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可以預見的時間里,社區新聞一直會是報紙內容的重要方面,前景十分廣闊。本文將重點討論社區新聞記者及其采訪活動中的基本問題,力圖展示社區新聞的發展前景、特點及采寫技巧,讓社區新聞成為閱讀的亮點。
[關鍵詞]社區新聞 發展前景 特點 采寫技巧
社區作為以一定地理區域為基礎的社會群體,它既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實體空間,也是現代都市普通市民連接社會、感知社會、參與社會的一個主要場域。隨著報紙服務性的增強,社區新聞成了一種必不可少的新聞樣式,成為報紙閱讀的一個亮點,吸引記者與讀者的熱切關注。
一、社區新聞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來,隨著社區建設工作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對社區的報道也越來越為媒體所重視,社區新聞的觸角更是伸到了街頭巷尾和普通人的身邊。相當一部分媒體,特別是許多報紙專門開辟了社區新聞欄目,專版報道社區里的新聞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從這些媒體開設的欄目或推出的版面所刊發的報道不難看出,“社區新聞”主要面向各個社區和在社區里生活的居民,是社區中的各居民小區里發生的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日常瑣事。
由于社區新聞反映的就是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事情、生活在老百姓身邊的人或者存在于他們生活中的難題,充分鼓勵了受眾與媒體間的低成本互動,使新聞更加貼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深受老百姓歡迎。
一方面,在報紙的社區版面或社區欄目中,社區居民可以看到自己的“話語表達”,媒介話語權交給社區居民,顯示出了公共新聞的民主、平等的特色。另一方面,社區新聞的記者、編輯不僅僅是新聞的報道者,也是社區公共事務問題的關注者,并幫助居民尋求問題的解決途徑。通過“社區新聞”這個平臺,社區里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在媒體上反映出來,基本上都會得到相關的資訊、及時的答復和解決方案。比如,一些媒體開辟《社區服務直通車》、《記者幫你辦》等欄目,幫助居民解決遇到的困難。
社區新聞的價值隨著公眾話語的表達和反映問題的解決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社區居民在獲得新聞信息的同時,也尋找到了一條解決自己所遇到問題的途徑。社區居民會因為以自己的力量促成身邊瑣事發表于媒體而十分樂意去關注新聞媒體,這就有了受眾市場,使社區新聞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群眾基礎。
二、社區新聞的特點
一是新聞素材多種多樣。社區是一個社會實體。從范圍上看,社區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從內容上看,社區是社會的縮影,是具有相對完整意義的社會實體,與社會的某一部門、某一行業不同,社區所反映的并非社會的一個側面,而是相對完整的社會結構體系,儼然是一個“小社會”。
這樣的“小社會”為社區新聞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報道主題和題材,政策、信息、起居服務、購物、娛樂、健康、婚姻家庭等都可以成為報道點,社區生活內容有多少,社區新聞的題材就有多少。這樣可以立足于居民的直接需要,滿足不同讀者的要求。
二是內容貼近居民生活。內容上貼近,是指所選取的素材,能最大限度地反映社區居民的精神本質,真實地展現社區居民的社會生活。社區以聚落作為自己依托或物質載體,是人們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場所,在社區范圍內,人們大都以家庭為單位消費多種生活資料,解決吃、穿、住、用等日常生活需要。不管是政府大員還是人力車夫,都是作為社區普通居民在這里生活。因此,社區是最基層的群眾自治區域。社區新聞往往反映的是家長里短、街談巷議的內容。這些社區新聞還創造了一種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較好的形式。
三是內容更具故事性。社區新聞寫的都是身邊人、身邊事,講述的是社區老百姓的故事,從活生生的社區生活中來,寫實生活原生態,記錄生活的流程,以故事引人,以情感動人。往往是新聞報道事實,情感打動讀者。
讀者常常批評一些時政新聞可讀性差,寫得干巴巴的,缺乏人情味,社區新聞則恰恰相反,報道的是社區內的人和事,把內在的故事性挖掘出來,在情感上貼近百姓心理。因此,要從人的角度寫新聞,盡量用百姓的眼光去看事件,突出人的思想、感情和事件的特殊細節,反映現實生活的豐富多彩,用人類共有的情感來影響讀者,使新聞具有普遍興趣。
四是寫法上的人情味。老舍說:“世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親切的文字。所謂親切,就是普通的話,大家這么說,我也這么說,不是用了一大車大家不了解的詞匯字匯?!币虼耍胱屔鐓^新聞贏得讀者,就必須在語言上貼近讀者的口味。一些地市晚報嘗試運用本地方言的表達方式,開辟生動俏皮的方言小專欄,生動地講述市民身邊發生的奇聞趣事,使新聞性、地方特色和教益作用相得益彰。
三、如何寫好社區新聞
首先,要深入社區。寫社區新聞必須改變過去眼睛向上,緊貼機關,緊追領導,緊貼會議的作風,要求記者“身入”社區,“心人”群眾,視角下移,身子下傾,從市民和居民的角度加強報道的生活性和服務性。以老百姓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以老百姓關心不關心、老百姓喜歡不喜歡、老百姓滿意不滿意來衡量新聞的得失。
其次,要以小見大。社區新聞往往是“小新聞”。小張走錯飯店房間,赫然發現里面坐著高中同學;老李四十多年未見的小學同學,和他的姐姐是聊了三年的網友;三十年沒見的老戰友原來就住在隔壁單元”…-這些,雖然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但是依然傳達和諧、抒發美好情感,讓人怦然心動、眼前一亮。
怎樣才能將“小新聞”寫好,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以小見大”。用小文章去表現重大主題。這里的“小”是切口小,是那種一滴水見陽光式的新聞。以小而新的角度,小而新的切口,來反映國家的變革,透視生活的變化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
第三,要樹立大區域意識。社區新聞做到一定程度,記者應該跳出本居民區概念,樹立大區域意識。社區的事往往瑣碎,但又要以小見大反映社會主題。那么寫社區新聞時,記者既要走進社區,又要跳出社區。要站在大時代、大社會的視角來看待社區里發生的人和事。通過透視社區來分析和觀察千變萬化的社會現象。通過社區新聞來折射社會,傾聽社會生活激發出的細微的呼聲。這樣才能把握新聞的大背景,否則便無法判斷其新聞價值的大小,也就無法寫好社區新聞。
第四,要體現社區文化特色。不同的社區有不同特色的文化。不同社區的形成過程,歷史傳統,地域條件,發展水平,結構性質等都有明顯差異或有所差異,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社區文化是社區居民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積淀而成的。人們常常幾代人生活在這里,會形成一整套行為模式,建立起一系列社會關系,養成濃厚的社會意識和“鄉土觀念”。記者要尊重和著力表現居民對所屬社區的認同、熱愛、依戀的思想以及其心理感覺和社區意識。
第五,要突出服務宗旨。社區新聞要成為市民有用的新聞,除了“好看”還要“有用”,應從市民需要出發,圍繞他們在社區中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等諸方面,包括水、電、氣、天氣、出行、消費(蔬菜、主要日用品、水、電、氣、時尚消費)物價、健康、休閑等生活消費信息和子女上學、就業問題,進行及時和有針對性的全方位服務,或由相關部門發布信息,答疑解惑,或記者主動介入,提前進行有關提示和提醒。
第六,要用通俗語言。社區新聞反映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故事主角是市民或農民,就應該有濃濃的市民生活味和地方味,在語言選擇上要多用通俗鮮活的話,和套話。
第七,要避免簡單重復。不僅記者要避免反復采寫同類社區新聞,版面也要避免重復刊發同類新聞。比如,某處修路,井蓋高出路面,發生在甲地,居民有意見,記者寫一篇;發生在乙地,記者又寫一篇。這就是平面上的簡單重復。
參考文獻
①童鐘鳴,《做強地市晚報社區新聞》,《新聞前哨》,2007(5)
②查理,《增強社區新聞的貼近性》,《新聞前哨》,2004(9)
③薛冰,《社區落點:社區新聞采訪ABC》,《中國記者》,2007(4)
④陳穗華,《假如你“跑口兒”社區——做社區記者、采社區新聞有何不同:認識社區新聞的特性》,《中國記者》,2007(4)
⑤李偉志、穆衛東、秦緒芳,《社區新聞的細化及其價值取向》,《青年記者》2008(8)
⑥劉慧磊,《社區媒體時代的來臨》,《廣告主》,2007(5)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