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實現能源多樣化、應付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替代能源。有資料顯示,歐洲、美國、日本、印度和巴西等國在該領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尤其是歐洲,可再生能源市場和產業的年均增長速度都在20%以上;而印度和巴西是發展中國家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翹楚,在風力發電和生物燃料方面都有引人注目的表現。國外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主要體現在目標引導、價格激勵、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扶持、出口鼓勵、科研和產業化促進等方面。
研究和分析國外發展清潔能源的經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可以讓我們的清潔能源發展少走彎路,這對于我國能源政策的完善,尤其是“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具有現實意義。本文旨在介紹部分發達國家的做法,以期引起社會重視,對新時期的能源制度創新做一些探討。
目前,大部分發達國家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思路是:國家制定一定階段的可再生能源的具體發展目標和計劃,在發展目標框架之下,制定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并通過市場經濟的手段鼓勵各界投資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因此,發展目標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類似于我國制定發展規劃,只是沒有具體的項目安排。發展目標是確立具體優惠政策的依據和目的。
1997年,歐盟頒布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白皮書,制定了2010年可再生能源要占歐盟總能源消耗的12%,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整個歐盟國家的能源構成中要達到50%的目標。歐盟成員國根據自身情況,都制定了本國的發展目標,比如英國和德國,都承諾2010年和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將分別達到10%和20%;西班牙更是將201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目標定在了29%以上;丹麥制定了名為“21世紀的能源”的行動計劃,在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在整個國家能源構成中的比例將每年增加1%;北歐部分國家提出了利用風力發電和生物質發電逐步替代核電的戰略目標。
美國能源部提出了逐步提高綠色電力的發展計劃,制定了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能發電的技術發展路線圖,希望通過這些可再生能源發電種類來提高綠色能源的比例,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預計2020年將占美國發電裝機增量的15%左右,保持美國在光伏發電技術開發、制造水平等方面的世界領先地位;巴西政府實施生物液體發展計劃已經30多年,重點發展以甘蔗和木薯等為原料的乙醇燃料,如今,巴西已經成為生物液體燃料大國,年均生產乙醇燃料1600多萬噸,不僅為上千萬輛汽車和數百萬輛摩托車提供燃料,還出口到國外創造經濟利潤。
積極的價格政策
由于技術發展水平和客觀需求的不同步,目前大多數可再生能源產品的成本高于常規能源產品的成本。可以說,可再生能源產品目前環境效益是大于經濟效益的,許多國家為了鼓勵其發展,都采取了積極的價格政策。由于各國可再生能源資源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發展水平和負擔能力也不同,所以價格政策的表現形式和價格水平也不一致。考慮到規模效益、政策執行的難易和成本,目前國際上可再生能源價格政策主要是針對電力產品的。從表現形式上說,價格政策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固定價格。這是政府直接明確規定的各類可再生能源產品的市場價格。以德國為例,德國通過法律形式規定了部分可再生能源電價,目前大概有十幾個國家采取這種價格機制,主要在歐洲。這種機制的特點是可以根據政府的意愿,促進各種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均衡發展,也可以推動某些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優先發展。
浮動價格。指的是一些國家以常規電力的銷售價格為參照,制定一個合適的比例,然后隨常規電力的市場變化而浮動。西班牙政府規定可再生能源電價在常規電力銷售電價的80%-90%范圍內浮動,但每年具體的價格水平由發電企業和輸電企業在浮動范圍內協商確定。
市場價格。指的是通過強制配額(要求能源企業在生產或銷售常規電力的同時,必須生產或銷售規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電量)和交易制度(政府對企業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核發綠色交易證書,綠色交易證書可以在能源企業間買賣,價格由市場決定),發揮市場自身的調節作用,達到提升可再生能源產品價格的目的。此時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為平均上網電價與綠色交易證書的價格之和。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部分州實施了這類政策,目前我國部分地區也采取了相似措施。
綠色能源價格。綠色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是由政府提出可再生能源產品的價格,由能源消費者按照規定價格自愿認購。最具代表性的國家是荷蘭,2004年,荷蘭綠色電力用戶已經占到30%,他們自愿以8-9歐分/千瓦時的價格購買可再生能源電力,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可以得到這樣的優惠價格。我國上海也在嘗試推行這種方法。這種價格機制,取決于消費者和企業對綠色能源的認同,一般在公眾環保意識比較高的國家和地區比較易于推行。
富有針對性的財政補貼
投資補貼、產品補貼、用戶補貼等都是財政補貼政策的范疇,財政補貼是最為常見的經濟激勵措施。
投資補貼就是對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投資者進行直接補貼。在沒有明確制定價格政策的國家,投資補貼非常普遍,且覆蓋多種可再生能源技術,譬如希臘對所有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投資額30%-50%的補貼,瑞典提供10%-25%,印度對風電提供5%-10%的投資補貼……歐洲大多數國家還對個人投資或參股的可再生能源項目進行補貼。不論采取什么補貼形式,各國政府都有詳細的規定可以參照。補貼機制的優點是可以調動投資者的積極性、增加生產能力、擴大產業規模,缺點是這種補貼與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無關,不能起到刺激企業更新技術、降低成本的作用。
產品補貼即根據可再生能源設備的產品產量進行補貼。優點是有利于增加產量、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美國在其能源政策法中制定的三項鼓勵風電的措施之一是風電可以得到產品補貼,補貼額度是1.7美分/千瓦時,為期10年。
用戶補貼是針對消費者的補貼。歐洲大部分國家均對太陽能熱水器的用戶提供20-60%的補貼,澳大利亞為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系統的用戶直接提供每套500澳元的補貼。對消費者的補貼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而調整。
各有側重的稅收優惠
對可再生能源的稅收調節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直接對可再生能源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包括減免關稅、減免形成固定資產稅、減免增值稅和所得稅等;另一類就是對非可再生能源實施強制性稅收政策,例如碳稅政策等。
對可再生能源稅收優惠方面,各國支持的方式和技術領域都各有側重。比如印度風力發電機整機進口關稅稅率為25%,但對散件進口關稅實行零稅率;希臘對所有可再生能源項目和產品免稅;丹麥對個人投資風電,葡萄牙、比利時、愛爾蘭等對個人投資所有可再生能源項目均免征所得稅。
另一方面,以瑞典和英國為例,對非可再生能源電力均征收電力稅。強制性稅收政策,尤其是高標準、高強度的收費政策,對鼓勵開發利用清潔能源起到一定作用,也促使企業采用先進技術,提高技術水平,但以目前我國的國情來看,強制性稅收政策如果運用不當,容易造成監管“盲點”,滋生腐敗,激化社會矛盾。
便利的信貸扶持
從目前來看,一些國家和區域性的銀行,特別是政策性銀行,例如,德國開發銀行、歐洲銀行等設立了可再生能源投資專項或額度。印度有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專門機構,為項目融資提供方便。
低息或者貼息貸款等金融政策可以減輕企業還本期利息的負擔,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但政府需要籌集一定的資金以支持貼息或減息,貸款數量越大,貼息量越大,需要籌集的資金就越多。法國的做法是,支持1千瓦以上容量的光伏系統安裝,其經濟事務部提供低息貸款,還貸期為10年,最初2年無需還款,在還貸期9年后,如果光伏系統仍可運行,則可以免去剩余貸款。單套系統融資額度可達總投資額的100%,最高限額為50萬歐元。
合理的出口鼓勵
發達國家主要利用對外援助渠道,包括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各類贈款、政府貸款和混合貸款等,增加其本國設計制造企業的出口,幫助設備制造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例如,德國在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風場開發混合貸款中,要求項目采購德國產品的比例至少達到51%;美國甚至在一些沒有政府贈款或者混合貸款的條件下,利用對抗性貸款機制(提出與對手相同的優惠貸款條件)扶持其可再生能源設備企業向發展中國家出口。
縱覽國外發展清潔能源的手段和制度,可以發現,雖然方式方法各有不同,但各國搶占新時期能源技術制高點的決心都很一致。正確而又積極有效地發展清潔能源,應該成為所有國家和地區的共同選擇。在環境和能源問題上,全世界的目標都應該是一致的,那就是,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