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過二點閾實驗發現,盲生指尖觸覺閾限值比明眼學生低;不同年級段和不同年齡段的盲生間,指尖觸覺閾限值都存在顯著性差異,三、四年級段和11~13年齡段的閾限值最低;盲生手指觸覺敏感度在11~13歲達到頂峰,此后,盲生觸覺敏感度雖有下降,但仍會高于訓練之初。
關鍵詞:盲生;觸覺;閾限
中圖分類號:G7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4-0238-01
一、問題提出
如法國教育家盧梭所言,盲人的眼睛長在手指上 [1]。手指,對于盲生來說,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盲人常常以手代目,用它去感知外界的事物。國內外的相關研究表明,盲生的手指指尖觸覺閾限要低于明眼人[2~3] ,說明盲人手指的觸覺更為敏感。但關于盲人手部觸覺敏感的原因,通常都認為是大量的訓練或練習經驗,降低了觸覺閾限,形成了感覺補償 [4]。
二、研究方法與過程
(1)被試。分別選擇身體狀況和情緒狀況良好,且愿意參加試驗的52名盲生和33名明眼學生,兩組被試平均年齡相當,聽力、智力均正常。(2)儀器與材料。兩點閾測定儀。(3)實驗程序。試驗中,被試坐在桌邊,戴上遮眼罩。主試呈現實驗指導語后,使用恒定刺激法,在被試食指指尖部位上施加刺激,記錄被試反應。每個刺激量至少使用30次。中間安排5分鐘的休息時間。(4)數據處理。用直線內插法求出每個被試的兩點閾限。實驗數據輸入計算機,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1.盲生與明眼生的比較。分別計算盲生組和明眼生組男女生各平均閾限值,并計算出兩組被試平均閾限值。結果發現,盲生組的平均閾限值高低于明眼生組。經方差齊性檢驗沒有顯著差異(F=2.165,p=0.146)。在差異顯著性檢驗中,明眼生組和盲生組間呈顯著性差異(t=23.527,p=0.000)。
2.男生與女生的比較。分別計算出所有被試男生和女生的平均閾限值。結果發現,男生組的平均閾限值高低于女生組。經方差齊性檢驗沒有顯著差異(F=0.695,p=0.407)。在差異顯著性檢驗中,男生組和女生組間呈顯著性差異(t=23.577,p=0.000)。
3.不同年級的比較。被試來自小學六個年級。將六個年級平均分為三個年級段,并計算各年級段閾限平均值。結果發現,不論是盲生組還是明眼生組,三個年級段的閾限值都存在著顯著差異,且三四年級段的閾限值都最低。并且隨著年級段的變化,二組被試在三個年級段閾限平均也隨之有了變化,且兩組被試閾限值的變化趨勢也相近。
4.不同年齡段的比較。按8~10歲、11~13歲和14~16歲三個年齡段分別把盲生組被試分為三段,把明眼生組分為二段,并計算各年齡段閾限平均值。結果發現,盲生組三個年齡段的閾限值存在著顯著差異(t=16.546,p=0.000),且11~13歲年齡段的閾限值最低。明眼生組二個年齡段的閾限值存在著顯著差異(t=14.212,p=0.000),且11~13歲年齡段的閾限值高于8~10歲段。
四、討論
1.盲生與明眼生閾限值之間的差異。試驗發現,盲生指尖的閾限值比明眼生低,且呈顯著性差異。這說明盲生的指尖觸覺比明眼生要敏感。
2.不同年級的盲生之間的差異。試驗發現,不論是盲生組還是明眼生組,三個年級段的閾限值之間都存在著顯著差異,并且都經歷著一個由高到低然后再上升的變化過程。
3.不同年齡的盲生之間的差異。試驗發現,盲生組三個年齡段的閾限值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尤其是8~10歲段與11~13歲段之間,三個年齡段整個的變化趨勢與年級段相似,都經歷著一個由高到低然后再上升的變化過程。
五、結論與建議
1.結論:(1)盲生的指尖觸覺比明眼生要敏感。女生的指尖觸覺比男生要敏感。(2)三四年級段或11~13年齡段的盲生指尖觸覺最為敏感。(3)盲生指尖觸覺敏感度在11~13歲達到頂峰。
2.建議:首先,教學中可以考慮對男女生提出不同的摸讀速度要求。其次,雖然學生年齡或年級增大,但不能簡單地要求其摸讀速度也直線上升。三四年級以后,可考慮學生相對穩定地保持摸讀速度。最后,重視摸讀訓練、尤其是11~13歲之后。
參考文獻:
[1]盧梭.愛彌爾[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98.
[2]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盲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1.
[3]榮曉華.盲童與正常兒童觸覺特點的比較實驗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3):41.
[4]顧定倩.特殊教育導論[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3.[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