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陸開放香港「自由行」省市范圍不斷擴大,個人或舉家到香港旅游的大陸民眾日益增多。這種現象不僅有利於香港經濟發展,而且對推動大陸民眾了解香港也非常有幫助。很多大陸市民參訪香港后,儘管對擁擠和高物價香港深有體會,但是香港整潔環境和良好秩序,也給大陸民眾留下美好記憶。
其實,大陸民眾對香港的美好記憶絕不止這些,比如在香港購買名牌產品不會有假冒、香港服務業有一流的服務品質、香港人非常遵守交通規則、香港市民很少打尖插隊、香港地鐵和公共場所乾凈整潔沒有人吸煙和隨地吐痰等。
大陸經濟改革開放30年,是個不斷學習外界先進經驗、不斷改進的過程??鬃诱f,三人行,必有我師。除了港澳臺,國外也有很多先進經驗,都是大陸學習借鑒的對象。從大陸官員一波接一波到境外參觀考察的歷史記錄來看,香港等地的先進經驗一直對大陸經濟發展起促進作用。但也不難發現,在香港等地行之有效的先進經驗,往往只被大陸學習(消化)一半,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四不像」。以香港地鐵交通為例,大陸各主要城市近年來都大興地鐵建設,可是在地鐵建設和地鐵車廂設計上,大陸各地的地鐵就明顯不如香港的人性化、科學化。比如說,香港地鐵車廂空間明顯比大陸地鐵空間大;香港地鐵的拉手安置比大陸地鐵合理、人性化;再如香港地鐵的出口「三曲兩彎」,就比大陸地鐵出口「直筒式」合理——防止冷氣外泄、節約能源;香港地鐵經營有利可圖,大陸地鐵卻大吐虧本苦水;香港地鐵標示清晰,大陸地鐵標示「少」而「亂」;香港地鐵站人性化、商業化特點突出,大陸地鐵站的周邊配套就明顯「各自為政」「不和諧」……
先進經驗在大陸都被打折扣
為什麼香港能做到的事情,大陸就學而不為?是缺乏資金嗎?顯然不是,大陸資金已經「淹腳背」,鋪張浪費、貪污腐敗、樓堂館所有的是錢;是大陸官員不善學習?肯定也不是,大陸官員碩士、博士頭銜者一堆,海外鍍金歸來者也大有人在。但是,就是學習國外經驗不到位。為何?如下案例或許可獲一些啟示。
筆者曾遇見一個在大陸經銷日本污水處理技術的企業老板,無論是技術的先進性,還是處理效果,都堪稱一流。一次,他們託關系找到廣東省某市市委書記,推銷該項污水處理技術,市委書記非常支持,并安排該市負責污水處理的官員與他們洽商,該位官員也非常熱情,并大力稱讚和肯定該項技術的先進性及對當地污水處理的作用??墒?,隨后的工作就是推展不下去,該位官員不是「口是心非」,就是不予落實。搞得這位企業老板百思不得其解,一個被異口同聲稱讚的技術,為何落實不了呢?是資金問題?顯然不是,因為市委書記已經首肯。經過一番「公關」和「深入了解」后,這位官員才「實話實說」:「我們現在每年可得政府財政預算3千多萬元人民幣,如果採用你們的污水處理技術,把全市污水徹底處理了,今后就拿不到這麼多預算了。」企業老板這才恍然大悟。
大陸一不缺資金、二不缺智慧、三不缺人才、四不缺技術.......最缺的是制度。都說需要體制改革,但都要保障自己不被改革。香港最值得大陸學習的,是健全而有執行力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