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探討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模式選擇標準的基礎上,對比分析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的主要模式,指出互助擔保融資模式是一種能充分發揮集群融資的優勢,提高中小企業融資的效率,同時現實條件最完備,具有廣泛推廣意義的集群融資模式。
關鍵詞:中小企業集群;融資優勢; 融資模式
中圖分類號:F830.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4-0081-02
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一直是制約其生存和發展的瓶頸。據調查,大約有53.8%的中小企業將資金不足列為對企業發展最不利的因素,而在中國占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卻只占有不足2%的金融資源,普遍存在資金缺口。在這種環境下,中小企業集群作為一種特殊產業組織形式,不僅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并且由于其地域的臨近性、企業的根植性、配套的競爭性和信息的快速流動,帶來了融資環境的優化和融資效率的提高,使集群內企業擁有了獨特的融資優勢,也使得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成為改善和突破中小企業融資瓶頸的一種有效途徑。
然而在實際應用中,由于中小企業集群的融資渠道、融資方式以及融資組織形式的不同,有著不同的融資模式安排,如集體發債融資模式、企業間輪流信用融資模式、區域主辦銀行融資模式、互助擔保融資模式等,這些融資模式雖然都是基于集群的環境來組織的,但是哪種模式更有利于中小企業集群融資優勢的充分發揮,更有利于中小企業融資效率的提高,更具有現實可行性,值得我們深入探討。本文就將在分析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模式選擇標準的基礎上,對比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的主要模式,探索適合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的最佳模式。
一、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模式的選擇標準
1.發揮集群融資優勢
中小企業集群的融資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用集群融資的信息機制,減少信息不對稱,避免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二是利用集群融資的信任機制和聲譽機制,減少違約率,降低信貸風險;三是利用集群融資的規模效應和乘數效應,降低信貸成本,提高信貸效益。追根溯源,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的優勢來自于集群的競爭優勢,而這種競爭優勢又來源于企業間基于分工協作的廣泛聯系和相互依賴,基于專業化的產業環境和本地環境的根植性,由此而產生的信息機制、信任機制、聲譽機制、規模效應等有利于改善中小企業融資條件的內在效應。所以,要發揮集群融資優勢,就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競爭優勢,而只有充分發揮了集群融資的優勢,才能有效促進中小企業融資條件的改善。
2.提高融資效率
由于融資渠道和方式的不同,導致融資的成本和時間長短也有所不同,從而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效率。中小企業融資具有“額度小、時間短、需求急”的特點,在選擇集群融資模式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些特點,使其融資效率最大化。根據企業融資次序理論及中小企業融資實踐,銀行貸款仍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途徑之一,其融資成本相對較小,而且集群融資優勢也有利于改善中小企業銀行間接融資條件且效用顯著。此外,集群本地銀行在長期與本地中小企業互助過程中使這些優勢得到進一步強化。
3.具有現實可行性
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是在中國現行金融市場不發達、融資渠道狹窄、金融改革滯后、中小企業存在嚴重金融缺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模式作為一種較新的融資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這種模式的選擇和實施必然要考慮到現實的可行性,包括中國中小企業集群發展現狀、中國中小企業融資特點和中國金融市場的運行現狀等現實條件。因此,在選擇模式時要考慮那些能夠馬上運用于實踐的、可行的,能夠在現有條件下改善現有中小企業融資的模式。
二、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模式的對比分析
1.集體發債融資模式
它是指中小企業集群內企業基于產業鏈的聯系,整合各自資源,通過對外發行債券進行融資的一種融資模式。如,中關村高科技產業集群就進行過中小企業集體發債的試點。在中國現行金融制度條件下,這種模式雖然有利于整合集群融資優勢,但由于債券是固定回報率,相對于中小企業板,債券投資缺乏吸引力,而整個金融市場不活躍,導致發債進一步受阻,其實施仍存在一定難度,而且由于債券發行的利率高于銀行貸款利率,其融資成本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偏高。
2.企業間輪流信用融資模式
它是指中小企業集群內企業在相互聯系、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在一定期限內,各自拿出一部分資金,輪流使用的一種融資模式。內部融資機構采取會員制,各會員企業交納會費形成中小企業集群基金,主要為會員企業提供小額生產流動資金的互助性借貸。從融資效率來看,由于這種信用具有互助性,因此融資成本較低,并且由于互助企業間相互了解和信任,省去了信用調查的環節,節省了信息調查成本,從而提高了融資效率,還能滿足會員企業對資金及時性的要求。但因企業間的互助借貸規模有限,無法滿足企業大額的資金需求,因此,這種模式只適用于那些發展不久、資金需求較小的小型企業,同時還要求有這種相互知根知底的互助企業群體的存在。
3.區域主辦銀行融資模式
它是指通過在中小企業集群內設立區域主辦銀行,吸收民間閑置資金和社會投資,為產業集群內的中小企業提供信貸融資、信息咨詢等綜合性金融服務,銀企之間建立長期穩定信用關系的一種融資模式。區域主辦銀行常擁有企業的互惠股本所有權并提供債務資本,使雙方以資本為紐帶,建立起長期、穩定、緊密的權利義務關系。由于區域銀行設立在集群內,易于取得各種信用信息,并能充分利用集群的信息機制和信任機制,克服了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交易成本較高的障礙,防止了企業的短期化行為,從而強化了監督的力度,降低了信貸成本和風險,提高了信貸效率。由于區域銀行與中小企業在產權關系、內部機制、運作方式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因此也更易于形成長期穩固的銀企關系。然而在中國現行經濟體制下,推行主辦銀行制度仍有很大局限性,如中國《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不能向企業投資,這使中國的銀行不能通過持股和控股對企業形成產權約束,缺乏成為企業監督主體的法律依據。
4.互助擔保融資模式
它是指集群內中小企業以自愿和互利為原則,聯合出資組建中小企業互助擔保機構,利用互助擔保基金,為成員企業向金融機構貸款提供擔保的一種融資模式。
從融資優勢來看,這種模式充分利用和強化了集群融資的優勢。一是由于互助擔保是建立在企業間信息共享、風險共擔的基礎上,通過參加互助擔保,會員企業間增加了互動和交流,使集群融資的信息機制進一步得到強化,減少了信息不對稱,也有效避免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二是由于互助擔保企業間是以信用擔保為目的,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增強了集群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使企業的經營更加離不開集群這個環境,信任機制和聲譽機制也因此得到強化,從而減少了違約率,降低了信貸風險;三是由于互助擔保組織內部信息共享,且有互助基金做擔保,使得銀行的調查成本和監督成本大大減少,而且由于銀行是給互助擔保機構的眾多中小企業貸款,且利率有一定的上浮空間,加之集群內企業業務量多,資金需求也相對較大,因此,有效克服了銀行給單個企業貸款時規模不經濟問題,使信貸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同時也提高了銀行的信貸效益;四是由于互助擔保是利用互助擔保基金向銀行提供擔保,克服了中小企業自身抵押品不足的缺陷,改善了中小企業與銀行談判時的弱勢地位,使中小企業獲得了更有利的貸款條件。
從融資效率來看,基于信用互助本身的組織優勢以及集群的融資優勢,有利于降低融資成本、縮短貸款時間,使融資效率得到改善和提高。由于在這種模式下,會員企業的貸款是以互助擔保基金作為貸款擔保,使銀行獲得了穩定有效的第二還款來源和保全措施,從而降低了信貸風險,銀行要求的風險利率也隨之降低;而由于貸款風險的降低,提高了銀行對企業貸款的安全性,從而能夠降低貸款的正式合約程度,減少審批程序和手續,節約貸款時間;并且由于互助擔保的信用已上升為互助擔保組織的集體信用水平,改善了中小企業與銀行談判時的弱勢地位,從而也可以獲得較低的貸款利率;此外,由于互助擔保機構不以盈利為目的,相對于商業擔保機構,其擔保費率較低。
從現實條件來看,中小企業集群的發展為中小企業互助擔保提供了優越的組織和社會條件。一是企業的集群性和企業間形成的信用基礎為多個中小企業集中出資、相互提供貸款擔保創造了較好的地理和信用條件;二是集群企業間的交易和協同,為信用互助的產生提供了牢固的合作基礎;三是中小企業集群之間的規制結構為互助擔保提供了組織和制度條件,同時還具有規避信用風險并對失信行為進行有力懲戒的作用。此外,中小企業信用互助擔保作為中國信用擔保“一體兩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尤其是國務院最新公布的《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新非公經濟36條”)中明確提出,將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允許民間資本興辦金融機構,鼓勵民間資本發起或參與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金融機構。這為這種模式的實現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和保障。而各地方政府也在積極嘗試,在民營經濟發展較好的深圳、浙江等省份,互助擔保機構發展較快,其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做法也可以作為很好的借鑒。
綜上所述,依據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模式評價的三個標準可以看出,互助擔保融資模式不僅能充分發揮集群融資的優勢,提高中小企業融資的效率,而且在現實可行性方面條件也較為成熟,是一種具有廣泛推廣意義的集群融資模式。
參考文獻:
[1]陳曉紅,楊懷東.中小企業集群融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5).
[2]蔣志芬.中小企業集群融資優勢與融資模式——以江蘇省為例[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23):5.
[3]王曉杰.依托互助擔保協會(公司)化解集群內中小企業融資難題[J].統計與決策,2008,(7).[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