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9年7月以來,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出現放量式增長,針對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爆發式增長現象,銀監會對信貸資產類產品可能蘊含風險進行規范,未來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將何去何從?
[關鍵詞]信貸類資產 商業銀行 銀監會
一、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背景分析
信貸資產類產品近年來火爆發售的主要因為以下幾方面,對于銀行而言,一方面,商業銀行有提高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信貸類產品可有效的使存量信貸資產出表,這給商業銀行發行信貸類產品提供了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也有意發行這類高收益的產品維護中高端客戶;此外,也正因為國內資本市場的風險繼續,銀行理財在2008年累積了較高的市場人氣后,繼續主打“穩健”牌,信貸資產類產品的風格是最為符合的。
對于信托公司而言,因其不能設分支機構,通過與銀行合作發行信托理財產品,既拓寬了其銷售渠道,同時也提高了資產規模。由于客戶、資金都是來源于銀行,因此在利益分配中處于弱勢,獲益比例大約為0.2%-0.3%。
最后,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通過信托理財,企業不僅在傳統銀行信貸融資渠道之外多了一種選擇,而且有可能獲得比銀行更低的利率,降低融資成本。通常企業通過信托理財產品獲得的融資,需支付的年利率為6%-7%,略低于目前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7.47%。
正是由于銀行、信托以及企業各方都通過銀信合作的信托類理財產品獲益,所以,信貸類產品熱熱鬧鬧、大受追捧。
二、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的政策監管
信貸類產品在2009年年初的發行量較少,這主要是受08年年底銀監會發布的《銀行與信托公司業務合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的影響,《指引》中明確規定:銀行不得為銀信理財合作涉及的信托產品及該信托產品項下財產運用對象等提供任何形式擔保。在此之前,銀行發行的信貸類理財產品中,部分理財產品有國家開發銀行或者其它商業銀行的擔保或者后續貸款承諾等,在國開行改制為商業銀行以及《指引》推出后,這類擔保條款將消失。
同2008年相同,監管層也于2009年年末對信貸資產類產品實施嚴厲的監管。年底,銀監會連發“三文”遏制銀信合作的井噴。2009年12月14日,《關于進一步規范銀信合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強調信托公司在銀信合作中的主導地位,并對銀信合作受讓信貸資產、權益類投資和政府平臺公司投資提出了規范要求。2009年12月23日,銀監會下發《關于規范信貸資產轉讓及信貸資產類理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銀行在開展信貸資產轉讓及信貸資產類理財業務時,應保證信貸資產是確定的、可轉讓的,以合法有效地進行轉讓或投資。此外,一份名為《關于加強信托公司主動管理能力有關事項的通知》也以征求意見稿的形式于近期下發。上述政策“組合拳”表明,監管層對銀行之間、銀行與信托之間的信貸資產轉讓模式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表態。
三、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的發展建議
1.發行數量應有所減少
市場傳言,監管部門將把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納入“表內監管”。那么,接下來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的發行會繼續升溫,還是納入“表內監管”之前的最后瘋狂?我個人認為短期內發行數量可能稍長,但長期來說必然會減少。
2.銀信合作模式或走高端路線
信貸類理財產品是銀信合作的一種創新模式,雖然由于政策法規的限制,目前發行量受到一定影響,但我認為,該類產品并不會從此沉寂,而是將變換一種操作模式,繼續“創新”的腳步。原先的模式是銀行發行理財產品的資金購買信托公司的產品,信托公司通過轉向購買這家銀行的信貸資產。銀監會新規規定,信托公司不能再購買同一家銀行的產品,因此現在的模式轉向了購買其他銀行的產品。也就是說,相對于原來的參與方,又多了一家或幾家別的銀行。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模式需要找另外一家銀行來參與和對接,因此交易成本相對來說比較大,其中最大的難題是,由于每家銀行的風險偏好不一樣,互換存量信貸涉及到對貸款項目風險的審核和信貸資質準入問題。這造成互換存量信貸在理論上行得通,但實際操作上難度大。
今年2月份發行的80多款信貸資產類產品中,20多款屬存量貸款,以A銀行購買B銀行存量貸款后包裝成理財產品的形式發行。這似乎表明,經過一段時間的政策消化后,銀行形成了行動上的默契。而用這種方式發售產品的,主要涉及的是大銀行。國有銀行和國有股份制銀行,他們對對方的信貸標準都比較認可。現在主要是對小的城市商業銀行,大行的要求比較嚴格,與小銀行互換信貸采取不做的措施。
3.預期收益率有望提高
為了吸引投資者,銀行應該適當提高預期收益率。
4.期限更趨于短期化
因為新增信貸仍能包裝成理財產品,存量信貸也逐漸找發行的變通之術,因此雖然目前信貸產品的發行量遠不及去年水平,但仍占據每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的半壁江山。由于今年國內資本市場動蕩愈加劇烈和頻繁,對于穩健型的投資者來說,信貸類理財產品的市場需求仍然很大。由于仍處于低利率狀態,當前發行的信貸產品,投資期3個月的,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約為2.5%,3個月至6個月的,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3.1%;6個月至1年的為3.98%;1年期的可達4%~5%,2年期的5%多,3年期的在6%左右。由于很多投資者存有較強的加息預期,因此現在多青睞短期的信貸類產品。現在多做1~3個月的信貸產品。
參考文獻:
[1] 張興勝 錢金葉:《人民幣理財產品“熱銷”的冷思考》 [J],中國城市金融,2005年03期
[2] 駱 雨:《人民幣理財產品并非投資良機》 [J],金融經濟,2005年03期
[3] 孫 飛 陳 兵 蒲 實:《中國個人理財業發展探析》[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