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回放】(中考記敘文閱讀題精選)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你抓住我的手了嗎?
□董玉潔
“有個女孩在橋上,要跳河……”
“這與我有關嗎?”詩人冷冷地說,他要掛機了。
“女孩手里拿著本書,你的詩集《命運的手扼住了我》……”
詩人扔下電話,摸了本書沖出家門截了輛的士。
詩人知道現場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提跳橋,這座城市大多數人都知道在哪兒。為了方便主跨航標燈的維修,橋梁設計者在主墩所在的位置上伸出了一個小飄臺,大橋通車10年來已有20多人從這里跳進湍急的漢江,無一生還。
當詩人趕到橋頭時,大橋已被觀眾堵死。10多個電視攝像鏡頭焦渴地守望著,更多的人則舉著相機。去年全市攝影大賽的一等獎就是一個青年從這兒跳入江中的鏡頭。
當警察領著詩人擠進飄臺時,女孩越過欄桿坐在飄臺外沿上,兩腳懸空,雙手緊攥著那本該死的詩集,胳膊上指甲扣出的傷口蜿蜒出數條殷紅的血道。
詩人兩袖插在褲兜里,望著江心的波濤,冷冷地說:“把我的詩集還給我。”
女孩驚慌地抬起頭:“別過來,別過來!”那是個纖瘦的女孩,面色蒼白,眼神迷離。
詩人的眼里彌漫著深深的憂郁,說:“我是這本詩集的作者,你可以看看書上的照片……你跳河我不管,但不能帶著我的詩集跳下去,不然,你會把我的靈魂帶走的。那本詩集我已經沒有了,全燒了。你能幫我,但我不想求你。在我的口袋里還有一本詩集,是剛出的,我想用這本詩集和你交換。”詩人的聲音像夢一樣遙遠、灰暗、冷靜、低緩。
詩人往女孩身邊挪了挪,左臂緩緩地從褲兜里抽出,輕輕地抖抖袖子,一本新書露出大半截。女孩望著書的封面,上面是一只非常有力的手,書名叫______
__________。詩人說:“我只是把兩個詞的順序顛倒了一下,但不一樣,你現在就可以讀一首,要不了多長時間,讀了再跳也不遲。”
女孩從欄桿間伸手接住書。剎那間,女孩愣住了,她看見詩人持書的左臂光禿禿的,沒有手掌,臂端劈開一條口子,書就夾在口子里。女孩驚異的眼神移向詩人仍插在褲兜里的右臂。
詩人一動不動地望著女孩。女孩使勁地欠起身子伸手摸了摸他的袖筒,然后一把抓住,從褲兜里抽出來。整個袖筒都是空的,詩人沒有右臂。
詩人說:“寫第一本詩集的時候,事故還沒發生,我四肢齊全,可我曾三次站在你現在的位置……后來,左手、右臂都沒了,我寫出了第二本詩集,再也沒往這兒來了……現在你抓住我的手了嗎?”
女孩緊緊地抓住了詩人空空的衣袖,緩緩站起身。
詩人說:“我們離開這兒,人太多了!”
女孩在詩人的牽引下跨過欄桿,離開了飄臺。
詩人說:“有首詩,你肯定讀過,可是我背不全,你能和我一起背嗎?”
第二天,人們發現飄臺上赫然刻著一首詩,題目是“你抓住我的手了嗎”,詩文卻是普希金的那首名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選自《中學語文》2008年第2期)
1.默讀文章,整體感知,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2.你認為文章的主人公是誰?談談你的理由。
3.“你抓住我的手了嗎”既是文章的標題又是文中的斷臂詩人對女孩說的一句話,你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意?
4.結合語境想想,詩人第二本詩集的名字叫什么?填在文中的橫線上。
5.結合語境,品味、揣摩下列句中的黑體詞語所傳達出的豐富的心理活動。
(1)“這與我有關嗎?”詩人冷冷地說。
(2)詩人兩袖插在褲兜里,望著江心的波濤,冷冷地說:“把我的詩集還給我。”
6.小說的結尾巧妙引用了普希金的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點名了文章的中心。在理解的基礎上,請你試以“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為開頭,用自己的話為這篇文章設計一個議論性的結尾。
【命題趨勢】
六冊初中語文教材的169篇課文中,記敘文占100篇左右,所以在每次考試中,記敘文閱讀的試題是最普遍、最廣泛的。縱觀近幾年全國各地的中考語文試題,盡管題型的設計角度比較開闊、豐富,但總的來說,也無非就是圍繞記敘的線索、人稱、順序、語言、中心、材料、題目、人物性格、詳略及照應等來設題。
以上文為例,在這里我們重點來解析一下考查記敘文中心、材料及照應的題型。上文的1、2、3、4、6題看似分別考查文章的材料、人物、題目、主旨、語言,實際上都是在考查文章的中心與材料:因為記敘文中的主人公是誰,主要是由文章的主旨是從誰身上體現的決定的;文章的標題總是具有統轄全文的作用;記敘文的主旨常常在文尾用抒情議論的語言來揭示。上文的3、4、5題看似考點不同,但也可以說都在考記敘文中的照應:第3題考的是文題照應;第4、5題考的是句子和詞語的前后、上下照應。
綜上所析,記敘文閱讀大多圍繞文章的主旨和材料以及文中的照應來出題,以此來檢測考生是否讀懂了文章。
【應對策略】
一般來說,好的記敘文總是避開直接表述中心思想,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或是通過相關人物的描寫、相關事件的敘述來隱晦地、含蓄地表達主旨,正如上文《你抓住我的手了嗎?》,全文只字不提“挫折”“命運”“毅力”“信念”等詞,但卻表達了這一主題,因而增加了我們把握它的難度。因此,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則是:必須整體感知,切忌拘泥、局限于某一局部糾纏不清,即使是對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須立足于文章的整體去思考、探究,掌握整體和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在抓住本質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精確、完備的概括。具體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揣摩標題是否具有深層含意。
2.不放過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3.文中如有議論、抒情的語句,應重點關注,這些語句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
4.把握文章中的關鍵性語句或者反復出現的句子,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5.分析層與層之間的關系,既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個段落,更不能漏掉某一段的內容,注意文中前后上下照應的部分。
6.從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沿著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文章,迅捷、準確地把握主旨。
參考答案
《記敘文的中心、題目、人物閱讀題解析》
1.文章講一位曾經有過輕生念頭的斷臂詩人用自己的智慧和經歷救了一位想輕生的女孩的故事。2.詩人。一是因為全文著墨最多的是詩人,二是因為作品主要通過詩人感人的言行,集中地體現了他面對人生的種種不幸,用自己的斷臂扼住命運的咽喉,戰勝挫折的主題。3.文中的詩人是一位先后失去左手、右臂的斷臂詩人,他根本就沒有手讓女孩抓,這里的“手”是指頑強的毅力、堅定的信念。這句話的意思是詩人想要女孩像他一樣用頑強的毅力、堅定的信念去扼住命運的咽喉。4.《我的手扼住了命運》5.(1)表現了詩人對輕生女孩的漠不關心。(2)詩人故作鄙視、漠然的神情,以緩解女孩緊張的心理,其內心卻充滿了對女孩的關切。6.示例: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也不要憂郁,不要憤慨,更不能反過來欺騙生活,而是要勇敢地拭去眼角的淚,相信一切都是暫時的,雨后定會天晴,讓生活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