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底,聯合國南南合作特設局、聯合國減災署等部門在上海世博會上舉辦了“2010國際城市和諧發展與城市救援貿易博覽會”的活動,為中國企業搭建,一個直通甲臺,使它們能夠與聯合國采購系統直接對話,并有機會進入聯合國采購系統的預備清單和名錄。同時,也使它們有機會成為國際大企業的采購合作伙伴,通過聯合國走向世界。
可有些令人遺憾的是,迄今為止,真正由聯合國相關機構主辦的采購大會都還沒有進入中國,以前聯合國的采購大都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完成,直接由中國供應商提供的產品額度不到1%,這遠遠不能和我國的制造大國地位昵稱。而且,眼下多數中國企業對聯合國的采購業務還比較陌生,絕大多數產品是通過第三國或其他渠道流入聯合國采購機構。中國企業失去直接與聯合國做生意的機會。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況?究竟怎樣才能進入聯合國采購清單?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中國聯合國采購促進會項目官員朱毅。
中國企業在聯合國采購中占比偏低
《進出口經理人》:目前,聯合國采購是一個什么樣的基本狀況?我國參與聯合國采購基本情況又如何?
朱毅:作為全球最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聯合國及其附屬機構為執行維和行動、緊急救災、人道主義援助及自身辦公需要,每年都進行價值可觀的采購活動。聯合國采購是全球商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采購的貨物和服務包羅萬象,幾乎涵蓋了所有產品和領域,構成了一個很大的國際市場。聯合國采購分為直接采購和間接采購。近年來,聯合國每年面向全球的直接,采購總額近百億美元。同時,聯合國成員國內部進行的政府采購、眾多成員國之間進行的雙邊采購等吐王都參考和采用聯合國采購供貨商名單,這部分是間接采購。據估算,聯合國系統每年可形成采購總額約為350億~400億美元的龐大市場。
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參與聯合國采購。起步較晚,總體來說參與聯合國采購的發展速度還是較快的。近幾年,有不少企業不但成為了聯合國的供貨商,還與聯合國采購機構建立了長期供貨關系。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整個聯合國采購中的占有率相對偏低。在聯合國每年采購的產品中,中國制造的商品占到近40%,然而從中國直接采購的金額僅占1%,這使聯合國的采購成本大大提高,同時巨大的利潤被國外中間商賺取。
在這樣的現狀下,中國企業的產品雖然很有國際競爭力,但是無法獲得應有的經濟利益,而且難以獲取與聯合國直接合作的機會。總之,中國的企業在聯合國采購中的比重和中國的生產能力相比較,是不相稱的,我們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供應商回款有保證
《進出口經理人》:聯合國采購主要都有哪些商品?聯合國采購的過程中有哪些特點?
朱毅:聯合國一共有14個機構面向全球采購,包括聯合國采購司、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難民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等,這14個機構是互相獨立的,每個機構根據自己的職責范圍都有自己需采購的物品清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總部設在紐約的聯合國采購司。聯合國采購包括貨物及服務兩大部分,涉及28大類的上萬種商品和服務。聯合國采購發展迅速,需求不斷增大,采購物品包羅萬象。
聯合國承擔著和平和發展的重任,其采購的商品跟其承擔的責任相關,具體涉及很多方面,這里簡要舉幾類:一是本身作為辦公機構所需要辦公用品,如計算機、辦公系統等;二是聯合國對不發達地區的援助,比如農用機械、種子、化肥等;三是對突發事件的災難進行救援,采購物品有醫療用品、帳篷、工程建筑材料等;四是是對于貧困地區的婦女和兒童的保護,如藥品、疫苗等;五是修建工程所需的各種項目設備,最常見如路面建設設備、機動車輛等。
有一點需要注意,聯合國采購的商品大多數都是屬于援助性的、救災性的產品,所以有兩類產品除外。一類是奢侈品不需要,如珠寶、香水、營養保健品等,另一類是原料、礦產、產品零部件不需要,因為聯合國本身不是從事搞生產和制造的。其實,這對我國企業很有優勢,對聯合國采購的這些產品,中國有最大的生產能力和競爭力,或者說這些商品很多是美國。歐洲國家不生產的,因此中國提供這些商品是有最強的競爭優勢的。
聯合國采購的特點有以下幾個:一是采購金額巨大,近幾年都在50多億美元,定單數量龐大,而且訂單都是實單;二是聯合國采購的時間性很強,每一個季度都發布采購計劃,其要求的商品都需要定時使用;三是聯合國采購公平透明,通過招標來進行,競爭對手相對少一些;四是聯合國采購是定向的,在一定范圍內選擇,聯合國一般不會參加交易會,不會在交易會上選購商品,只在符合聯合國采購供應商資格的企業中選擇,這樣一來,競爭也不是太激烈;五是聯合國采購保證付款,這也是它的特例,是非常講信用的。
采購招標公開公正
《進出口經理人》:聯合國采購有哪些程序,也就是說企業如何能較為順利地進入聯合國采購系統的預備清單和名錄?
朱毅:聯合國采購司的采購方針是建立盡可能廣泛的供應商數據庫,供應商來自全體會員國和觀察員國。要想踏入這個門檻與聯合國作交易,必須在采購司登記為潛在供應商,登記手續并不復雜,企業要到其官方網站(WWW.ungm.org)進行注冊,并接受資質審核,就能成為其潛在供應商。實際上,申請容易,通過審核相對較難。對方會看你近三年有哪些產品出口,出口到什么地方去,有沒有達到相應的標準。申請材料必須是英文申請,企業還要多做一些準備。
通過申請后,就成為其潛在供應商,之后就有機會應邀投標。招標是正式邀請投標,一般來說,價格是決定中標與否的唯一因素,在符合所有技術標準的情況下,出價最低的投標人中標。最后是當眾開標,這一點非常透明。聯合國采購司通過正式儀式開啟密封的投標書和估價書,在當眾開啟估價書時,由于價格只是若干決定因素的中一個因素,因此,只宣讀公司的名字。
通常,聯合國采購司在上一年第三季度對下一年的采購逐步發布采購計劃。如果企業被選為聯合國采購供應商,它就會把采購信息發給相應,要企業你在一定時間內反饋,和國內一些政府采購方式是類似。聯合國在報價企業中間選擇價格最有競爭能力的企業。
對企業來說,進入有必要條件。聯合國采購有四個標準:一是產品必須對口,在產品是聯合國所需要的范圍內;二是要企業通過認定,比如通過ISO9000等;三是要求企業有一定的國際商務經驗,也就是說產品有出口經驗,或者說向政府機構或者是國際機構供貨的歷史;四是要求企業財務狀況良好,也就是說近三年的財務報表應要平穩健康。這些是最基本的條件。
同時,企業還必須要積極響應,“非響應”是不可取的。聯合國各機構在接觸一個新供貨商時,起初一般都會以一些小訂單來試單,如果企業因為無利可圖而沒有反饋信息,聯合國稱之為“非響應”,是不誠信的表現,可能會將這些企業從采購名單中清除。而企業的規模大小并不是問題,很多產品可能大企業不生產了或是有的大企業對小定單不關注了,這時就非常適合中小企業去接單,對中小企業有更多的商機,因此要求中小企業有一個快速的反應機制。就是說給企業下單,必須能接下來,這對企業是一個能力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