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兩個強大的對手蘋果和谷歌,軟件巨人發現,終端的勝利不能支持云世界,戰爭已經從終端轉向云端。擁抱云,越快越好!
“經過了兩次重大的產品發布(Windows 7和Office 2010)我感覺自己成了真正的微軟員工了。”5月13日,上任一年多的微軟公司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念堅,在微軟新一代商業軟件平臺發布會現場說。就在幾個小時前,梁念堅剛與微軟全球慶祝新一代商業軟件產品的發布,講臺上的他興奮多于疲憊。“我并不同意云計算這個說法,微軟認為未來是云加端的計算。”在微軟新一代商業軟件平臺發布前夕,梁念堅在位于望京的微軟公司大樓里對媒體強調道。“我并不認為云計算只是孤立的服務器,只是孤立的網絡,我們認為云和端要互動,要吻合,正是由于很強的云的功能,才需要更多元化的端,正是由于很多元化的端,才需要云把數據把能力更好的整合。”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說。
不管說法如何,近一段時間,“云”已經成為微軟在任何場合中被提及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在微軟“三屏”(電腦、手機和電視)加“一云”戰略中,加號后面的“云”正在成為這個以軟件產業為代名詞的公司的主流業務。
在一個分不清主場的世界里,不斷擴大戰場是IT巨頭們永恒的主題。開放的谷歌正把觸角伸到互聯網能滲透到的任何領域,從搜索到操作系統、從手機到任何移動設備;蘋果保持著一貫的封閉姿態,愈發增加了競爭對手模仿自己的風險,借助于一個移動設備,蘋果掀起了音樂娛樂和應用的革命,并讓平板電腦融入主流。
作為一個主要以開發電腦軟件獲取利潤的公司,微軟寄望于云計算來維持并擴大利益。現在,整個公司的注意力正在轉向云服務上。“過去,我們的業務是銷售軟件。在云計算時代,我們仍然銷售軟件,但我們將在客戶的IT預算中獲得更高的比例。”微軟企業部門總裁斯蒂芬·埃洛普說。據梁念堅透露,現在微軟全球3萬工程師正在從事與云有關的工作,到明年底,將有7萬個工程師為微軟的云工作。
“按照埃洛普描繪的云藍圖,從個人用戶、到企業、到第三方開發人員都可以獲得來自微軟的云端服務,而這樣的平臺會給微軟帝國造就一個——“云產業”。”
云的價值不只在技術方面,它的商業模式則更為重要。梁念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用多少就付多少錢,這使得中小企業的競爭力與大企業接近。”要知道,隨著云計算時代的到來,軟件開發模式和商業模型都將進入全面開放組合的新時代。加碼
在云的布局中,微軟不斷做著加法。在谷歌、蘋果、亞馬遜等創新型公司蓬勃發展的云時代,如微軟、惠普、IBM這樣的老牌IT公司已經不甘于只當一個player(玩家),它要改變游戲規則!
Azure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賭注。2008年lO月27日,微軟首席軟件架構師Ray Ozzie在微軟專業開發者大會(PDC)上推出云計算平臺Windows Azure——這把微軟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Azure服務平臺的底層是微軟新一代的云操作系統Windows Azure,包括計算、存儲、管理等。在windows Azure操作系統之上,運行著Live Services,.NET Services,SQL Services,Share Point Services和Dynamics CRM Services五大服務,作為未來微軟下一代網絡服務的基礎。“我們所提出的技術將改變原來的游戲規則,這些技術將使我們的用戶有能力決定,是將應用程序部署在以云計算為基礎的互聯網服務上,還是將其部署在客戶端,或者,根據實際需要將二者結合起來。”Ray Ozzie當時激動地心情仍歷歷在目。為了在Azure上面運行更多的應用程序,微軟當時就計劃在未來5年內將全球數據中心的服務器數量提高到15倍。
一年多以來,微軟一直在為這項服務的商業化運營做準備。據梁念堅介紹,迄今為止,微軟已經投入23億美元用于建設數據中心,以及云計算架構,以獲得規模效益。2010年1月,用一個月時間完成Windows Azure的付費系統測試及準備工作后,Windows Azure平臺服務從2010年2月起開始正式收費。
在微軟20lO年發布的一連串最新產品中,也無不打上了“云”的標簽。2010年4月,微軟正式推出了新一代開發工具Visual Studio 2010和.NET Framework 4。Visual Studio 2010已被微軟視作是其發展云計算架構的重要一個步驟。據悉,Visual Studio 2010可以支持開發者開發基于微軟云計算操作系統Windows Azure的應用。微軟大中華區開發工具及平臺事業部總經理謝恩偉說,微軟會用多種方式來促使用戶過渡到Visual Studio 20lO,也會發展租賃服務這一模式,除了此前針對第三方托管廠商的租賃,在云平臺上的按需、按使用量計費也已經開始嘗試。“Visual Studio 2010給大家帶來一個新的機遇,不只是在云計算這個領域、新的應用軟件開發場景、新的應用軟件商業模式,更重要是,它和桌面端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整合。”
“我3月份在微軟總部參與的高層會議,話題圍繞著面向未來的服務。目前Xbox服務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游戲在線業務,Bing等服務是完全基于云的,最新的Office也走上了這個道路。軟件加服務是明確的趨勢,Visual Stduio10支持Office 2010中的大量功能,對于中小企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張亞勤說。
微軟的Office辦公套件已成事實上的文檔格式標準,可是在云計算領域能否保持這種領先地位呢?無疑,微軟的云戰略中,也包含Office。
“今年發布的微軟新一代商業平臺都是在云計算的基礎里面建立起來的”,微軟新一代商業軟件平臺六大產品線Office 2010、Project 2010、Visio
2010、SharePoint 2010、ExchangeServer 2010、Communications Server“14”。Office2010支持使用完整版本的SharePointServer(功能強大的服務器功能集成套件)來進行文檔的存儲和管理。企業用戶可以在企業內部網絡中搭建SharePointServer,并享受Office2010對它的完整支持。“對我們而言,Office不僅是一個桌面端的軟件,它更是一個開發平臺、應用平臺,Office提供了豐富的程序開發接口和靈活的擴展方式,現在我們的團隊非常注重在Office 2010拓展我們的業務應用。通過Office 20lO的引入,中廣核優化了管理,簡化了流程,在成本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信息技術中心主任葉志強說。可以說,為用戶所熟悉的桌面辦公軟件Office 2010正展現全新的面貌——電腦桌面、手機、瀏覽器之上的跨界體驗。word2010支持直接將文檔發布到博客等網站上,而PowerPoint2010更是提供了一個被稱為“實時演示廣播服務”的功能,允許演示者直接在網絡中播放演示文稿,只要將生成的網址發布給受眾,所有人都能實時從網絡上收看到演示過程。
劍指PC之外
無孔不入的網絡、日益普及的終端設備,云時代蘊含的長尾機會讓微軟不甘于只當PC上的霸主。
“微軟正在為實施云戰略‘全力投入’。”據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兼通信及媒體事業部大中華區總經理溫濤介紹,微軟有4萬名員工在從事軟件開發,其中70%參與云戰略相關的活動,而一年后,他們中的90%將開展基于云戰略或依靠云戰略推動的項目。“微軟的靈感來自于云:Windows Azure和SQL Azure始于云;Bing、Hotmail和Windows Live誕生于云;Windows、Windows Phone和Xbox與云集成在一起,云突出強調了Office、Exchange和SharePoint。”溫濤表示,“跨越多屏和云服務從而實現各種終端設備無縫集成是微軟在個人電腦之外的愿景,在微軟的三個主要顯示屏上(電話Windows Phone、個人電腦Windows 7、電視Mediaroom 2.0),微軟希望把大家熟悉的Windows體驗擴展到多種設備中。”
云計算是微軟的“軟件+服務”戰略的一種重要落地形式。隨著電信服務提供商繼續在其有線和無線網絡中投資建設寬帶IP網,這些服務提供商正尋求通過在語音之外的領域,如統一通信、門戶和搜索、移動性、電視、音樂和游戲等領域創建和提供有吸引力的增值服務。微軟正在為這些企業提供服務從而推動企業的發展,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與通信企業合作,拓展服務渠道。
電信運營商一旦完成網絡的基本建設,就會很快將注意力轉向先進的應用,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分析認為,微軟的云計算用戶是通過微軟搭建的公共云享用云服務。在微軟云中,每一個用戶被分隔開來,獨立地訪問公共云中的數據中心和存儲資源。如果客戶需要建立自己的私有云,這時微軟就演變成了一個云計算集成商的角色。
“電信運營商提供的服務已經轉向了信息服務,而不是傳統的通信上。”微軟中國公司開發工具及平臺事業部軟件架構高級顧問崔宏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電信運營商把基于短信通道的傳統業務能力與新的業務應用結合在一起將更具有競爭力。“在公共云領域,運營商更具優勢。”對于微軟和運營商之間的定位,崔宏禹對記者說。
中小企業市場,是微軟和電信運營商共同看重的機會。“云計算”的應用進程則會從個人和中小企業開始——他們希望把部分(而不會是全部)信息資源和應用委托給云服務商來管理,這樣便可憑借更低的成本實現更簡單、更靈活的掌控。很顯然,這種狀況與上個世紀大型機崛起(發端于軍事、公共事物等領域)和PC走向主流時(由大型企業率先應用)完全不同。
在微軟最新的“2010年全球中小企業IT和托管服務指數”研究報告中顯示,亞洲中小企業在托管和云服務應用方面整體處于領先地位。微軟始終堅持“軟件+服務”模式成為其云計算在中國的落地形式。可以看到,托管業正在向滿足云計算的需求轉變。
微軟大中華區電信及媒體事業部總經理金伯樂認為,基于瀏覽器的軟件服務是第一代SaaS,如今的“軟件+服務+在線服務”模式是第二代SaaS。不同于傳統的軟件許可銷售,托管針對的是外部商用服務的許可。對托管服務商和客戶而言,只需要按月支付一定的費用并簽訂“微軟服務提供商許可協議”(SPLA)就可以使用這種服務模式,就像交水電費一樣。
云同樣也飄向了“小屏幕”。傳統數據中心的競爭已經蔓延到云服務鏈條下游的移動終端領域,作為三屏合一戰略的重要一環,Windows Phone 7系列在設計階段就定位為互聯網手機。而對于惠普收購Palm,分析認為,對于微軟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當前惠普是微軟Windows Phone7系統的支持者,同時也是其大客戶。Windows Phone 7主要面向企業級市場,而收購Palm之后的惠普將會利用Palm的優勢發展自有的移動終端平臺,把觸角延伸到個人消費級市場,進而逐步放棄合作路線。
在另一屏——電視上,微軟一直在努力推動IPTV市場的發展,Xbox360與有線電視機的結合就是一個例子。當網絡整合與數字電視過渡期基本完成之后,有線運營商將逐步投資發展網絡和電視平臺。電信運營商將維持投資的穩定增長,提供高速寬帶和更好的網絡電視服務。
平衡術
隨著微軟云戰略轉向商用,如何處理好云上的業務與傳統軟件業務的關系成了微軟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同時,微軟傳統軟件許可模式也要面臨云上的重新組合。
微軟在以較高利潤率情況下銷售軟件許可證已有30年歷史,微軟的云服務如何獲利的問題就擺在眼前。“微軟不怕云計算,歡迎云計算,我們對云計算抱著樂觀的態度。”微軟中國信息工作者業務群總經理邱麗孟說。張亞勤也坦率地表示,每個企業和機構對“云計算”及其前景的解析都或多或少地結合了企業自身的業務方向和現實利益。
Azure代表著一種全新的、有待完善的商業模式。基于微軟Windows Azure云計算服務,主要有兩種收費模式。一種是按用戶使用的資源數量來付費,一種是按使用時間來收費。
微軟的目的是在企業IT總開支中占據更大的份額,而不僅僅是獲得軟件許可證收入。據悉,微軟在包括圣安東尼奧、芝加哥、都柏林、阿姆斯特丹、新加坡和香港等在內的六個地區都設有Azure“云”服務平臺數據中心,而且近來,微軟準備再另開新的數據中心以承載更多的網絡負荷,以提供更好的服務。
“服務化”已經成為軟件產業的一個明顯的趨勢。“軟件不再只是封裝(或預裝)好的“商品”,還可以通過在線服務、隨需租用或附帶廣告的免費版本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來獲取新的軟件+服務(S+S)。再如,很多新的功能包括視頻點播、信息搜索、在線地圖,這些都是傳統軟件不易實現的功能,所以必須依賴“云層”之上的、規模龐大的計算和數據資源。”張亞勤說。
目前,微軟云計算應用本地化程度不夠,要把云計算平臺真正能夠變成盈利模式,一個主導因素,就是如何有效地把第三方合作伙伴整合進來。中小企業之所以暫時沒有使用該技術的原因是擔憂敏感數據的安全性以及部署成本,而且不清楚為此需要投入多少管理和控制資源。
據悉,為了防止機器故障導致的數據丟失隱患,微軟將為客戶提供數據備份服務。為了進一步保證數據保存的可靠性,微軟將會進行三次備份工作。微軟稱,將會保證Azure“云”服務平臺的工作時間在99.9%以上,如果這一數據指標下降到99.0%以下,微軟將會退還給客戶10%甚至25%的付款。
現在,軟件巨人發現,終端的勝利還不能支持云世界,擁抱云端。就是擁抱更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