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滿產、滿銷,接單接到手軟,誰也沒想到2010年光伏市場會火爆成這個樣子。什么原因導致了光伏有別于其他行業的非一般速度的復蘇?這種旺盛的態勢能否持續?
伴隨著國內一大批光伏企業的快速成長,并在全球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我國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出口也是日新月異。2009年雖然遭受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我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出口額仍達154.4億美元,同比勁增147.75%。
進入2010年之后,全球各國紛紛加大了在新能源領域的扶持力度,太陽能光優產業自然備受青睞。如今,2010年上半年已經悄然走過,我國光伏產品的出口呈現出怎樣的態勢?下半年又將遭遇怎樣的風險?這些都是業內關注的焦點。
海外需求旺盛光伏出口倍增
中國機電商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1月,國內光伏產品出口仍處于相對低點,但在2、3月出口增速強力反彈,而整個一季度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量比2009年同期增長100%左右。具體到地區層面,2010年一季度浙江省累計出口太陽能電池473萬個,比上年同期增長25.1倍。其中,紹興市3月出口量達9.8萬個,同比增長43.2倍。
從企業方麗來看,2010年上半年無錫尚德的出貨量同比倍增,其中,一季度其出貨量同比增長182%,二季度也繼續保持在181.7%的增幅。另外,河北品澳太陽能上半年580Mw的總出貨量,更是遠遠超出了上年全年的509Mw。
從以上數據來看,上半年國內光伏產品出口的整體表現稱得上強勁,這一方面與2009年同期基數較低有關,而更為重要的原因則是期內全球光伏市場的大幅擴容,并帶來巨大的需求。2010年上半年全球光伏組件總出貨量在7GW左右,2009年全年這一數字也僅為7.8GW。另外,金融危機后歐美廠商的產能擴張步伐相對較慢,也是中國廠商訂單應接不暇的一大因素。
2010年上半年全球光伏市場的大幅擴容,最大的貢獻自然來自于德國市場。由于早在2009年三季度已經傳出風聲,德國政府將在2010年大幅削減其國內的光伏補貼額度,因此從2009年四季度開始德國市場的需求量就大幅攀升,進入2010年之后這一情況得以延續,而直到7月中旬德國的新補貼方案才最終宣布,由此導致整個2010年上半年德國市場的需求一直處于高位狀態,6月單月德國相關部門收到的安裝申請就達5萬份,從而使前6個月的太陽能設備新增量累計超過3GW。
新興市場的范圍和容量進一步擴大,則是2010年上半年全球光伏市場大幅擴容的又一關鍵因素。首先是傳統的歐洲市場,2009年除德國和意大利之外,法國、比利時、捷克、希臘等國在光伏領域已經嶄露頭角,2010年上半年以上國家的光伏市場容量繼續穩步提升;其次,亞洲,美洲甚至非洲地區不少國家的光伏市場也由于政府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而快速擴容。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新興市場快速擴容不僅是目前全球光伏市場重回增長軌道的重要推動力量,甚至未來隨著歐洲市場增速的逐步放緩,以美國、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光伏市場將取代歐洲,成為全球光伏市場新一輪的主導。
現狀大好后市存巨大隱患
雖然2010年上半年國內光伏產品出口一片太好,但從下半年甚至更長遠的角度來看,由于以下幾點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這種出口旺盛的態勢能否持續,還需進一步觀察。
從國內光伏產業自身的發展來看,雖然目前在無錫尚德,英利綠色能源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我國光伏產業楚體競爭力不斷增強,目前也在全球占據了4成以上的市場份額。但值得警惕的是,各國政府在大力推廣光伏應用范圍的的同時,也提倡和鼓勵其國內企業在制造環節加快市局步伐,其中尤以美國最為突出。美國總統奧巴馬近日發表演講時稱,美國政府將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這一新興產業,包括制造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汽車電池、建設核電站、發展清潔煤技術等,并與中國等國家展開競爭。
除此之外,韓國三星5月曾宣布,將在未來10年間投資210億美元于可再生能源等領域使其業務更為多元化,太陽能電池制造恰是其中最關鍵的組成部分。而在此之前,包括夏普、京瓷等在內的日本廠商集體擴產更是來勢兇猛。除了亞洲同行之外,以德國廠商為代表的歐洲競爭對手重新奪回領先優勢的意圖也非常明顯。這些都是中國光伏企業未來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巨大挑戰。
同時,由于國內市場遲遲無法大規模打開,在未來幾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光伏企業的主要出貨地還將集中在歐洲等少數市場,由此帶來的反傾銷的隱患仍然值得警惕。
從全球光伏市場未來的發展來看,首先是德國等傳統市場,依然面臨著補貼下調所帶來的增速放緩問題。雖然從理論上來講,補貼降低、投資回報率更低,意味著成本更低的中國企業更具競爭力,但同時隨著市場逐步步入成熟階段,類似于2009年12月增量近1.5GW的情況基本不會再現。2010年7月初德國補貼下調之后,德國市場需求量已經驟然下降。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德國傳出開始針對2011年的新補助案進行討論,或采用規定補助安裝量上限的方案,這些都是影響德國市場容量的不確定因素。
雖然新興市場的范圍和容量不斷擴大是事實,而且從長遠來看,這部分市場的潛力十分巨大,但從現階段來看,這部分市場還遠未達到正常的發展軌道,部分國家政策雖然已經啟動,但是否具有連貫性還是一個未知數。以捷克為例,雖然2009年捷克光伏安裝量居全球第三位,但2010年3月17日,捷克已經通過了一項抑制太陽能發展過快的政策。目前捷克工業和貿易部正在起草法案,擬對太陽能發電的鼓勵政策進行調整。
這就是說,目前全球光伏市場,不管是傳統市場,還是新興市場的增長都存在極大不確定性,而這顯然與國內不少企業成倍擴張產能,以搶占更大市場的出發點不相符。
前景光明但道路依然艱辛
金融危機之后,由于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壓力日益增大,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這一方面導致一些傳統行業的發展舉步維艱,同時也給了光伏這種新興產業巨大的發展機遇。不過,從現階段來看,光伏產業前景雖然一片光明,但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發展道路依然會異常艱辛。
首當其沖的就是國內市場遲遲無法打開,由此導致產業終端嚴重依賴海外市場。整個2009年中央政府在光伏領域的扶持政策不可謂不多。“金太陽示范工程”甚至被定義為“中國光伏產業有史以來最強的產業政策支持”。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2009年國內光伏裝機容量相比于國內市場容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目前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看似蓬勃向上,但這只是制造環節依靠規模和低價取得市場的表現,實際上由于發展伊始就缺乏相關的標準、規范以及合理的引導,導致產業目前的發展依然處于無序狀態,甚至被國務院點名有嚴重的重復建設傾向。這些都是國內光伏產業必須在短期內解決的問題。
光伏產業要想在短時期內取得突破,與風電甚至火電等展開直接競爭,技術突破是唯一的選擇,因此,未來全球光伏廠商之間的競爭也將直接體現在研發領域。而研發體系的不完善,專業技術人才的缺失都將是中國光伏產業未來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