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第二屆中國國際創新大會,在深圳勝利舉行,其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與企業創新論壇”格外吸引人,演講嘉賓有高級官員、著名專家、投資家等,聽眾有官員、企業家、專利權人和法律工作者,幾百人會聚一堂,他們共同探討如何給好的專利技術找到投資,如何給投資者找到好的投資項目,尤其是如何讓知識產權保護下的專利技術變為現實生產力,創造社會財富,促進一個城市或一個地區的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演講者發言精彩,聽眾提問踴躍,互動場面感人,會議時間一再延長,主持人忍痛說散會,大家仍意猶未盡。論壇辦成這樣是很成功的,說明選題好,正是社會需要的。
在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就的今天,我們的下一步怎么走?在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條件下,靠創新給我們不竭動力,引領未來;靠知識產權給我們堅強的翅膀,支撐發展。使我們的城市、我們的骨干企業能夠經受住任何風浪,自由翱翔,保證一個省市、一個地區、一個企業的可持續科學發展,事業充滿活力,人民持續富裕,國家贏得尊嚴,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回答這樣一個問題,需要我們的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投資家共同思考,據實解答。這樣的論壇、這樣的大會,要看誰來演講、誰來聽取,有沒有實際收獲。至于會場外“有沒有在職的副部長級干部出席?有,則某某領導就來陪同,沒有,某人就不來了”的議論,則是一個不和諧的音符,與論壇主題不和諧,與深圳這個地方也不和諧。探討重要問題,召開重要會議,如創新大會,高層領導同志參加是應該的,因故不到場也不值得活動組織者大驚小怪,并采取“相應”動作。這使我想到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老人家在深圳珠?!爱嬃艘粋€圈”,讓大批有才能的人來這里大膽闖、大膽試,創造了世界矚目的奇跡。偉大人物一個思想,實現了中國人的百年夢想。反觀30年后,“沒有某級官員來就如何”的說法很好笑,說說而已,只是好笑,如果是他們的思維定式,那就有點可怕,因為有這種想法的地方官面對新一輪改革大潮,面對新的科學技術革命,面對世界新的產業結構調整,只想迎接“大官”,不想或很少想如何破解前進道路上的難題,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新的挑戰,那么,他發表言論或者去出席一些創新實踐活動,或者參加各類論壇等,可能就是“句號”。或者,在一個新事物、新舉措要問世、要出臺時,他的出現,可能就是“刪節號”,著實可怕,不敢多想。但愿,是我多慮了。
近聞,深圳人到香港去買東西的多起來了,到香港去買日用品,因為那邊東西比深圳便宜,除了路費也還是合算。這可是30年,至少是10多年不見的現象了。這使我想起“日出沙頭,月懸海角”的小鎮沙頭角,香港回歸前,這個深圳與香港的邊界,一條幾十米長、十幾分鐘就能轉完全程的小街異常繁榮,那個年月能到這里走一下,也會像出國一樣,興奮好一陣子,再買回一批“力士”香皂、“周大福”黃金飾品、玻璃絲(尼龍)襪子等便宜又少見的物品,就更讓人羨慕。香港回歸后,大陸改革開放加速,經濟快速發展,物資豐富,物價穩定,沙頭角中英街就“門庭冷落車馬稀”,蕭條多了,沙頭角牌樓上“日出沙頭百年不棄游子夢,月懸海角千載長懷故國情”的對聯格外醒目,有點兒清冷。最近,沙頭角又出現昔日的繁華,盡管擁擠不堪,但人群照樣還是熙來攘往、購銷兩旺,原因就是內陸物價太高了。無獨有偶,中央電視臺報道說,最近一段時間,懷舊的人多了,就是想過去的事、過去的人、過去的物件。什么“大白兔”奶糖、“棉花糖”、“蝴蝶牌”縫紉機、“永久牌”自行車等,就連上個世紀30年代由葉圣陶老先生主編的小學課本《開明國語課本》,也因受到家長和師生的熱捧而斷貨,以至70多年前的書,正在考慮再版印刷。據說,把舊羽絨服按新樣式翻新也成了新行業。當然,舊的東西也在不斷創新中獲得新的生命與新的市場、新的用戶。冠生園的“大白兔”也在不斷變化口味和包裝,“永久牌”也在材料、質地和造型、功能上不斷創新。老字號名牌產品如果不創新,可能紅火一時,但有今天沒有明天,不會有“百年老店”,如我們熟悉的北京“王麻子”菜刀與杭州“張小泉”剪子。廣東陽江“十八子”公司,吸收他們的傳統技術再創新,就有了新的工藝、新的產品,不斷創新,抬頭見喜。
近來,世界一些大國和媒體大吹中國“威脅論”,夸大中國的經濟實力,說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還是專利大國、科研經費投入大國,說天河千萬億次巨型計算機世界第一,說國產大飛機C919與某某公司三分天下等等。說這些話的人和團體各有各的目的,不足為奇。當中國“被強大”時,我們相當多的中國同胞真的開始沉迷于“崛起”的幻覺,聽到吹捧美滋滋的,好像世界從此便是“中國世紀”。不大熟悉這些東西的百姓聽著挺受鼓舞,以為中國真的超過“老美”了。真的嗎?計算機用的芯片是美國的或者其他國家的,大飛機的發動機也是人家的,中國模樣的軀體里是外國的“心”,舒服嗎?可靠嗎?盡管我們取得了不小的、甚至是輝煌的成就,也還是謙虛點好。我也懷舊一下——我們現在好似沒有了老一代人的謙虛,也少了“韜光養晦”精神。老一代他們即使有了很大成績,也從不把話說滿,而是留有余地,因為他們深知“山外有山”、“天上有天”、“人前有人”的道理與常識,所以總是保持低調、保持清醒、常懷憂患意識。
懷舊未必是壞事,從懷舊中可以獲得更加成熟的經驗教訓,洗禮身心,借往日的成績來勵志,堅定腳步,激發今天的創新熱情,創造更多值得來日“懷舊”的東西。
世界在創新中發展,中華在創新中復興,不斷創新,才有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