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確定中國服務貿易的模式下,對標準引力模型進行推導和擴展,從而構建新的引力模型。結果表明經濟規模、產業比重、國家規模差異指數、貿易成本都對雙邊服務貿易量有影響。
[關鍵詞]引力模型 經濟規模 產業比重 國家規模差異指數 貿易成本
一、引言
服務貿易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中國必須要緊跟世界的步伐,通過促進服務貿易的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本文通過確定中國服務貿易產業模式下,對標準模型進行推導和擴展,尋找影響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因素。
Tinbergen(1962)和Poyhoten(1963)最早分別獨立地提出了貿易引力模型。Fukunari Kimura和Hyun-Hoon Lee(2004)使用OECD國家的數據,對雙邊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的標準引力方程分別估計。研究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就是和貨物貿易相比,服務貿易更好地描述了引力模型。在國內,單文婷、楊捷(2006)引力模型擴展到了WTO成員為代表的基于國際貿易理員方、人均收入水平差距、華人人口比重、文化因素、FDI以及外交關系對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貿易流量的影響,指出語言和華人人口因素對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雙邊貿易流量有積極作用。王曄倩和林理升(2006)將引力模型運用服務貿易領域,研究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服務領域內的邊界效應問題。
二、中國服務貿易的模式分析
產業間貿易建立在國家間要素稟賦差異產生的比較優勢之上,基于要素規模報酬不變和完全競爭市場兩個基本假設;產業內貿易則以產品的差異性和規模經濟為基礎,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發生。為了后文的引力模型推導和擴展,本文通過產業內貿易指數的測算,分析中國服務貿易的主要貿易模型。
G-L指數是衡量產業內貿易指數的常用指標,有Grubel和Lloyd與1975年第一次提出。計算公式為:
公式中,代表產業內貿易指數,和分別指i 部門在t時期的出口和進口。在01之間取值,越接近1,表示產業內貿易水平越高。當為1時,表示該部門全部貿易均屬于產業內貿易;而為0時,表示該部門全部貿易均屬于產業間貿易,不存在產業內貿易。各國間產業內貿易水平越高,說明彼此之間貿易競爭性越強;各國產業內貿易水平越低,說明彼此之間貿易的互補性越強。如下表1是中國服務業各部門產業內貿易指數,數據來源于common database。
從部門數量來看,產業內貿易平均指數大于0.5,并且有逐年增長,這表明,中國服務業大部門行業以產業內貿易為主要貿易模型,并且越來越多行業的貿易模式傾向于由產業間貿易轉向產業內貿易。
三、服務貿易引力模型的推導和擴展
從上文得出中國服務貿易以產業內貿易為主,因此筆者在壟斷競爭模型假設下對標準引力模型進行推導和擴展,從而分析雙邊貿易的影響因素。標準引力模型是指兩個經濟體之間的單項貿易流量與他們各自的經濟規模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成反比,其公式形式為:,其中,K為常數,Mij為j國從i國的進口額,Yi和Yj 分別為i國和j國的經濟規模,一般用GDP表示,Dij為i國道j國的距離。
1.經濟規模
假設貿易時無摩擦的,對于服務貿易來說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貿易壁壘,即各國各有相同的價格。另外假設各國專業化生產不同種類的服務產品,并且各國具有消費者對服務產品有著相似的需求偏好,即任何一國的服務出口量與該國的GDP成比例。筆者引入ri和rw表示i國服務業產值在總產值所占比重和世界服務業產值在總產值中的比例,用i,j=1,…C表示不同的國家; k=1,…N表示不同類的服務產品,即yik表示i國生產的服務產品k的產量,由于貿易時無摩擦的,服務價格在各國相同,假設是單位1,因此yik實際是i國服務產品k的產值,則每個國家的GDP表示為,全世界的GDP為。再假設國際貿易收支平衡,我們用sj 表示國家j的支出在全世界支出中的比重, 同時也表示j國GDP占世界GDP的份額,我們可以得出sj=Yj/YW, i國出口到就j國的服務產品的數量表示為:,將所有種類的服務產品k的出口量加總可得到i國向j國出口的服務產品總量為:
同樣的j國出口到i國的服務產品總量為:
將與相加,即(1)+(2)可得到兩國的雙邊服務貿易量為:
上面對引力模型進行重新推導,得出的結論與標準引力模型基本一致,即兩國的雙邊服務貿易與國內生產總值(GDP)正相關。
2.產業結構
這里產業結構指的是一國服務業產值在總產值中的比重,ri和rj表示i國和j國的服務業產值在總產值的比重。與上文一樣的推導,得到兩國的雙邊服務貿易量為:
從而一國服務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越大,其服務貿易出口量越大;兩國服務業產值比重之和越大,雙邊服務貿易量越大。由此可見,服務貿易與貿易國的產業結構存在理論上的相關性。
3.國家規模差異指數
我們把兩個國家所組成的自由貿易區為區域A,則區域A的GDP可以表示為YA=Yi+Yj。區域A相對于全世界GDP的比重為sA=YA/YW,而兩國GDP相對區域A的比重分別為siA=Yi/YA和sjA=Yj/YA,由此區域A內i國向j國出口的服務產品總量為:
同樣區域A內j國向i國出口的服務產品總量為:
由此區域A內兩國的雙邊服務貿易量(4)+(5)可以表示為
即為“國家規模指數”,它表明服務貿易量和貿易國的相對規模有關。可得出,貿易國規模差異越小,國家規模差異指數值越大,相應地單邊服務貿易量和雙邊服務貿易量都越大。
4.服務貿易成本
Andersen(2003)改進了傳統引力模型,加入了貿易雙方的多邊總體貿易成本,從而將雙邊貿易量作為經濟規模和相對貿易成本的函數,如下式:
,表示貿易成本,和表示兩國的總體價格指數,表示消費者效用方程中產品的常替代彈性,國內貿易表達式為,
可以推出:
由于推出Pi和Pj ,可以得出:
把雙邊貿易量進行相乘得出:。
因為雙邊貿易成本的對稱性,雙邊貿易成本表達式為:,得出:。
從以上可以得出在國內貿易量不變的情況下,貿易成本越大,雙邊貿易量越小;貿易成本越大,雙邊貿易量越大。
通過以上對引力模型的推導和擴展,我們可以得出經濟規模、產業比重、國家規模指數、貿易成本影響雙邊服務貿易。
四、服務引力模型的構建
標準引力模型,服務貿易量只與經濟規模、距離有關。通過上文,我們知道服務貿易量還與第三產業比重、更加規模差異指數、貿易成本等因素有關。因此,構建新的引力模型:
兩邊取對數
中M是中國和貿易伙伴國的雙邊服務貿易進出口國總額,GDPi和GDPj是中國和伙伴國的國內生產值,SPij是中國第三產業產值比重與貿易伙伴國第三產業產值比重的和,SDIij 是中國與貿易伙伴國經濟規模差異指數,tij是中國與貿易伙伴國的貿易成本,Dij是中國與貿易伙伴國的距離。
五、結論
在產業內貿易模式下,對標準引力模型進行推導和擴展,得出影響中國雙邊服務貿易額的影響因素有經濟規模、產業比重、國家規模差異指數、貿易成本及距離。
參考文獻:
[1] 程大中:《國際服務學》.復旦大學出版社.
[2] 潘 沁 韓 劍:2006.基于引力模型的產業內貿易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