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成吉思汗陵旅游區的旅游發展現狀,筆者通過實地考察,運用有關旅游容量的理論與方法,對成陵旅游區的旅游空間容量,旅游設施容量進行了定量計算;對旅游生態容量,由于數據的不可獲得性,筆者通過調查問卷對當地居民進行調查并對其進行了分析。結果得出成陵旅游區的旅游環境容量與實際容量相比遠未飽和,從中發現成陵旅游區的開發存在問題,并在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旅游區 旅游容量 成吉思汗陵
一、景區概況
1. 地理位置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是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其中心位置在東經109°43′30″-109°52′00″,北緯39°19′30″-39°25′02″。距伊金霍洛旗2公里,距鄂爾多斯機場25公里,北距包頭185公里。
2. 氣候
成吉思汗陵地處溫帶,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溫在 5.3 ℃-8.7 ℃,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份-9月份,全年8級以上大風日數40天以上。春天風沙大,冬季干燥而寒冷,所以四季中最適合旅游的季節集中在6月份-10月份之間。
3. 基礎設施概況
現在成陵旅游區的規劃布局是在維持原有建筑風格基礎上,基本按照2001版的《成陵旅游區總體規劃》、《成陵旅游區詳細規劃》的“三區、兩道、八景”的總體格局來進行的。目前,景區總面積10,可控區域面積為80。其中“三區”即文物保護觀光游覽區(以陵宮為核心,占地10)、生態恢復保護區(在核心區的外層,圍繞巴音昌呼格草原周圍的梁地為界,占地
20)、視覺景觀控制區(占地50)。“兩道”即“氣壯山河”入口門景到成吉思汗陵宮的4公里長的“成吉思汗圣道”和環繞八音昌霍格草原,連接各景點的16公里長的“風景道”。“八景”即游客活動中心(入口廣場門景和鐵馬金帳群雕)、游客教育中心(亞歐廣場、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成吉思汗中心廣場)、祭祀觀光游覽區(牌樓、陵包、蘇勒德祭壇)、蒙古民族村、神泉風景區、 休閑度假區(包括大汗行宮酒店、帳篷營地)、那達慕馬術活動中心。
成陵旅游區的住宿接待非常方便,除個別招待所,主要的住宿接待有三處。其中的天驕大營中的“天下第一包”是世界上最大的蒙古包,提供了非常完善的住宿和餐飲設施。區內的規劃布局錯落有致,餐館和購物商店隨處可見。深入景區的各個風景道已經逐步完善。 另外,圍繞主要景區的生態綠化也在逐步完成,真正實現“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美景觀。
二、問題的提出
在政府的支持和農牧民的信任下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成吉思汗陵旅游區如今已成為獨具特色的文化游覽景區、功能完善的生活體驗區、設施較為齊全的休閑娛樂區。據中國經濟網報道成吉思汗陵旅游區為擁有10個世界之最的中國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區。從2003年10月初向游人開放至今,游客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為鄂爾多斯市社會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具體的旅游統計數據可參看表1:
由以上引例可以看出,景區的需求在不斷增長的同時對景區的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景區的容量體現了旅游景區產品的供給能力。通過對成陵景區容量的研究和確定,將其作為旅游地開發和管理的手段,合理而有效的開發,減小資源的損耗程度和損耗速度,給游客提供一個良好的旅游環境、在景區資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同時,起到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并在客觀上保證旅游者在游覽時的旅游質量,進一步為旅游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
三、成陵旅游區旅游環境容量分析
1. 旅游容量概念的體系
容量概念于1936年被首次提出,最先用于美國的牧場和野生動物管理中。旅游容量(TCC)的這一概念出現于60年代是由LaPage提出的。70年代,生態學家和環境學家首先開始關注旅游容量的研究,所以旅游容量的定義在某種程度上受生態學的容量概念的影響。旅游容量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旅游活動的開展不會對旅游目的地社會、經濟、文化、自然環境以及旅游地旅游質量造成負面的不可接受的影響。一般量化為旅游地接待旅游者的最大值。由此形成了一個關于旅游容量的概念體系。如美國學者KregLindber將旅游容量劃分為生態容量、心理容量和社會容量三個方面;保繼剛等在1993年將旅游容量分為基本容量和非基本容量兩個大類;而國家旅游局根據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將旅游容量分為空間容量、設施容量、生態容量和社會心理容量四類。根據成陵旅游區自身特點本文對該區容量的測算標準分為基礎空間容量、設施容量和社會環境容量三部分。
2. 旅游容量計算方法
(1)旅游日空間容量
日空間容量和日設施容量的測算是旅游區環境容量測算的最基本的要求。國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規劃通則》(2003)中提出了關于旅游區日空間容量與日設施容量等最基本旅游容量的測算方法。
日空間容量的測算來源于相關統計資料和實地考察并把游客的日周轉率考慮進去,即可估算出不同空間的日空間容量。公式如下:
日空間容量=各景點日空間容量之和()+景區道路容量()
各景點的日空間容量:(人)
其中,為i景點日空間容量;是第 i個景點的可游覽面積; 是第i個景點的基本空間標準,即平均每位游客占用的合理游覽空間;為第i景點的日周轉率(周轉率=每日可游時間/游人平均逗留時間)
由此可得景區面狀旅游空間容量為:
式中,是某景區一天的景點總空間容量(人次/日);為i景點日空間容量;i為景區序號;T為景區開放時間,t為游人的平均游覽時間。
需要指出的是,成陵旅游區的面積很大,但是景點相對單一主要是以參觀游覽為主,雖然連接各個景點的交通設施很完善,根據實際情況旅游者的基本旅游線路為“鎮區---成陵景點---蒙古包區---布拉浩特酒店和天驕大營---鎮區”。基本是一個“口”字型線路。旅游者通過這一線路可將連接的各個景點參觀完畢。所以對于道路空間容量的測算本文認為可之間通過各景點的空間容量來衡量。
(2)旅游設施容量的計算
日設施容量的計算方法與日空間容量的計算方法基本相同,根據實際情況成陵旅游區的日設施容量應為:
日設施容量()=餐飲設施日接待量()+住宿設施日接待量()
其中
R:餐飲設施日接待容量,N為餐飲設施數量,為周轉率,其計算方法同空間容量計算方法。住宿設施容量計算法同上。
(3)社會容量的計算
本文對社會容量的研究主要是從旅游者心理容量和生態環境角度來進行的。社會心理容量是指旅游者在不降低活動質量的條件下的某一地域所能容納的旅游活動最大量,即旅游空間合理容量的旅游者心理的滿足程度。
“ 根據環境心理學原理,旅游者在從事活動時,對環繞在每個人身體周圍的空間都有一定的要求,即個人空間。因此,社會心理容量體現了旅游者對旅游環境的滿意度,將社會心理容量進行定量的研究在這里可看做和旅游空間容量是同一個數值。” 旅游地生態環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技術和管理水平下,旅游地生態環境在不被破壞的前提下所允許的游客數量,超出這一數量將對旅游地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由于數據的不可獲得性,本文采用問卷發放調查法從當地居民在旅游旺季對旅游地環境(主要涉及旅游區植被、水、大氣等)的感知出發,共發放問卷200份有效問卷187份,詳細見第三部分內容。
四、對成吉思汗陵旅游區的環境容量分析
1. 成吉思汗陵旅游日空間容量計算
成陵旅游區的土地構成見表1。
景區的開放時間因季節的不同而不同,在旅游旺季7、8月份部分景點的開放時間為24小時。在此本文將開放時間統一為12個小時。游客的平均游覽時間是筆者以游客身份對各個景點的實際參觀游覽的時間并在參照其他游客的旅游時間的基礎上得出。不同景點有不同的空間標準。本文參照羅明義的《旅游經濟學》中提到的世界旅游組織和日本對旅游活動的空間標準的規定定來測算的。可將其空間標準詳見表2 。
需要指出的是,神泉風景區還處于開發階段,其游覽面積是參照相關規劃文本得出,可游覽空間和滯留時間是根據規劃文本中提到的景區功能和相關的旅游活動并參照世界旅游組織以娛樂活動為重點的旅游區承載力標準計算得出的。
由上表可得旅游區的日空間旅游容量為20734人次/天,則全年為=897908 365= 7567910人次/年。
2. 成陵旅游區日設施容量計算
旅游地的接待設施主要涉及到餐飲設施和住宿住宿設施兩方面。餐飲設施有天驕大營,布拉浩特酒店,蒙古包群和一些私人餐館,天驕大營可同時接待1400人就餐;布拉浩特酒店可容納300人就餐,蒙古包群區可同時容納約200人就餐,私人餐館30余家,可接待600余人。主要的住宿接待分別有天驕大營、成陵景區接待中心、布拉克浩特酒店和一些私人住宿接待處,共可接待人數約為900余人。具體計算如下表:
所以,年設施總量為703625人次/年。
3. 成陵旅游區生態環境容量計算
旅游生態環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時間內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生態鏈不致破壞的前提下,旅游場所所能容納的最大旅游活動量。其大小取決于旅游地自然生態環境凈化與吸收污染物的能力。旅游地自然生態環境凈化與吸收污染物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產生的大量污染物容易導致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的破壞。
成陵景區的主要污染物是汽車尾氣排放,生活污水,固體垃圾三項。因為影響因素的復雜性和資料數據的不可獲得性,本文以走訪當地居民和問卷發放形式,就主要針對以上三個問題對成陵景區環境狀況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7份。
問卷設計內容還涉及被訪者的年齡、對旅游環境變化的感知、對旅游區環境的滿意度和景區旅游發展狀況等方面的調查。
調查問卷以當地常住居民為主,且青年人占多數。經調查,有61%的人認為在旅游區旺季環境質量“應該有變化但我沒有感覺到”。可見,旅游區居民對環境質量的滿意度是很高的,即使在旅游旺季。有約40%的人認為旅游區的固體垃圾在旺季是環境質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其次汽車尾氣占14%。有83%的居民認為旅游區植被狀況”好”,11%的人認為植被狀況”一般”。由此說明旅游區的綠化狀況還是不錯的。經實地調查,旅游區有固定的垃圾處理廠,每日按時按點有車拉送垃圾。居民對旅游區的垃圾處理滿意度約為77%。其次,對污水排放設施多數居民說“不了解,但都沒有給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對“日常環境也沒有帶來不好的影響”。
所以,即使在旅游旺季當地居民對旅游區的環境質量滿意度較高,近90%的居民希望旅游區游客“越多越好”。可見,成陵旅游區的生態環境容量應大于現在的游客接待量,旅游活動還沒有給環境旅游區的環境質量帶來惡化的狀況。
五、結論分析
1. 筆者實地調查,成陵的游客集中于從5月底開始到9月底10月初,旺季集中于7月和8月份。具體可參看下表:
從上表與所計算的日空間容量8410人次相比,旅游區的空間容量還未達到飽和;即使在游客最多的8月份,旅游人數達次也沒有飽和;同樣的旅游設施容量與實際接待的人次相比,也遠遠未飽和。而成陵旅游區的年接待量按2009年統計數據53.7萬人與所測算的年空間容量相比,也沒有達到飽和狀態。經筆者的調研發現,多數當地人反映成陵旅游區“留不住客人”。日設施實際接待量與其容量的測算結果相比也明顯呈現需求不足狀態。需要指出的是,因神泉風景區還處于開發階段,本為對神泉風景區的容量估算較為保守。所以本文對旅游區的日空間容量值的測算值偏小。但并不影響結論。
2.對于旅游生態環境容量通過問卷調查得出,當地居民對環境的滿意度較高,多數并希望有更多的游客來旅游。可見旅游活動并沒有讓居民有負面情緒,也未對旅游區的環境質量造成讓人不可接受的情況,顯然旅游地的開發還沒有達到飽和。
綜上,本文得出的結論如下:
(1)現在的成陵旅游區整體容量很大,旅游需求不足。
(2)成陵旅游區的開發潛力大,應進一步合理的規劃和開發。
(3)通過實地的考察,筆者發現雖然連接各個景點的道路設施完善,但是通往景點的公共交通工具稀少。在非旺季,除非打的,否則有些地方是很難到達。
針對以上結論本文提出觀點如下:其一,對成陵旅游區的開發不僅應當在廣度上下功夫,更應當在深度上下功夫。很多游客表示到成陵旅游主要目的是體驗蒙古族文化。成陵的蒙古族祭祀,那達慕大會等活動都是特定的節日。旅游區常年開放,吸引游客只靠特定的節日活動是不夠的。鄂爾多斯婚禮,蒙古族飲食文化,蒙古族的日用品,裝飾品等都可以作為旅游項目來開發。雖然上述項目在旅游區部分已存在,但很多人仍表示“留不住客人”。究其原因除景區管理欠佳,還有一方面本文認為是旅游區的定位不到位和開發的不合理。成陵旅游的有很強的季節性,使得大量資源閑置,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且,游客到旅游區多是以參觀為主,娛樂項目少之又少。因此,相關部門應深入挖掘成陵的文化底蘊,進一步合理開發成陵的文化旅游,以吸引更多游客;此外,由于成陵的植被覆蓋率很好,空氣清新,可將旅游區定位為適合四季旅游的休閑度假區,也可通過價格調節和增加適合季節的娛樂活動項目,來吸引更多游客。從而達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當地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其二,可通過增加交通工具的多樣性來解決到達性困難的問題。如騎馬,騎駱駝,乘坐勒勒車等具有蒙古特色的交通工具。
六、本文的不足與展望
首先,本文對日空間容量的測算所參照的空間標準是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得出的。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加深對空間容量的討論在此基礎上提出適合成陵旅游區的合理空間標準。
其次,本文對社會心理容量的研究是采用前人研究方法得出的。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從當地居民和游客兩方面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來綜合分析,并與實際測算的日空間容量對比,增加結論的準確性。
另外,本文針對當地居民的調查問卷只發放了200份,數量和準確定有待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 洋 高 峻:國外旅游容量研究進展[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6(6):103-108
[2] 沈蘇霞:淺談旅游區旅游容量的確定[J].消費導刊,2008(4):3
[3] 彭明勇:大型風景區旅游容量定量分析——以東湖風景區為例[J].商場現代化,2007(2):235-236
[4] 羅明義:旅游經濟學[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
[5] 蔣宗豪:黃山風景區旅游容量及相關問題研究[J].農村生態環境.1996,12(2):9-11,12
[6] 馬發旺 王秋兵 匡闐:沈陽世博園旅游容量研究[J].市場透視,2008(5)16-17
[7] STANKEY G H.Integrating wild land recreation research into decision making:Pitfalls and promises[J].Recreational Research Review,1981,9(1)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