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企業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戰略風險、經營管理風險和作業風險,很可能導致企業費用和損失的發生,制約企業的生存、發展和獲利能力,企業風險管理越來越來成為一個倍受關注的焦點問題。在企業風險管理這一系統中,企業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公司治理及組織運營中的地位日趨突出。本文在分析了內部審計與企業風險管理的關系的基礎上,分析內部審計運用于企業風險管理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企業風險 風險管理 內部審計
在二十一世紀的前十年里,伴隨著國內外管理舞弊案件頻發、金融風險及不良資產問題爆發,引起了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公司治理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而公司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風險的管理,公司治理的重要任務就是根據金融資產的風險特性和風險程度,貫徹“合規為先,風險為本”的經營理念,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化解風險。企業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對風險管理工作的監督和評價。
一、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關系
1.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部分,與風險管理密不可分。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聯系日趨緊密。在制定內部控制政策,或評估特定環境中內部控制的構成時,企業決策層應對諸多風險管理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內部審計,其工作重點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除了關注傳統的內部控制之外,更加關注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審計目標與公司最高層的風險戰略連接在一起,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塒當前的風險分析,確保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使用適應風險管理原則的審核過程;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不僅是測試控制,分析、確認、揭示關鍵性的經營風險,才是內部審計的焦點。
2.對企業風險管理進行監督和評價是內部審計發展的必然要求。內部審計的范圍延伸到風險管理和公司治理,內部審計以內部控制作為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以對組織風險的評估與改善作為目標,旨在增加企業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風險管理已發展成為內部審計的一項重要內容。內部審計的建議更加強調風險的規避、風險轉移和風險控制,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提高組織整體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3.內部審計介入風險管理具有獨特的優勢。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組織結構中享有獨特的位置,能夠客觀地、從全局的角度管理風險,使其在風險管理中發揮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內部審計師更了解組織的高風險領域,會計信息系統提供的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是內外部激勵機制正常運行的前提條件,而有效的審計監督制度是確保這一前提條件實現的關鍵,因為:外部審計對公司財務報表進行的審計,僅對其公允性發表審計意見,從而起到增強會計信息可信性的作用;而內部審計處于公司內部,對于公司內部控制、管理經營活動、風險管理都有透徹深入的了解,與外部審計人員相比,內部審計對公司治理發揮的作用在層面上更為深入,在范圍上更為廣泛。
二、內部審計運用于風險管理中應注意的問題
1.建立科學的企業組織結構、理順內部審計管理體制。要使得內部審計機構能夠有效的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發揮作用,必須建立適合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發揮作用的組織結構,使得內部審計機構既能參與到風險管理過程,又能獨立行使職權。同時,還應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保障風險信息及時完整的傳達到內部審計機構。
2.樹立全新的審計監督理念,提高實行風險導向審計的審計人員的素質。樹立內部審計大局觀、總體觀。傳統的管理將注意力放往個別控制系統和經營機制上,而現代管理則強調總體管理概念,把總體管理控制系統與組織的長遠目標聯系起來;把一旦達不到目標,與可能發生的風險聯系起來。樹立全新的審計監督理念,實現兩個方面的轉變。第一,要實現合規性審計監督向風險性審計監督的轉變。第二,要實現事后監督向事中、事前監督的轉變,內部審計應積極探索,變被動為主動,防患于未然,提高監督效能。
3.建立適合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審計程序。傳統的標準化審計程序存在很大問題,一是不能對癥下藥,沒有貫徹風險導向審計思想;二是實施內部審計很多時候都是從財務資料人手,而很多的財務人員都系統學習過審計,或長期有與各種內外部審計打交道的經驗,傳統的、標準化的審計程序被他們所熟知,他們從自身角度考慮,可能會預先設置一些障礙和防范措施,而使得內部審計人員無法突破。審計測試程序個性化就是為了克服傳統審計測試的缺陷,針對不同的風險領域,采用個性化的審計程序。筆者認為,在對企業風險管理審計過程中,可實施以下程序:
(1)可通過詢問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和內部其他相關人員、分析程序、觀察和檢查等風險評估程序實施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內部審計人員應當了解被審計單位的行業狀況、法律環境與監管環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審計單位的性質、會計政策的選擇和運用、經營目標、戰略以及相關經營風險、以及財務業績的衡量、評價和內部控制等。
(2)關注重大錯報風險。作為風險評估的一部分,內部審計人員應當運用職業判斷,確定識別的風險哪些是需要特別考慮的重大風險。應當重點考慮下列事項:①風險是否是舞弊風險:②風險是否與近期經濟環境、會計核算和其他方面的重大變化有關;③交易的復雜程度;④風險是否涉及重大的關聯方交易;⑤財務信息計量的主觀程度,特別是對不確定事項的計量存在寬廣的區間;⑥風險是否涉及異常或超出正常業務范圍的重大交易。
(3)實施控制測試程序。實施控制測試的目的是為了測試企業內部控制的設置和運作在防止、發現并糾正認定各個層次的重大錯報方面的運行有效性。
(4)實施實質性程序。實施實質性程序包括對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的細節測試以及實質性分析程序,目的是為了發現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
目前,我國內部審計一般尚未與公司治理相結合,成為公司治理的有機部分,對風險管理也不夠關注。為此,要逐步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明確企業外部和內部的委托代理關系,培養管理者的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形成內部審計的需求市場,為內部審計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同時,要順應內部審計科學發展的客觀規律,在實踐中有意識地推動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的結合。作為內部審計人員,我們應該及時把握機遇,善于迎接挑戰,以實踐成果取得企業的信任,發展內部審計,使內部審計工作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