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資助: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09YJC790063;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A200905
[摘 要]技術標準作為技術創新鏈條中的重要環節和當今各國高新技術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對其主導權的爭奪,其實質已發展成為國家之間對國際市場利益的分割。通過對各國在技術標準研發過程中所采取的技術進步策略模式分析,探尋其演化本質,總結其優缺點,為技術后發國家的技術進步策略的選擇提供參考。
[關鍵詞]銀行股 股價 相關性
一、自組織進化模式
基于技術標準的技術進步策略演化模式,其機理近似于一種自組織機制。多西(G. Dosi)把自組織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在原有范式中的自穩定過程和新舊范式交替出現時表現出來的自重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經濟力量、機構組織、市場和其他社會因素等共同起著“選擇裝置”的作用。在策略的演化過程中,主要表現為新舊兩種基于技術標準的技術進步策略效應的比較,因此,選擇裝置首先選擇“突變方向”,然后以一種達爾文主義的方式選擇突變途徑,即主導的技術進步策略,基于路徑依賴,進行一種強選擇的進化活動,這是一個試圖說明技術進步策略具有連續性變化和非連續性變化的動態過程模式。
自穩定過程是指在由原有的基于技術標準的技術進步策略指導下的一系列技術標準引進或自主創新活動。即在分岔以前,某一主導技術進步策略具有累積性和連續性的特點,通過自穩定過程來實現技術進步策略的自組織進化。而自重組過程是指,新舊主導的技術進步策略交替下的路徑選擇活動,即高于臨界狀態時,系統失穩出現分岔以后,一種新的主導技術進步策略對原有技術進步策略的取代。如國外專利費用的提高使得我國選擇技術標準的自主創新策略來取代技術標準引進策略。這種非連續性使得技術進步策略的演化過程由于某一隨機漲落而使未來發展情況無法預測,只有通過環境選擇機制的非線性放大作用成為巨漲落,才能實現主導技術進步策略的轉化,從而實現通過自重組過程來實現技術進步策略的自組織進化這種自組織的自然選擇模式多見于兩種類型的國家,一種是技術早發型國家,由于其科技實力的強大,一直處于世界科技創新的最前端,因此,它們必然通過自組織機制選擇自主創新策略;另一種是科技實力最不發達的國家,自主創新能力極低,而只能采用引進策略。這兩種類型國家的技術進步策略表現為自組織的自然選擇。
二、人為選擇模式
這種人為選擇模式與自組織的自然選擇模式恰恰相反,技術進步的每一個環節都有人為干預的痕跡。這種情況多見于具有一定創新能力,但科技實力相對于技術早發型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的國家。這類國家往往在每一次技術創新中都面臨著兩難選擇,要通過成本與收益的考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分析,來決定是選擇引進策略還是自主創新策略。
如前文所述,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競爭形式已經從技術競爭轉變為爭奪技術標準主導權的競爭。如果單純一項技術,是引進還是自主創新,可能引發的成本與收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差別還不是很大。因為單純一個技術項目的策略選擇的失誤還可以通過其它技術項目予以彌補。然而,對于技術標準來說,由于其所具有的極強的網絡效應和路徑依賴特性,一種技術標準的引進,就意味著整個產業都選擇了這種技術標準,再加上技術標準的代際性,會導致整個產業都會沿著這一技術范式產生路徑依賴。而選擇技術標準的自主創新又缺乏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正是由于這種外部因素的影響,所以,每一種基于技術標準的技術進步策略的選擇,都摻雜著人為的選擇,而并非是一種自組織進化。
人為選擇模式,可以有效地防范市場失靈。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私人的帕累托最優并不意味著整個社會的帕累托最優。每一個廠商選擇了對自身能夠產生收益最大化的選擇,并不意味著整個社會的收益最大化。例如,在當今標準競爭時代,每一個廠商都選擇成本較低的技術標準引進策略,那么整個產業甚至整個國家都將陷入對國外技術標準的路徑依賴,其結果只能是付出高額的專利使用費,甚至是在高額專利使用費的壓迫下使得企業倒閉,產業消亡。中國的VCD產業慘痛的教訓就是對這一結論的最好詮釋。
三、自組織進化和人為選擇相結合的模式
以上所分析的基于技術標準的技術進步策略的自組織自然選擇模式和人為選擇模式兩種情況,屬于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出發的兩種極端情況。現實的經濟生活中,完全符合這兩種情況的案例極為少見,而更多的是表現為兩種情況的結合。即自組織的進化模式也摻雜著人為干預的因素,而人為選擇模式還有自組織的自然選擇的機制產生作用。
兩種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其合理性在于:首先,可以規避完全依靠自組織,即所謂市場決定論所帶來的路徑依賴,如歐洲國家在1G中,各國同時開發自己的技術標準,多種標準共存于市場中,兼容性極差,導致模擬信號技術的頻譜資源利用效率極低。還有一個更大的缺陷就是無法提供在歐洲各國之間的漫游服務,最終導致每一種技術標準和市場規模都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歐洲各國在2G的開發中更多的采用了政府的間接管制,通過構建技術聯盟,使成員廣泛參與其中的開發,最終成功的推出了GSM(Global Standar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標準,使歐洲在2G市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次,在技術標準的引進與自主創新策略選擇中,可以通過其自組織機制有效的避免行政干預所帶來的競爭效率的缺失。美國司法部最終沒有對微軟進行拆分,而承認其Windows操作系統的合法壟斷地位,正是緣于其深信在市場力量推動下產生的主導技術標準能夠保證國內標準秩序的均衡發展。
因此,無論是自組織的自然選擇模式,還是外部因素影響的人為選擇模式,可以說都是各有利弊。各國在技術標準引進與自主創新策略的選擇中要認真權衡,要充分利用這兩種機制的有利方面,以選擇更適合于本國的技術進步策略。
參考文獻:
[1] 葉金國:技術創新系統自組織論.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2] S. Fehr:The Neural Basis of Altrusitic Punishment. Science.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