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革命戰爭年代兒童英雄的出現是一種無奈的話,和平年代放任甚至慫恿孩子走上“前線”,堪稱一種悲劇。
據報道,居民投訴黑網吧允許幼童“包夜”,工商連續兩次突擊檢查,但對方均大門緊閉。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工商所劉副所長想出個辦法,“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請出自己上小學的孩子,與同學混進該網吧。當晚小“臥底”顯身手,里應外合,一舉端掉了這個僅4臺電腦的黑網吧。
看到這樣的消息,實在是令人糾結——在“全社會都要重視少年兒童安全”的同時,爆出工商所長在執法過程中“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創新。既然是以“套狼”為目的,難道不正是致力于將孩子置身險境嗎?
當然,將孩子的此次“臥底”比喻為“套狼”,也許未必恰當——其所面對的不過是一個僅有4臺舊電腦的黑網吧,以此謀生者大多只是真正意義上的弱勢群體,哪里算得上什么“狼”啊?這大概正是工商所長“放子一搏”的關鍵所在。然而,有多少突如其來的悲劇不正是發生在出乎意料之外?動用強制手段的執法行為,本就充滿了不可預知的危險,何必讓少不更事的孩子充當其中的“誘餌”?
血本無歸的黑網吧經營者,將如何面對今后的生活,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預料的是,經歷了這樣慘痛的教訓,其難免會遷怒于孩子,甚至采取某種報復行為也未可知。在當地媒體歡呼這場“里應外合”、“父子齊上陣”的戰役的勝利時,實際上已經將孩子置于更加危險的境地。即使我們暫且擱置這個話題,這種“臥底執法”本身是否符合程序正義——與飽受爭議的“釣魚執法”相比,“臥底執法”何其相似乃爾,只不過,撒下的“魚餌”換做了懵懂無知的孩子而已。
“孫中界事件”之后,各界針對“釣魚執法”展開了深入反思,這一曾被執法者廣泛采用的手段,遭到前所未有的嚴厲抨擊,各地也紛紛以立法的形式嚴厲禁止“釣魚執法”。然而,此次“臥底執法”的出現不僅延續了以往“釣魚執法”的思路,而且以一種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行為展示出了執法惰性——在執法部門先入為主的有罪判斷之下,他們總是青睞于通過最簡單的手段來達到目的,哪怕是以孩子為代價“舍身飼虎”也在所不惜。與“釣魚執法”相比,這樣的“臥底執法”無疑更加令人恐懼。
針對“臥底執法”,盡管網上一片質疑,但至少兩家當地媒體對此事進行了相同的積極報道,如此做法究竟是在傳遞一種什么樣的信號呢?贊揚工商所長“臥底不避親”?抑或歌頌孩子“機智靈活”?看得出來,相當一部分人甚至執法者還沒有放棄對“兒童英雄”的留戀,如果說革命戰爭年代兒童英雄的出現是一種無奈的話,和平年代放任甚至慫恿孩子走上“前線”,堪稱一種悲劇——倘若只有通過孩子的“臥底”才能抵擋污垢的話,對于執法部門來說,這是否意味著一種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