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風建設是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永恒主題,良好的學風,能促使學生們樹立一個遠大的學習目標,保持一種良好的精神風貌,積極進取、努力學習。而良好的學風對老師也有促進作用,面對著有強烈求知欲的學生,老師的積極性會更高,會更加專注于教學,教學相長的局面形成良性循環。因此,良好的學風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學風 教育質量 為人師表 通盤設計
一、良好的學風是提高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
學習風氣就是一個教育團體(如學校、班級)在學習和生活中所流行的愛好、習慣或一種共同的價值評價。這種愛好和習慣,可以體現多個方面,如大家談話的主題,是考研出國、創業報國,還是簡單地應付結業考試;大家所欣賞、崇拜的東西或事物,是珠光寶氣的穿著,還是深邃廣博的學識;甚至上課時的精神狀態,沒課時做什么都屬于學風。
學風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許多高校面對的學生呈現出多層次,有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專科生及初中畢業生等,而初中畢業生的年齡都在14歲~15歲左右,其價值觀和行為習慣還沒有成型,處于培養和塑造階段,在良好的學風下,學生們就會有一個遠大的學習目標,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風貌,會積極進取、努力學習,從“讓我學”到“我要學”,教育的主體有了學習積極性,教學質量必然提高,學校培養的學生才會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清華、北大等名牌院校之所以教學質量高,師資很重要,學風更重要。比如,清華大學為什么有那么多學生出國留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那里學外語、考研、考托福、考GRE早已成為一種時尚,而不學習會被視為另類,會為人所不齒。在那里,人們看不起的不是財富上的貧窮,而是知識上的貧困。
良好的學風對老師也有促進作用,面對著有強烈求知欲的學生,老師的積極性會更高,會更加認真地備課,會更多地掌握新知識,會更加專注于教學,教師這邊投入多了,學生的產出就更大了,教學相長的局面也就形成了。一言以蔽之,良好的學風是提高高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
二、樹立良好學風,提高高等學校教育水平
樹立良好學風不只是一句口號,一份規章制度表,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學風是一種導向、一種氛圍、一種文。樹立良好的學風,需要教師、學生兩方面的努力,教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循循善誘的教學習慣是樹立良好學風的基礎和前提;同學們刻苦鉆研、渴求知識的學習態度與習慣是樹立良好學風的關鍵所在。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教風促學風,提高高等學校教育質量
教師在提高高校教育質量中居主導地位,優秀的師資隊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風,從而進一步優化學風,提高高校教育質量。每一位教師,都要以實際行動,為樹立良好學風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具體來說:
(1)為人師表,以教師良好的形象影響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工作與學習狀態,垂范學生、影響學生、引導學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書更要育人,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教給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每一位教師,要認真備課,耐心輔導,嚴謹、誠信,用良好的工作作風與精神面貌,為學生樹立良好學風提供榜樣。
(2)樹立良好的教風,以教師精湛的技能帶動學生,以教師淵博的知識激勵學生。一方面,要不斷地加強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拓寬自己的視野與知識面,搞好教學研究,進行教學科研創新,提高教學水平;另一方面,要嚴格按照教學規律與教學程序辦事,盡心備課、專心講課、耐心輔導、細心批改作業,公心公正地評判試卷,一心一意提高教學質量。
(3)熱心學生工作,以教師高尚的道德品質感染學生。學校每一位老師,尤其是直接做學生工作的老師,要甘于奉獻,熱心學生工作,為同學們的學習與生活盡可能提供幫助。通過自己踏踏實實地工作,在學校、系、班集體樹立一個良好的學風。
2.加強學生自我管理,樹立優良學風,提高高等學校教育質量
對于高校的學生來說,要加強自我管理,為樹立良好學風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也許有的同學說,養成良好學風關鍵在管理,是老師的事,其實不然,良好學風的形成,既有管理的功勞,同時更需要同學們在主觀上形成的“好學上進”的內在動力。
(1)大學生需要制定一個切合實際的目標。目標是前進的動力與導向,不少學生入學后,感覺到無所事事、渾渾噩噩,再也找不到高中、初中時的感覺,根本的原因就是失去了前進的方向與目標。因此,大學生首先要樹立一個切合實際的目標。一方面,目標要“遠大”,“志當存高遠”,有遠大的志向才能有巨大的成功,作為一個大學生,應該有上大學讀研,或學到某些技能成為某些方面專家的理想。另一方面,目標還要“實際”,目標過于遠大,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就會流于空想。
(2)大學生要通盤設計學習生活。目標是大方向,要落實目標,還需要有一個對自身大學生涯的總體設計。學生在大學階段主要是學知識,打基礎,準備就業,或繼續深造。可是怎樣學呢?筆者認為,可以將大學學習生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2年級),適應大學生活,打課程基礎,主要學習公共基礎課:政治、外語、高數公共基礎課,人文素質課程,以及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基礎課。第二階段(3年級)學習專業課程與專業技能。主要是學習專業課、選修課,掌握屬于自己專業領域的基本技能,準備考研。第三階段(4年級)超越夢想。修完剩余課程,積極準備考研,獲進行就業準備的各種,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3)要耐得住寂寞,踏踏實實地搞好學習。有人跟做學問叫“坐冷板凳”,學習也是“坐冷板凳”,可能很枯燥,沒有鮮花和掌聲,你要耐得住寂寞,乃至忍受痛苦,在教室、閱覽室里認認真真地學四年,這是一個莘莘學子向著目標前進的基石,滴水石穿,厚積薄發,眼前的“痛苦”是將來快樂與成功的源泉。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