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以來,房地產新政的調整出臺讓諸多房地產企業在盛夏到來之際卻步入了“寒冬”,漲也不是,跌也不是,眼看著出路不多而來路被切,是固守“圍城”還是放膽突圍?企業戰略調整的過程無疑將是這個行業洗牌的過程。在經歷了持續高增長的一段時期后,房地產業也觸到了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的要求底線。以往那種“房子+土地=房地產”的贏利模式受到了根本的質疑和挑戰,無論以往哪一部分參與主體曾在這種模式中獲利,今后那種初始化的模式都會被淘汰。
對房地產企業而言,未來也許是最好的時代,也會是最壞的時代。站在一個重新洗牌的起點,誰能說得清探索和嘗試的結果是什么,但肯定有新的成功者出現,比如在很多房地產企業轉向的商業地產中比如其中被很多人看好的養老地產。
對于養老地產,現在是說者多而做者少,說養老的人很多,說清養老地產的人不多,原因在于養老問題的綜合解決之道這個“地產”的前置條件能夠搞明白的人不多;再者,養老地產的形態已經跨越了原有的地產概念,無論是地產的建設形態還是運營形態,地產商都不能簡單重復拿地,建房、賣房的既有程序了,不把地產和養老結合起來,再像以前一樣,建房子和住房子是兩個分離的主體顯然已經不適應產業發展需求了。在前路未明的情況下,養老地產豈可輕易涉足?從這個角度上來講,這種細分化發展是一種產業進步。這條路雖然不平坦,甚至現階段看來還比較崎嶇,但是卻目標明確,是一條生生不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