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生群體的共青團工作是高校共青團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生群體a具有一些特點,但由于種種原因,使當前研究生群體的共青團工作存在一些缺失。因此,針對缺失,是在研究生群體中加強共青團工作的基本路向。
關鍵詞:研究生群體;共青團工作;加強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4-0283-02
一、高校研究生群體的主要特點
與高校的本科生相比,研究生作為較高層次、研究型的人才群體,具有自身的特點。
(一)理論知識豐富但社會見識短缺
與本科生相比,在年齡上研究生出現偏大成熟的特征,可以說他們在生理上和心智上處于已經成熟時期,具有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外來事物能保持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們求學階段一直在校內度過,具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但社會實踐機會少,缺乏足夠的社會閱歷和見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被誤導的可能。這種理論知識豐富但社會見識缺乏往往使得研究生群體中出現兩種認識上的極端,一種是完美的理想主義,對社會充滿幻想,把一切視為十全十美,另一種是一旦受到挫折,又會陷入另一種極端,把社會看得一片陰暗,找不到出路,產生徹底的悲觀主義。這種狀況很容易使其接受一些不良的思想入侵,這給共青團組織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
(二)注重學術研究但社會活動偏多
研究生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學術研究,研究生生活都是圍繞這一任務展開并為這個任務服務的。同時還要開展其他的活動,比如校外的兼職、學生會工作、個人人際交往等活動。這種在身份上的雙重性,使得研究生開始把關注的焦點從課堂學習轉移到社會學習。他們不再滿足于從導師或者書本上吸收知識,而更加希望通過更多的社會實踐來提高自己的能力,為將來的工作奠定基礎。這樣一個定位就要求高校的團組織必須適應他們的要求,構建相應的各項制度,組織各項活動,達到學術研究和工作實效兩不誤。
(三)能獨立思考但固執(zhí)己見
研究生有自己的一套價值標準來分析和認識世界,表現出了較強的獨立性,對自己的觀點往往深信不疑,一旦形成,很難改變。同時也存在容易游移的一面,表現在一旦出現問題,很容易對自己盲目懷疑,無所適從。這樣一個特點,在思想上,研究生對于傳統的思想教育、傳統說教表現出偏激排斥,很固執(zhí)自己的觀點,不易被人說服,甚至在個別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出現,用自己的知識試圖強求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這是研究生本身思想成熟、善于思辨的表現,但也增加了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因人而異,因環(huán)境而異,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講究工作方法。
二、當前研究生群體共青團工作的缺失
(一)共青團的意識淡薄
研究生群體中絕大部分都是團員,是先進青年中的優(yōu)秀分子。由于有一部分研究生是已參加過工作的,在他們腦海中共青團員的概念不是那么強烈或者沒有團員的概念。有的人認為,共青團是高中生和本科生的事情,甚至認為如果作為研究生還以共青團員的身份出現,就和研究生群體的特征不符合,因而在內心有一種無意識的排斥心理,團員意識也就淡化了。他們缺乏應有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政治上進心不強,組織觀念淡薄,團員意識淡化,先進性作用難以發(fā)揮。
(二)共青團工作目標模糊不清
高校研究生團支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對研究生團支部沒有明確的要求,使研究生團支部的工作目標不明確,并且絕大多數都沒有形成完整的制度建設,比如團員注冊、團籍復審、組織生活、評優(yōu)考核等都沒有具體的規(guī)章制度可查,對于發(fā)展團員、團員入黨推優(yōu)等一些程序性的問題也沒有詳細的規(guī)定,使得很多工作缺乏可執(zhí)行性和可操作性,有時候就流于應付。
(三)共青團干部履職積極性不高
在研究生團支部中,學生干部由于對自身崗位定位不準、職責認識不清,所以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得過且過的心理。有的團干部認為,團的主要力量應放在本科生身上,對研究生群體的共青團工作不重視。在活動的組織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活動雖資源共享但各自獨立,不能相互配合,研究生團組織只要做好團員“推優(yōu)”就萬事大吉了,至于如何有效開展日常工作則從未思考過。
(四)共青團組織活動欠常態(tài)化
研究生團支部由于人手少、事務多,對研究生團支部管理不夠,致使研究生團支部基礎工作經常被忽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高校研究生團支部工作大多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工作處于被動地位,結合支部特點開展自己特色活動的比較少;另一方面,研究生團員沒有定期的民主生活會,即使有民主生活會,有些研究生團員隨便找個借口請假不參加民主生活會,有些研究生團支部簡單把民主生活會理解為政治學習,而忽視了研究生團員之間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教育。
(五)團支部應有的作用發(fā)揮不夠
高校研究生團支部的“思想陣地”沒有很好的發(fā)揮作用,研究生團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死板,形式單一,致使很多研究生不愿意參加團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對研究生團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更多強調的是社會需求,卻很少考慮研究生的需求;片面突出團支部主導作用,忽視研究生團員青年作為學習主體積極性主動性的發(fā)揮。即使有活動,由于對共青團的工作定位不清,研究生參與程度并不高,沒有廣泛的基礎。這樣,就很難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三、研究生群體中加強共青團工作的基本路向
(一)健全組織機構,準確確定研究生團支部的職能和作用
針對研究生思想多元情況,必須認識到加強研究生團支部建設的重要作用和作為先進青年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因此,一是高校共青團組織要高度重視基層團支部的建設,給予積極的指導和關心。著力抓好研究生團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體來說,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符合當前社會實際,緊扣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這就要求研究生團支部帶領研究生團員加強政治理論學習。通過組織學習,使研究生團員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什么事情應該做,應該怎樣做,把研究生團員的思想統一到科學發(fā)展的精神上來,把研究生團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在不斷把學習引向深入的同時,用十七大精神來武裝研究生團員的頭腦,帶領研究生團員積極參與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風、校風活動,為學校的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二是基層團組織要及時理順自己所負責的黨的工作、團的工作和具體學生工作之間的關系,使之有條不紊,形成合力,從而爭取最佳的工作效果。三是團組織要充分認識到,共青團組織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是理論學習和時事學習的組織者,是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區(qū)工作和社會工作的實踐者。
(二)抓好團干部隊伍建設,改善研究生團干部的培養(yǎng)機制
首先,要充分發(fā)揮團干部的教育和引導、組織和管理功能。經常對團員進行黨團知識教育,幫助研究生團員更深刻地了解團員所擔負的歷史使命,繼承和發(fā)揚團的優(yōu)良傳統和作風,當好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帶領團員遵守團的紀律,保證團組織的純潔性;團支部要通過各項管理制度、紀律教育工作評價、獎懲手段等,增強團員的組織觀念,保證團支部的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其次,注重團干部隊伍的培訓和培養(yǎng)。團組織每學年都應舉行一次甚至多次團干部培訓,使團干部認清形勢,明確工作職責,熟悉團的基本知識和團支部工作要求,改進工作方法。加強研究生生干部的培養(yǎng),不僅是培養(yǎng)目標的需要,也是實現培養(yǎng)目標的必要途徑。培養(yǎng)好引導好學生干部,對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重視研究生干部的選拔和使用。研究生學生干部的選拔是培養(yǎng)機制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將那些品學兼優(yōu)、思想端正、心理素質好、組織管理能力強的研究生推選到重要的學生干部崗位上來,要把握“在使用中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中提高”的指導原則,把使用—培養(yǎng)—提高一條龍,在內容上把思想教育與使用結合起來,使團干部懂得團工作的系統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提高思想認識和工作能力,掌握工作方法,增強他們工作的信心和責任心。注意利用蘊藏在各類活動里的教育元素,使學生干部在組織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增強創(chuàng)造性,有所創(chuàng)新性地開展工作。
(三)搭建學術平臺,發(fā)揮研究生群體共青團的突出作用
圍繞研究生學術中心任務,以團組織為發(fā)起者和組織者,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研究生參與的廣度,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提高基層團支部的影響力。學校加大對研究生課外學術活動的支持力度,支持研究生加強學術交流,邀請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有影響力的專家與研究生進行交流,拓展學術研究視野。選派優(yōu)秀教師大力扶植研究生參與“挑戰(zhàn)杯”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增強研究生的科技和學術實踐能力;支持研究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積極鼓勵研究生參與國內外志愿服務工作,參與政府機關相關課題調研,這是大學生為社會建設所做的帶有創(chuàng)新價值的探索,是拓寬高校辦學育才思路和促進大學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的有益舉措,也是通過在科技創(chuàng)新和社會實踐中對基層團支部的指導,使研究生在實踐活動中長才干,提高研究生的團員責任感。
(四)樹立青年示范標桿,在研究生群體中形成共青團工作激勵機制
典型教育歷來是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傳統優(yōu)勢。高校團組織要大力推進青年示范群體建設,積極發(fā)掘、樹立、宣傳青年學生中的先進典型,激勵、以評選“五四紅旗團支部”、“優(yōu)秀共青團員”、“優(yōu)秀學生團干部”等為契機樹立一批勤奮學習、樂于奉獻、頑強拼搏的先進典型,大力宣傳這些先進典型的先進事跡,充分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用這些身邊的先進群體、模范人物的事跡來教育、感染、激勵青年學生刻苦學習、勤奮工作,努力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創(chuàng)先進的導向機制,會使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謝梟鵬.新時期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89-91.
[2]王向陽.高校共青團工作創(chuàng)新的觀念、操作、落實層面[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2,(4):18-20.
[3]章建,秦廣龍,劉梅.高校基層團組織工作現狀調查分析[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5):43-47.
[4]寧繼紅.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工作探索[J].山東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