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認為BBC新聞廣播語言的特色主要有:新聞導語開門見山、簡潔凝煉;新聞主體以“倒金字塔結構為主”,采用“斷裂行文法”;精心選擇詞匯,以凸顯新聞的時效性;語言具體形象、文風平易暢達。
[關鍵詞]BBC 新聞廣播 廣播語言
1922年成立的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 Company),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聲譽最為卓著的新聞機構之一。BBC以其富有特色的新聞廣播語言,在全世界范圍內迅速及時地傳遞新聞信息,深得受眾歡迎。作為英語新聞廣播,BBC有別于其他英語新聞報刊,有著獨特的語言風格,筆者試分析BBC新聞廣播的語言特色。
一、新聞導語開門見山、簡潔凝練
所謂新聞導語,是指在新聞的開頭,通常是第一個自然段,是新聞獨有的結構語言。BBC的新聞廣播導語一般用簡潔精煉的語言,或勾勒出新聞的全貌,或點出新聞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事實。早期的BBC新聞廣播,遵循著19世紀中葉形成的“第一代新聞導語”的寫法,新聞導語中“5W”——who、what、when、where、why一應俱全。二戰以后,新聞導語有時只點明新聞報道中最新鮮、最重要、最有趣的要素,形成“第二代導語”。杰克·海敦在《怎樣當好新聞記者》中說:“把各種情況都塞進導語里去,這種做法在新聞寫作中已經過時了。”BBC的新聞導語大致也沿著新聞導語的發展軌跡,從“第一代新聞導語”發展為“第二代新聞導語”。
這樣,BBC新聞廣播導語便能開門見山,直接切入主題。如:1)The presidents of five Central American countries have signed an agreement intended to bring to an end the various conflictsinthe region(中美洲五國總統簽署了一項協議,以結束該地區的各種沖突)。BBC新聞廣播使用“第二代新聞導語”,在第一時間內將最核心的新聞事實呈現給受眾,避免了繁冗拖沓,顯得簡潔精煉。
二、新聞主體以“倒金字塔結構”為主,采用“斷裂行文法”
新聞主體,是導語之后,直至新聞報道全篇結束的那一部分內容。BBC的新聞主體,以“倒金字塔結構”為主,承擔著對新聞導語進行解釋和補充的作用。BBC主要根據事實的重要程度安排新聞主體的段落順序:將最重要的新聞事實安排在最前面,然后是較重要的新聞事實,最后才是較次要的新聞事實。例如,例1)的導語安排最核心的事實——簽署協議,然后再陳述各國元首的態度。BBC廣播新聞主體采用“倒金字塔結構”,一方面是因為新聞傳播要求新聞媒體第一時間內將最重要的新聞事實傳遞給受眾。另一方面,“倒金字塔結構”具有簡潔、明快的特點,使BBC的新聞廣播節奏緊湊、富有動感。為了契合“倒金字塔結構”,BBC的新聞廣播在敘述方式上采用“斷裂行文法”。“斷裂行文法”的特點是:新聞報道打破時空限制、以事實的內在邏輯行文,段與段之間相互獨立但又環環相扣;段落短小精悍;段與段的銜接,不靠關聯詞,而是靠內在的邏輯聯系,造成跳躍的感覺。例如,例1)的新聞主體部分,段落與段落之間沒有用任何關聯詞連接,而是直接陳述各國元首的態度。
三、精心選擇詞匯,以凸顯新聞的時效性
新聞報道有兩個重要要求:一是真實,二是新鮮。如果缺乏時效性,新聞就不能稱之為“新聞”。BBC不僅要求新聞記者在采訪新聞時爭分奪秒,也要求在播報該新聞時能體現出時效性。因此,在BBC的新聞報道中,精選詞匯就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在BBC的新聞報道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時間副詞有still(仍然)、now(現在)等。如:Officials saySumgaitisnow ealrfl but aCurfewis apparently stillinforce(官員說,蘇姆蓋特雖然現在平靜,但宵禁仍然有效)。因為still、now等時間副詞蘊含著這樣的意思:在播報時,該新聞事件“仍然”或“正在”發生。這樣,就體現出了BBC同步追蹤新聞事件,注重新聞時效性的品質。
此外,因為注重時效性,BBC的新聞廣播里避免出現yesterday(昨天)、last night(昨晚)等表示過去的詞語。即便是to-day(今天),BBC新聞廣播也將之進一步細分為this morning(今天早上)等更為具體的時間段。這樣,BBC就凸顯了新聞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四、語言具體形象、文風平易暢達
廣播不同于報紙、雜志,廣播語言是口頭語言。受眾要通過聽覺器官來感知語音接受新聞信息。換而言之,廣播語言既要便于播音員“說”,也要便于受眾“聽”。BBC新聞廣播遵循著廣播語言的傳播規律,運用多種手段讓受眾能清晰地接受新聞信息。
首先,BBC的語言形象具體。BBC的廣播新聞里,一般不會出現大量的數字。因為在廣播新聞中,如果充斥著大量數據,則會使新聞報道枯燥乏味,受眾收聽該報道時也會厭倦不堪。如果涉及到抽象數據,BBC會作模糊處理。如,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in Peking,Shanghm and throughout eentral and northern China will be able t0 hear BBC broadcasts clearly for the first time when the new relay station in Hong Kong starts transmitting tomorrow Sun-day(香港的中轉站明天運行后,北京、上海和中國中、北部的幾千萬人將首次清晰地收聽到BBC廣播)。Tens of millions(幾千萬),雖然是概數,但是較之抽象呆板的數字,要生動形象得多,也能給受眾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此外,BBC對非關鍵性數據,還會采用類比的手法,如“十多噸”會被轉化為“像汽車一樣重”。
其次,BBC的廣播新聞文風平易暢達。BBC的一篇新聞報道,一般在一百字左右,短則50字、長則300字,可見BBC廣播新聞用語追求清晰簡明,避免繁雜冗長,更不堆砌華麗的辭藻。BBC的敘事也十分平實,不設置懸念等手法。這是由廣播傳播“稍縱即逝”的特點決定的,受眾收聽廣播時難以進行仔細地推敲和思考。因此,BBC必須做到語言具體形象、文風平易暢達。
其實,BBC的新聞廣播語言所呈現的特征,反映出BBC致力于讓受眾更好地“聽”到新聞。BBC甚至要求記者撰寫新聞后,要將稿件念給秘書聽。因此。BBC的新聞廣播語言,做到了口語化和科學化的完美結合。BBC為改善新聞廣播語言作出的努力,既提升了自身的形象,也贏得了全球受眾的喜愛。
參考文獻
①余家宏:《新聞學詞典》[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16
②潘培忠、黃光林、吳翠玉:《BBc新聞聽力教程》[M],山東:青島出版社,2001:1
③④舒奇志,《VOA和BBC新聞的語言特征》[J].《湘潭大學學報》,1996(5):60
④潘培忠、黃光林、吳翠玉:《BBC新聞聽力教程》[M],山東:青島出版社,2001:29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