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南省工業經濟發展中存在可持續發展能力差,發展受資源環境約束等問題。認為河南省選擇循環經濟模式發展工業經濟,是實現新型工業化和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經。提出河南工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思路,明確五個主要任務為: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優化調整工業結構、全面推進清潔生產、促進企業節能降耗、加強資源綜合循環利用、積極開發和推廣應用先進技術。
關鍵詞:河南;工業;循環經濟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4-0156-02
河南是中國新興工業大省,近年來工業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工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工業經濟增長質量顯著提高,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大省向工業大省的歷史性跨越。工業經濟對于河南經濟社會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處于至關重要的中心地位,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實現新型工業化和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是現階段河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
一、河南省工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河南工業經濟中傳統型、資源開發型產業比重大,低技術含量和低附加值的產業占主導地位。在工業結構內部,采掘業和原材料工業占重工業的60%,輕工業中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占80%左右。河南在全國的優勢產業中煤炭、原油、有色、水泥、電力、化工等均為傳統型和資源開發型產業,主導產品以能源、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為主,工業產品居全國前列的多為資源和農副加工產品。
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差,發展受資源環境的約束日益加大。河南工業對資源的依賴性比較大,經濟快速增長過多依靠生產要素的高投入和對資源的高強度開發。工業經濟特別是資源加工業的快速發展帶來污染問題嚴重,根據2008年統計,在工業“三廢”中,河南省工業廢水、二氧化硫、煙塵排放量分別占全國的5.4%、6.1%、7.3%;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是國內先進水平的1.5~2倍;在各種能源消耗中,以煤炭、焦炭占絕對數量。
因此,選擇循環經濟模式發展工業經濟,對河南意味著實踐意義大、十分必要又緊迫性強,是河南解決資源環境制約,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實現新型工業化和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戰略選擇 [1]。
二、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思路
抓住“中部崛起”的戰略機遇,結合河南正處于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時期,以工業領域全面建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為近期任務,以清潔生產、資源能源消耗減量、資源綜合循環利用、工業結構優化、破解技術制約等五個方面為重點,抓住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針對性地選擇循環經濟發展的有效模式,拉動循環經濟理念在工業系統得到全面貫徹,逐步構建起工業循環經濟體系。其發展思路可概括為“一個核心、三個層次、五個途徑、八大行業”。
抓住一個核心。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通過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和循環綜合利用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抓好三個層次。企業內部著力推進清潔生產、節能降耗、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園區內著重構建企業間循環經濟鏈,實現廢棄資源的再利用;產業層次上著重推動工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明確五個途徑。明確并重點抓好河南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五個途徑,即全面推進清潔生產、促進工業企業節能降耗、加強資源綜合循環利用、加快工業結構優化調整、積極開發和推廣應用先進技術。
突出八大產業。有針對性地集中力量優先在工業經濟中總量份額大、勞動力密集、資源與能源消耗大、廢棄物與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煤炭、有色、電力、化工、冶金、建材、農副食品加工、造紙八大產業中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帶動全省工業循環經濟的全面發展。
三、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優化調整工業結構
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資源消耗低、能耗低、污染輕的產業比重。發揮優勢,重點突破,培育壯大新型材料、電子信息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優勢資源的加工深度和轉化能力。積極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鋼鐵、建材、造紙等傳統行業,推動行業整合,加快產品結構調整。
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綜合采用產業政策、差別電價、稅收調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省內電力、水泥、鋼鐵、有色、化工等重點行業的存量調整,依法關閉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十五小”和“新五小”企業,為重點行業以及優勢產業、優勢項目騰出資源、土地、環境容量等發展空間,高產業集中度和資源的配置效率[2]。
適宜縱橫向延伸產業、產品鏈條,提高關聯產業耦合和產品精深加工度,促進經濟的集約化增長。如發揮鋁土礦資源優勢,打造“鋁土礦開采—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產業鏈,整合鋁土礦資源和電解鋁企業,使產品結構由初級原料為主向精深加工產品為主轉變;發揮鹽礦、天然堿礦等非金屬礦產資源優勢,打造“非金屬礦產開發—加工—精深加工”產業鏈;在有條件的地區推進林漿紙一體化。
(二)促進企業節能降耗
針對河南省高能耗、高物耗工業企業比重大,資源型產業比重大的現狀,重點推進高耗能企業的消耗減量化,成為促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
通過產業政策引導,加強企業開展能源、水的梯級利用和資源綜合利用,回收余熱余能和利用廢料,降低企業單位產品能耗、物耗和水耗。制定嚴格的能耗定額和市場準入標準,鼓勵發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產品,淘汰技術落后、浪費能源、污染嚴重的工藝、產品和設備。抓好《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實施方案》和“3515”節能行動計劃的執行,確保重點企業節能成效。
積極開發和推廣應用能源節約、替代和綜合利用技術。在河南省鋼鐵、有色、電力、化工、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實施一批重大節能項目和示范工程,創建節能型示范企業,爭取重點企業產品能耗物耗等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鋼鐵、電力、化工、造紙、食品等高耗水行業實施節水技術改造,創建節水型示范企業。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降低工業發展對土地的占用量,實現產業集群和工業集聚區節約化、集約化發展 [3]。
(三)加強資源綜合循環利用
根據河南工業發展特點,以共伴生礦和工業“三廢”綜合利用為重點,在微觀(企業)、中觀(園區或區域)和宏觀層面(社會),以有效的模式構建資源綜合利用為核心的循環經濟鏈條。通過創建循環型企業,以循環經濟園區或區域產業鏈為載體構建多產業橫向耦合。在社會上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實現工業廢棄物的高效循環利用,切實提升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率。
加強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在資源開發環節,加大煤炭、有色金屬、非金屬礦等重要礦產資源整合力度,提高資源開發利用規模化、集約化程度。特別要科學利用省內鋁土、鉬、金、銀、鎢、銻、鹽礦、堿礦等優勢礦產資源,加強綜合一體化開發,加強資源開采過程中共伴生資源和尾礦、碎石的綜合利用,做好稀貴伴生資源的綜合利用。對中小礦山要推廣高回采率和高回收率的新技術,提高礦山回采率和機械化、信息化水平 [4]。
圍繞河南循環經濟發展重點,構建多條典型的循環經濟鏈條,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圍繞煤炭資源開采加工,打造“煤炭開采、加工—共伴生礦、廢棄物綜合利用”循環經濟鏈;圍繞鋁土礦等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打造“有色金屬礦產開采—共伴生礦綜合利用”和“礦產加工—廢棄物綜合利用”循環經濟鏈;圍繞非金屬礦產資源,打造“非金屬礦產開發—加工—綜合利用”循環經濟鏈;圍繞電力生產,打造“煤炭—電力—粉煤灰、二氧化硫等廢棄物—建材、化工品等”和“電力生產—廢水—水再循環”循環經濟鏈;圍繞化工、建材和輕工工業,打造以“生產—廢棄物和副產品—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特色的循環經濟鏈;圍繞再生資源,著力打造“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再生產品”循環經濟鏈。
(四)全面推進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是工業循環經濟開展的有效手段和支撐,成為河南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途徑之一。
在河南全面推進清潔生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加大企業清潔生產實施力度,從“企業試點”走向“行業試點”,從“面向企業”走向“面向園區”的管理,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為循環型工業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5]。
集中力量推動重點行業和企業的清潔生產。對于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經濟支撐作用強的有色、電力、化工、冶金、建材、農副產品加工行業,著力推動以行業為重點的清潔生產,推廣行業關鍵清潔生產技術。以重點行業中的大中型企業為重點,推廣原材料節約和代用新技術和新工藝,大力開展以節水、節能為基本內容的清潔生產。
(五)積極開發和推廣應用先進技術
實現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的支持成為根本所在,由于河南目前整體工業生產技術水平較低,技術成為制約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政府要制定積極有效的政策制度,充分利用內外部的科技能力,自身組織開發或引導支持重點企業開發有重大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資源再生技術和原材料重復利用和替代技術等 [6]。
以解決循環經濟發展中的共性和關鍵技術為重點,選擇具有標志性目標和有廣泛推廣前景的先進適用技術,在八大重點行業以及重點企業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推廣示范工程的成功經驗,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升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循環經濟在河南[M].鄭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06:156-159.
[2]郭曉巖.吉林省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問題及對策探微[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3):54-56.
[3]馮之浚.論循環經濟[R].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發言,2004.
[4]鐘榮丙.湖南新型工業化與循環經濟的互動發展[J].經濟研究導刊,2009,(22):156-157.
[5]周志斌.工業園的循環經濟發展淺析[J].環境科學導刊,2007,(6):24-26.
[6]李技,劉曉春.河北省循環經濟發展的戰略研究[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3):86-88.[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