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臺灣應加強軟實力
馬英九10月18日表示,ECFA是臺灣的維他命,可創造6萬個工作機會,并增加新臺幣1900億元的產值;但ECFA并非萬靈丹,而是像一雙輕便跑鞋,可幫助運動員表現優異,但若選手本身體力不夠,再好的跑鞋也沒用,因此臺灣須加強自身能力,而這有賴於軟實力的培養。
馬英九說,據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者奈特(JosephKnight)的定義,借由說服、吸引和合作等方式,讓其他國家接受或認同自己的目標,這就是軟實力。
至於如何把軟實力轉化為臺灣進軍國際的資產,馬英九認為,臺灣企業應把握機會發展品牌、加強發展服務業,以及更進一步融入國際。
馬英九表示,這也與政府實施松綁、重建和開放政策有關,不只兩岸關系得以改善,縣市合併成功,未來也將把行政院的37個機關精減為29個,另外從司法到教育等各領域也有許多地方亟待改革。
吳敬璉:環保應挹注企業家精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10月17日表示,過去環保以慈善事業性質居多,資金來源有限,關注層面不大,挹注企業家精神將會更有效率。
吳敬璉表示,企業生產活動中的環境意識非常重要,例如研究新興能源如何替代利用,但千萬不可「引喻失義」,例如用玉米作為燃料,卻引發玉米價格上漲、糧食危機。
另外,像是電動汽車、太陽能的發展等,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都要做整個過程的核算,循環經濟應是沒有廢棄物的。
吳敬璉指出,加入企業家精神會讓環保更有效率。他也鼓勵企業們勇當社會企業家,培養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從在地化、節水做起。
詹仁道:臺灣食品商機在大陸
臺灣老牌食品業者泰山企業,今年屆滿60年,高齡80歲的總裁詹仁道看盡臺灣食品業的興衰,他認為:「臺灣的食品市場已經飽和,機會都在大陸。」
泰山企業也是前進大陸的臺灣食品業者,大本營在華南地區。13年前在漳州設立一座食品工廠,生產食品、飲料、罐頭等,通路集中在江蘇、福建、廣東、浙江;另一個重心「仙草南路」甜品店,目前有7家門市。
詹仁道說,10幾年前他就預測,臺灣的經濟及薪資水平的成長力道會趨緩,中國大陸會成長。
在兩岸ECFA簽署后,詹仁道認為,中國大陸的常溫食品可能會進軍臺灣,臺灣業者拼不過,能夠與之較勁的是冷藏食品。
詹仁道說,今年十一長假的檔期,「仙草南路」甜品店的業績不錯,未來的市場將擴展至全中國,預計2012年會開放加盟,希望在2年內大量復製達到1000家。
劉憶如:臺商應盡早轉型
針對大陸無預警升息,臺灣經濟建設部門負責人劉憶如10月20日表示,大陸升息代表寬松貨幣退場機制已啟動,且只是開端,大陸臺商應盡早轉型因應,包括將出口歐美,改為主打大陸內需市場。
劉憶如說,從國際情勢來看,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成長亮麗,下半年及明年復蘇趨緩,主要競賽取決退場機制,人行升息就是退場機制的啟動。因為經濟成長率的表現,現在呈現先進國家與新興國家脫勾現象,新興國家還在持續成長。
劉憶如說,建議大陸臺商轉為服務業,如果臺商的產業回臺有利基,臺灣也歡迎。包括石化業在內,政府沒有說那個產業就不要,石化業是重要產業,廠商如果想回來,臺灣會針對產值、就業及排放量等因素綜合考量。
郭臺銘:大陸事業仍在擴大
由富士康集團工會主辦的「富士康之星—2010優秀基層員工頒獎盛典」10月16日下午在富士康集團深圳龍華園區舉行。郭臺銘表示,富士康在內地有20多個園區,目前的事業仍然在擴大,日后將在更多的中部省份建廠。
據了解,富士康由年初開始,對18個省市、15個園區、12個事業群的員工進行評選,最終選出「十大杰出基層員工」和130名「優秀基層員工」。富士康前日(15日)邀請到140位員工的400多名家屬赴深圳參觀游玩。10月16日,員工家屬及媒體前往參觀了龍華園區。郭臺銘也現身,宴請員工家屬及媒體。郭臺銘說,自己非常感謝員工的努力,并是誠摯地邀請員工的家長來看看孩子工作的地方,富士康在內地有20多個園區,目前的事業仍然在擴大,日后將在更多的中部省份建廠。
楊毅:十二五規劃可惠臺
國臺辦發言人楊毅10月14日表示,正在研究制訂的第12個5年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十二五規劃),可為促進臺灣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和廣闊空間,并為臺灣提供巨大商機。
楊毅指出,臺灣決定由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出席亞太經濟合作委員會(大陸稱謂,即APEC),相信APEC會按照有關諒解備忘錄和慣例,安排「臺灣人士」會晤與會領導人的問題。至於無黨籍高雄市長參選人楊秋興提出的高雄市與福建海西經濟區對接的議題,楊毅說,大陸愿意聽取一切有利加強兩岸交流的建議和意見。
對兩岸ECFA簽署并生效所組成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楊毅只表示,希望ECFA生效能儘快實施早期收穫清單,而后續的貨品和服務貿易,海協會與海基會正加緊聯繫,并爭取儘早組成經合會。
楊秋興:設高雄經貿特區對接海西
10月12日,高雄縣長、無黨籍大高雄市長候選人楊秋興表示,未來力爭將高雄設為臺灣的「經貿特區」,與大陸福建的「海西經濟區」對接,相互提升。
楊秋興認為,兩岸相輔相成、一同水漲船高,屆時高雄超越臺北、甚至新加坡都不是夢。他強調,面對兩岸關系,臺灣應該採取務實、互信態度,雙方和平相處、禮尚往來,與大陸往來不要怕,民進黨應該改變意識形態。
他指出,提升高雄經濟最重要的是招商,沒有企業來投資哪有工作機會?他說,鴻海集團總裁郭臺銘、大同企業等都已經同意到高雄縣來投資,還有一名在大陸投資的臺商承諾他當選后會回來高雄設廠,創造1500個工作機會,這些加起來,總共可以創造數萬個工作機會。
楊秋興還說,更重要的是,高雄設立自由貿易港區還不夠,還要設立「經貿特區」,高雄成為臺灣的經濟特區后,直接和大陸的「海西經濟特區」相互連結,兩岸相輔相成、一同水漲船高,高雄就可以超越臺北、甚至新加坡。
吳敦義:兩岸經合會可望於年底前開始運作
吳敦義10月中旬表示,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最遲年底前啟動運作。
吳敦義稱,兩岸經合會定調為海基會與海協會架構下的非正式組織,將不定期開會,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條文有疑義時,就要由經合會解釋,同時,ECFA也需要有諮商機制。基於ECFA已經於9月12日生效,吳敦義認為理論上兩岸經合會應該馬上就可以成立。最遲今年年底以前,兩岸經合會應該要正式運作。
霍建國:兩岸會展業對等開放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10月9日表示,ECFA生效后,兩岸會展產業市場應對等開放。
「2010年第5屆亞洲會展產業論壇-兩岸會展產業對談」10月9日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霍建國在會中說,兩岸會展產業合作潛力非常大,相關業者應藉此擴大合作發展空間。
霍建國說,若是制定政策讓臺灣企業優先在大陸注冊設立展覽公司及可以獨資或控股,這有一定的難度。最好可先從互相合作舉辦展覽開始。
臺灣貿易協會的秘書長趙永全建議,兩岸會展產業可以互相參展,未來不排除兩岸及港澳會展業會相互重組的可能。
霍建國說,因為大陸會展產業除了幾家大規模業者外,多數零散且小型,希望找尋更多國際合作伙伴。
江丙坤:盼臺歐簽署FTA
10月11日,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說,臺灣希望能和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因自由貿易協定可使臺灣得享受龐大歐洲市場的優惠。
江丙坤表示,30年前曾經來過布魯塞爾,當時無法進入歐盟的官方大樓,此種情況已經大為改觀。他說,臺灣還希望能和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因為已經有一些臺灣企業在比利時以及其他歐盟國家投資,自由貿易協定可使臺灣享受龐大歐洲市場的優惠。
被問及當前兩岸關系,江丙坤解釋,現在大陸和臺灣之間已經開展了海空直航,得以節省許多時間和金錢,同時也促使大陸到臺灣旅游的觀光客顯著增加,對臺灣經濟極有助益。
江丙坤表示,臺灣也將因此而具有較韓國及日本更優勢的競爭條件,因為日韓和中國大陸之間沒有此種協議。不過最重要的是,臺灣已經造就了臺海兩岸的和平,希望雙方之間不再有爭端。
摩里斯:2020中國經濟遲滯
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摩里斯(James A. Mirrlees)10月9日預測,中國大陸在2020年鄉間人口將低於都市人口,經濟成長會遲滯,2026年中國經濟成長甚至可能消失。摩里斯指出,他觀察東亞國家的經濟成長,包含日本、新加坡、韓國及臺灣,經濟成長都有前25年的快速成長期,以及后25年減緩成長期。
他并說,日本約在1950年開始前25年經濟快速成長期,1975年之后的成長較緩慢;中國經濟則約自1980年開始成長。
他的預測模型還發現,鄉間人口移至都市,可促進經濟成長;但是當鄉間人口低於都市人口時,經濟成長會減緩、停止。
他預測,到了2020年,中國總人口14億,都市增至9.9億,已大幅超過鄉間的4.1億;2026年總人口14億,都市再增至約12.6億,鄉間約1.3億;他推測2020年中國經濟成長將遲滯,2026年經濟成長并可能會消失。
林蒼生:發展兩岸實體虛擬商機
10月7日統一集團與日本阪急百貨合作的統一阪急百貨臺北店開張。統一企業總裁林蒼生道出發展兩岸實體、虛擬市場商機愿景。
林蒼生說,臺灣百貨市場已經成熟,變成價格戰,但是統一阪急要打破市場的作法,推出人人可享受的平價奢華,要讓臺灣民眾的生活模式真正進入已開發地區之林,每天美美的,自己跟周邊人也會有信心、快樂、有動力。
對於百貨市場發展愿景,林蒼生指出,百貨市場開始要步入網路時代了,而統一企業已發展了樂天、博客來等虛擬通路,實體也有7-11、夢時代購物中心、統一阪急百貨等,串聯實體、虛擬市場的部份,黑貓宅急便等事業也發展多時。
他說,其實統一企業從實體、虛擬通路,到串聯兩者的宅急便事業,都已發展成熟,只不過大陸相關市場還未全面開放,否則將臺灣的經驗復製過去,大陸也會受惠。一語道出他要在大陸與臺灣大舉發展實體、虛擬商機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