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系統論的角度來說,警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是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一個子系統,具有一般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共有特征,也具有警校的個性特征。如何處理警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系統內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與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與其他管理人員這幾對關系,實現系統內的良性循環,實現教學目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成才目標;警校;職業道德教育;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4-0260-02
一、警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必須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警校當然也不例外。從大的方面講,加強警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從小的方面講,加強警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是學生個人實現全面發展的基礎;從培養功能來講,警校職業教育目標定位的特殊性,決定了其職業道德教育內容的特殊性與重要性。
和諧社會是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協調好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由于職業生活是整個社會生活的主體和基礎,社會生活所必須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主要是職業活動所創造的,職業道德的狀況,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和發展。良好的職業行為,通過職業活動的廣泛人際交往網絡,會深刻影響社會其他方面的道德狀況,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畢業生必將對所在單位的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一個積極的輻射帶動作用,因此職業道德培養體系的構建是整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1] 。構建和諧社會,人人有責。警校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一分子,理所當然應當培養自己良好的職業道德,這樣才能增加社會的和諧因素,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作出應有的貢獻。
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講,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是警校學生順利就業,實現全面發展的基礎。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一個公認的事實。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就在于它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實踐性。一方面,企業要求高職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企業更看重高職畢業生的職業道德水準等方面的綜合素質。而現狀是一些高職畢業生的職業道德水平難以適應社會和企業的要求,高職畢業生因為職業道德問題而就業失敗的案例屢見不鮮,如沒有責任心、弄虛作假和不遵守紀律,或是挑剔工作環境和提出過高待遇要求。事實表明,如果學校不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就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就業前景。面對十分激烈的職場競爭,高職畢業生只有具備了過硬的專業素質,同時具備過硬的職業道德修養才能在社會上安身立命,不斷發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從培養功能來講,警校職業教育目標定位的特殊性,決定了警校必須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規定,高等職業院校要“加強素質教育,強化職業道德,明確培養目標。”“ 高等職業院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要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為指導,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技能性人才。”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既是職業院校,又是政法院校,主要是培養高素質的法律應用型人才。因此,為了給社會輸送公正執法的法律人,在職業道德教育中,除了加強以上所提的職業道德素質以外,還需培養學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依法辦事、廉潔奉公等精神。因此,警校教育目標的特殊性,決定了其不但要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而且其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還有其所服務的行業特征。
二、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
雖然在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上全社會都已經形成了共識。在教學過程中,也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但總體來說,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情況不容樂觀。主要是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道德教育的特征。職業道德和其他任何道德一樣,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實質上一種養成教育。
目前,一般都是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相關教學內容為切入點,聯系所教學生所學專業進行研究與教學,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與工作實績。如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何如一教授立足本院行業特色,出版了《司法警官職業教育研究》一書;立足專業要求,進行課程開發,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里的相關內容與專業要求相結合,針對不同的專業課開發不同的講課內容,如針對法律系講授法律職業道德,針對司法系講授司法倫理的內容;同時,把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溶入到《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等課程里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從系統論的角度來分析還有很多不足。主要是沒有構建起溝通各種關系的平臺以形成溝通機制,建立起職業道德教育的長效機制。歸結起來主要是以下這三種關系還有待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與輔導員之間的關系、與專業課老師之間的關系、與學校其他管理人員之間的關系。這三大關系是警校職業道德教育中必須重視的關系,如果這三大關系能夠處理得當,溝通實現常態化,成為一種長效機制,則警校職業道德教育則能進入一種良性循環態勢,職業道德教育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以學生為紐帶,構建警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系統
(一)圍繞學生成才目標,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與輔導員之間的溝通機制
輔導員是班集體的組織者、領導者和管理者,學生大量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輔導員具體實施的。因此,一個班集體能否健康成長,關鍵要看輔導員工作的程度 [2] 。同樣,警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能否真正達到效果,輔導員的作用不能忽視。一方面,輔導員要經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保持聯系,通過各種方式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溝通。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也要主動積極地與輔導員配合。而在溝通過程中,學生起著一個紐帶的作用。其實,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與輔導員之間溝通的方式與平臺有很多。傳統的有輔導員下課堂了解情況,輔導員通過與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就業意向與對職業的了解,通過邀請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參加班上的活動,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邀請輔導員參加實踐教學等。網絡的興起,大大擴展了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與輔導員的溝通途徑。但是這里要考慮的是如何使這些溝通制度化,常態化,形成一種溝通機制。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完善信息反饋制度。目前,很多學校都實行了這一制度。信息反饋制度一般由班上的指定同學負責,對老師的授課情況與學生聽課情況進行簡單的登記,課堂結束由任課老師簽字認可,同時任課老師對本堂課的情況進行評價。但是信息反饋的內容大都僅僅停留在學生紀律方面,而對學生的思想反映與思想動態反映不充分。其實,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職業道德情況隨時都可以通過他們的言行表現出來,如果能夠得到及時反饋與處理,則能大大提高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另一方面,以班會活動的形式邀請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與其他任課老師參加,以增進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任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感情。把這一項內容作為班級集體活動的內容在班級學期工作計劃中作出明確規定,使這些溝通形成一種機制,而不至于由于其他原因而中斷或放棄這些溝通。
(二)圍繞學生成才目標,搭建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與專業課老師交流的平臺
專業教師與學生的接觸面廣,教學內容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的工作所需。這種專業上的優勢,大大接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添了教育言行的可信度和示范性。如果專業課教師能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通過把專業課教學與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樹立遠大的理想,那將是對學生進行職業理想教育的最佳途徑 [3]。
職業道德教育有其特殊性即它必須建立在學生對職業工作要求的了解與深刻體會的基礎之上。這要求思想政治課老師應該對所教學生的專業內容與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同時,要求專業課老師有意識地在專業課教學中有意識地強調職業道德要求。而教學任務決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與專業課老師在職業道德教育方面溝通得相對較少。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現狀呢?筆者認為,這其中仍然要以學生為紐帶,輔導員為中心,努力搭建起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與專業課老師交流的平臺。這種交流平臺主要是通過開展各種教研活動來實現。在專業課教學活動中,以職業要求為教研教改的指揮棒,通過設置職場環境來進行情境教學,在模擬的環境中讓學生體會職業道德的要求,這種感受應該說是影響最深刻的。而在教研教改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聽課制度來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參加,打破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與專業課老師互不關心對方教學情況的狀況。而教研教改的活動則應以教務處的指導與監督來保證其長效性。
(三)拓展交流平臺,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與學校其他管理人員的溝通
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工作開展的狀況如何,關鍵在領導。它需要領導在人、財、物上給予保證和政策上的支持。在此基礎上,各部門緊密配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實踐證明,領導在思想上給予重視,就有利于形成黨、政、工、團、學、教等各部門職責明確、配合協調的緊密的立體教育網絡;相反,院領導如果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抱著“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態度,其結果必然會造成上下脫節、左右失調 [4]。
在領導的重視下,圍繞促進學生就業與創業,各種各樣的活動才得以展開。如講座,招聘會,以社團組織為主體的各種活動也豐富多彩。現在高職院校的職業道德教育并不缺乏平臺,關鍵是學校領導要在政策、經費、場地等各方面提供支持,使現有的平臺能夠得到保障并得到進一步拓展。在這些活動的開展中,學校各方面的工作者通力合作,保證這些活動的正常進行,在此過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與學校其他管理人員的溝通得到加強。
這樣,一個圍繞學生成才為目標,以學生為紐帶,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與輔導員為主導,包括專業課老師和學校其他管理人員的警校職業道德教育系統就能進入良性互動與循環,共同實現學生成才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曉琳.高職院校構建職業道德教育培養體系的重要性[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6).
[2]張勁平.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做好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貴州教育,2005,(9).
[3]曾月英,廖愛春,欒德林.構建以專業課為平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當代教育論壇,2009,(3).
[4]王佳政.堅持以人為本,創新統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華文化論壇,2009,(7).[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