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今年下半年的中國經濟增速,筆者認為數據應該不會出現大問題,但有可能會出現回落之勢。目前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比較嚴峻,亟待改善,依靠政府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不具備可持續性,需要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充分啟動,需要“還富于民”,需要強身健體,不能再繼續“國進民退”和簡單的保增速。
從宏觀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下半年中國的出口形勢很難大幅改善,有可能還會出現回落;下半年指望消費來拉動經濟也不太現實,啟動內需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隨著房地產的調控和地方融資平臺的清理,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幅在下半年很有可能出現回落,對GDP的貢獻率會有所減弱。如果下半年匯率政策、利率政策和經濟刺激政策出現變化,其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必然會反映在下半年的經濟走勢中。
有人總結2010年固定資產投資存在“兩退兩進”的政策特征,即房地產投資的降溫、清理地方融資平臺及淘汰落后產能帶來的投資減退(“兩退”),政策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區域經濟和壟斷行業(“兩進”)?!皟蛇M”能不能彌補“兩退”?長遠來看,雖然民間資本、新興戰略型行業及區域經濟發展有望成為我國經濟新一輪發展的助推力,但很難指望以“兩進”來彌補“兩退”,也幾乎沒有可能再指望第二個“4萬億”刺激計劃立即出來。
從上半年的進出口總值來看,中國的貿易數據似乎在不斷好轉,但是中國的貿易結構仍然是以加工貿易、資源品和低附加值產品出口為主的“打工經濟體”特征。比如,我國的紡織品出口在全球占據著較高的比例,但利潤微薄得嚇人。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測算,目前我國紡織品服裝企業的平均純利潤率在3%至5%,有的企業利潤低于3%,在其他生產要素成本和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一個百分點,企業利潤就減少1%。顯然,中國的出口利潤已經被壓縮到了極限,如果人民幣升值,出口必然面臨著全面虧損,而依靠低工資和出口補貼顯然很難扭轉這種系統性的局面。
此外,全球經濟很有可能會“二次探底”。外需必然會收縮,從而會再次拉低出口,而指望出口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在短期內基本不太現實。況且,在2010年上半年,中國主動提高了對別國進口的速度,主動收窄了貿易順差。這種“去順差”行為究竟會不會化解“順差”帶來的矛盾目前還很難說,但“凈出口”的下降必然會降低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此外,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5月份的CPI同比上漲3.1%,PPI漲7.1%。1~5月份的CPI平均值已經遠遠超過了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2.25%,實際利率為負,迫使央行加息,以平抑通脹壓力和給活期存款降溫。但是,目前我國經濟增速卻有放緩的跡象。5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5%,比4月份回落1.3個百分點。盡管不能因此就給中國經濟下個“滯脹”的結論,但從“三駕馬車”看,中國經濟在下半年不容樂觀,加之通脹壓力不斷加劇,“滯脹”似乎如影隨行?!?/p>
(作者系CCTV證券資訊頻道新聞主編、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