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房子作為商品,但它又不同于其他商品。建房需要用地,土地歸國家所有,是社會資源,享受社會資源人人平等。住房是民生的基本需求,遏制投機性購房,必須完善房地產政策。設立資源占有稅,能夠改善房地產的混亂局面。“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
關鍵詞:資源占有稅;抑制房價;辦法
中圖分類號:F810.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4-0012-01
房價上漲是“兩會”議論的焦點;抑制房價是各級政府工作的重點;房價漲跌是百姓關注的熱點。
“房改”之后,取消了公益性住房,房子成了商品進入市場交易,對房地產市場沒有制定相應的政策,致使“炒房”、“炒地”現象的發生。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多,房子的需求量隨之增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子的面積隨之增大。近幾年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城市加快了建設步伐,一棟棟樓房如雨后的春筍拔地而起。建了這么多年的房子,還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那么房子都跑到哪里去了呢?夜幕降臨,當你走上街頭不難看出有幾家燈火幾家閑,空房率占住有率的幾層。一方面是少數投機者擁幾套或十套房閑置不住,這是對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浪費的不僅僅是土地資源,還有人力、財力和能源等)。另一方面多數人苦于無房居住,他們是城鎮工薪階層和進城的大學畢業生,這些群體稱之為“夾心層”,他們在這座城市工作幾年或十幾年仍然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面對不斷上漲的房價望而生畏,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得不住進“蝸居”集裝箱。實在是令人心痛,這有損于社會形象。相比之下違反了社會的公平公正的原則,容易使大部分民眾產生仇富心態,不利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沒有給中國經濟帶來多大影響,由于調控政策為了“保增長”不得不力挺房地產市場,一些城市“土地財政”占財政收入的50%以上。房價居然創出了歷史新高,上演了“不跌反漲”的怪相。在這過程中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是房價上漲的重要因素;投機資金的惡意炒作是房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一座城市土地面積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土地上建房子,要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就像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的那樣“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一是繼續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繼續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費。三是抑制投機性購房。”就如何抑制投機性購房,中央《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中明確指出“繼續實施差別化的住房稅收政策”。房子作為商品,但它又不同于其他商品。建房需要用地,土地歸國家所有,是社會資源,享受社會資源人人平等。據《工人日報》4月18日報道:“有一個客戶訂購10套房子,另一個一下簽了150套。”對這樣的炒房者不加以限制抑制房價從何談起?遏制投機性購房,設立資源占有稅是抑制房價的有效辦法。
民生無小事,些許總關情。住房是民生的基本需求,通過社會資源占有稅,能夠改善房地產市場的混亂局面,“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這樣,房地產市場才能健康有序良性發展,人民群眾的住房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責任編輯 郭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