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企業所得稅稅法》出臺以來,對于一些上市公司有無影響、影響如何,是多方關注的問題。本文探索了新企業所得稅對上市公司的影響情況,力求找到通過稅費改革發展企業經濟的一條新路。
[關鍵詞]所得稅 上市公司 影響 發展
《企業所得稅》于2008年1月1日執行,企業所得稅保證了企業在真實、合法的基礎上,能夠合理規劃經營策略,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實現企業經營目的。新的《企業所得稅稅法》正式施行,新稅法取代了原有的兩稅并行的格局,統一了內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取消了外資企業原有的一些優惠政策,對于一些上市公司有無影響、影響如何,是多方關注的問題。
一、新企業所得稅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1. 對第二產業上市公司的影響
第二產業是指以制造業為重心的科技現代化前沿產業,上市公司中包括采掘業、制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業和建筑業等等。這些第二產業是國家工業生產的命脈。雖然新企業所得稅實施后,總體企業所得稅稅負略有上升,但涉及不同行業,企業所得稅稅負情況則出現不同的情況。電力蒸汽、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由于未完全對外資開放,還是以內部投資為主,所以享受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就很少。2008年,實現新所得稅之后,實際稅負都有所下降,分別為14.1%和14.98%,減負是比較可觀的。反之,制造業的情況就有所不同,由于之前其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主要行業,稅改后很多優惠都取消了。盡管名義稅率降為25%,以及給予五年的過渡優惠,但企業所得稅實際稅負不減反增。
2.對第一產業上市公司的影響
作為第一產業,主要包括農業、牧業、漁業三方面。這些產業相對來說發展比較落后,不如能源和制造業占據比較優勢的地位,新所得稅的實施反映在第一產業的上市公司的數量上偏少。為了實現趕超戰略,不少省實現了給予企業稅費返還的政策。第一產業的上市公司所得稅稅負2007年總體為16.67%,處于偏低水平。2008年兩稅合并后,對上市公司所得稅稅負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總體稅負不降反升,幅度還比較大,2008年為20.61%,但結構上有增有減。
3.對第三產業上市公司的影響
第三產業是除上述各業以外的其它產業,其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游業、咨詢信息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從行業看,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業、金融業企業所得稅有所下降。這些行業有些是與消費聯系緊密的,如公路運輸業、食品業,所得稅負的降低有利于促進這些行業的投資,也有利于提振消費。
二、利用新企業所得稅政策促進上市公司經濟發展的方針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所得稅制度的改革是在適應經濟改革趨勢的情況下發展的,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建立涉外企業所得稅制度開始,到2008年兩稅合一,企業所得稅經歷了不斷進步、統一規范的改革歷程。新企業所得稅對于優化產業結構,引導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發展基礎措施,促進企業創新、競爭能力上有著重要的作用。
1.利用新所得稅政策優化產業結構
第二產業中傳統的能源和制造業處于比較優勢地位。為了實現在中部地區崛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必須提高傳統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應以新企業所得稅法為契機,鼓勵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研發創新及成果轉化能力是國家、地區、企業實力競爭的根本。以我國的經濟形勢為依據,鼓勵中小企業來用聯合出資、共同委托等方式進行合作研究開發,提高科技利用率、加快產品的升級換代,提升產業競爭能力。例如:省級以上大中型上市公司建立可以研發機構,高新技術產業的稅收優惠(包括15%優惠稅率、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定期減免、投資抵免等優惠)政策是提高企業的高新技術含量的最好契機,能夠大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二次創業。
2.利用新所得稅優惠政策發展基礎設施
新企業所得稅為了鼓勵基礎設施項目的發展,特別規定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的所得可享受“三免三減半”優惠政策。因此,上市公司要充分利用這一政策,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使基礎設施保障能力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一方面建設快速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形成較為完善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面提升綜合交通能力。另一方面加強以電力為中心的能源建設,積極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優化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和有效利用。
3.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發展地區經濟,提升企業競爭能力
新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對促進企業經濟效應上是十分明顯的,通過稅收貢獻效應以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稅種為所在地區帶來豐厚的稅收回報,稅收回報通過產業效應擴大所在區域的經濟總量,提升了市場的消費、資金流動,刺激了產品需求量。經濟的發展會帶動產業結構的變革,這樣的效應必然會增加競爭機會,同時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例如:一個大中型企業要在經濟條件較為發達的環境中發展,就要通過社會資本效應,改善一個企業的形象,提升企業的品牌。作為經濟集中體現稅負率,它的關聯性等特征使其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三、小結
新《企業所得稅法》的頒布實施使得內資企業所得稅率下調,部分原來稅負偏高的行業將明顯受益,而部分原來享受所得稅優惠的行業變化不大。整體來說,兩稅合并是一項利好措施,但所得稅降低并不會對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能力構成重大影響,不會改變上市公司的增長狀況,因此,長期而言,投資者仍應將注意力集中在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上面,積極關注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成長性。
參考文獻:
[1]閆 坤 邢 麗:二○○八年稅收理論研究綜述[J]. 財政研究, 2009,(05)
[2]匡小平 肖建華:區域稅負再認識[J]. 稅務研究, 2007,(12)
[3]許景婷 張 兵:地區稅負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研究綜述[J]. 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