習者掌握和提高二語語塊的知識顯得尤為重要。但由于語塊本身具有顯著性、復雜性的特點,語塊在實際應用中的作用會因語塊的差異具有明顯的差異。比如說,學習者對于較短的語塊容易把握,反之對于較長的語塊不容易掌握。另外,由于不同學生個體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對語塊的注意程度以及對語境的把握不夠,不同學生個體之間在語塊使用能力上也存在明顯差異。比如,很多學習者對語塊掌握的深度不夠,造成了他們只能在引導性的語境中使用語塊,而在陌生的語境中的應用情況很不理想。因此,幫助學生掌握和提高語塊知識,加強對語塊學習的策略與方法的研究成為了我們的當務之急。而要真正達到這一層面需要對教師和外語學習者分別提出可行性建議。
1.對教師的建議
(1)辨認
教師在課堂上首先要教會學生弄清楚什么是語塊,語塊的類型等。然后在此基礎上,通過要求學生閱讀文章上下文和相關背景知識,進行辨認語塊練習,力求學生達到對“語塊”這一概念的清晰。
(2)注意
教師在課堂上有意識的運用“注意理論”,善于引導,鼓勵學生留意詞語的搭配和組合,把記憶中儲存的零碎分散的單詞形成較大的語塊,建立系統。比如在學習單詞時,還應該留意與此單詞相關的搭配。教師在提醒學生注意固有的搭配時,其中甚至可以包括必須帶定冠詞“the”的名詞固定搭配,比如“Atlantic”出現在文章必須帶有定冠詞“the”,教師可以提醒學生“the Atlantic”(大西洋)作為一個語塊連在一起記憶。其實,冠詞一直都是中國學生語言使用中的難點,冠詞相當語漢語中的虛詞,自身在語境中沒有意義,容易被忽視。學習者對哪些名詞前必須使用定冠詞、哪些名詞前不能使用定冠詞把握不準,所以,如果是不論何種情況,必須使用定冠詞的名詞,可以作為語塊記憶,節省思考時間。
(3)操練
教師應該重視記憶和模仿在語言習得中的作用,并在課堂教學中提供大量的情景給學生進行語塊操練。為了提高學生掌握并運用語塊的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對固定詞組,句子的固定方式表達,篇章的銜接和句子框架等語塊在句子語境中進行反復操練。另外,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給學生提供相關語境,讓學生對已經學習了的語塊進行實際訓練。在大量真實語言輸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語塊構成完整的句子和語篇。比如,給出一些規定的語塊,要求學生運用規定的語塊完成一篇作文,以便加深對語塊的記憶和運用能力。
(4)培養
詞塊教學的重點還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英語中的語塊數量繁多,即便是讓英語為母語者也很難做到面面俱到以及每個語塊都會運用,更何況是中國英語學習者。因此,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教授給學生所有的語塊知識是既不可能,也無法實現。從現有對語塊教學經驗的總結來看,語塊教學就是使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比如提供相關語境讓學生練習語塊,要求學生背誦課文,熟記大量語塊或加強學習者策略培訓,培養猜測和記憶能力,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自主性學習,不是完全依賴教師和課堂。
2.對學習者的建議
(1)自主性
學習者學習語言的過程應該是自發的、主動的,而學習語塊亦是如此。學習者的注意力主要是由學生自己實施支配的,如果不能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很容易造成學習者個體之間對語塊認識產生明顯的差異,學生對語塊內在的各種注意和理解也會有明顯的不同。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習者對語塊的認識程度和掌握深度就會遠遠比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學習者強。因此,學習者應該養成其自主學習的習慣,因為大部分語塊的習得都是要靠學習者自覺和自發的行為完成的。
(2)敏感性
學習者應該意識到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語塊是非常有限的,真正浩瀚的語塊庫來自于課后接觸的語言材料,所以只有學習者自身多留意語言材料中的語塊,形成對語塊的靈敏性,以便吸收、掌握,并在英語寫作中使用更多的語塊。否則,學習者只能是依靠課堂上有限的語塊輸入,而局限量的語塊很容易阻礙語塊對于英語寫作的真正提高。
(3)舉一反三
語塊理論認為,語塊是具有生成性,也就是說并不是只有語法才具有獨一無二生成性。語塊也同樣具有生成功能,它能根據一定的語法規則和語塊構成形成,能大量生成若干同類結構。比如在學習到“twice a week”(每周兩次)結構中,可以加上很多表示時間的名詞組成詞組。如組成“once a week”、“three times a week”、“four times a week”等。或者在學習“twice-weekly”(每周兩次)的結構中,學生能自我思考,衍生推出“twice-monthly”(每月兩次),“twice-yearly”(每年兩次)等語塊結構。因此,學習者在學習語塊時,學會舉一反三,從而生成含義不同但共享同一句法結構的許多短語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者如能從記住一個語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到能掌握一個語塊群,不僅極大地擴大地詞匯量,而且在寫作中運用更多的短語和句型。
(4)堅持不懈
語言學習是個長期連續不斷的過程,學習語塊也是如此。學習者如果是抱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學習態度,便不能系統的認識、掌握及運用語塊,更不能把語塊的優勢轉化到英語寫作并提高寫作成績。因此,外語學習者應該堅持不懈地積累、運用語塊以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五、結束語
因此,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不僅應加大語塊輸入的力度,突出語塊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應該承認語言中包括成千上萬的詞塊,這就意味著,教師不可能在課堂時間教授所有的語塊。Lewis主張觀察——假設——驗證的學習模式,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掌握語塊,而不單純依靠教師的教,詞塊主要來自于大量的語言材料。所以,教師應運用“注意理論”,不僅教會學生如何辨認語塊,還更應該培養學生的的“語塊意識”。另外,在結合在課堂上讓學生利用語境進行大量的語塊操練,這樣才能真正的幫助學生提高語塊知識,從而提高英語寫作能力。但從學習的角度上看,教師仍然是外在因素,學習者本身才是內在因素,起決定性的因素。從現如今學生學習語塊的情況看,很多學習者對語塊的掌握深度不夠,在陌生的語境中對語塊的運用情況并不理想。因此,學習者自身應該加強對語塊習得的深度,自身通過大量舉一反三的練習以達到從只學會一個語塊到掌握一個語塊群。總之,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需要兩個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教師引導學生辨認、學習、使用和積累語塊,達到復習、鞏固和擴展、提煉的目的,從而使學生有效掌握并熟練運用語塊;另一方面,學生自己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通過多聽多讀多看提高語言的板塊意識,提高對詞塊的敏感度對提高英語寫作同樣重要。
參考文獻:
[1]Nattinger, J.R.J.S.DeCarrico.1992.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Wray, A.2002. Forum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戚炎.預制語塊與大學英語寫作[J].山東外語教學,2005,(5).
[4]于秀蓮.語塊教學與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的實驗研究[J].外語界,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