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匯率可以被看作是一國貨幣的價格。所以,一國貨幣是否穩定關系到國內外的經濟發展。人民幣升值是關系我國經濟內外平衡的重大問題。而人民幣匯率變化又是諸多經濟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本文主要分析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從而提出幾點對策。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 經濟發展
自1994年以來,我國改革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外匯管制,取消了官方匯率,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單一浮動匯率制度。這標志著人民幣匯率變動主要由外匯市場供求來決定。而人民幣匯率之前采用的是盯住美元的做法,加上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預期,導致大量境外熱錢涌入中國,加劇了我國外匯儲備問題。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的匯率重新調整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一、人民幣升值對經濟的影響
1.對進出口行業的影響
出口是拉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近年來,我國貿易出口額持續擴大,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基本穩定在20%左右。人民幣升值以后,這類出口企業成本會相應增加,而企業為了平衡利潤,不得不提高產品的出口價格,這就使得原有的價格優勢喪失,削弱了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進而導致企業利潤空間壓縮。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民幣升值也可以迫使一些出口企業更新技術,提高生產率,從內部降低企業生產成本,進而提高產品競爭力。
對于進口行業來說,人民幣升值短期可以使得企業能在采購原材料上節省成本,擴大企業的利潤空間。但是,發展經濟學領域的許多研究顯示,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出口能力是影響進口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出口較多的國家通常進口的規模也相對較大,缺乏出口能力的國家同時也缺乏進口能力。因此,從長遠來看,人民幣升值,會導致我國出口規模下降,外匯收入不斷減少,從而削弱了進口潛力,進而延緩我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進程。
2.對外商直接投資(FDI)的影響
自入世以來,我國逐漸在世界經濟的舞臺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吸引了大量外商在中國直接投資。據海關統計,截止2007年,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值12549.28億美元,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57.73%。外商直接投資已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人民幣升值會吸引大量的國際熱錢涌入我國,增加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進而影響外商生產基地的轉移。其次,人民幣升值增加了外商的投資成本。我國憑借其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但是人民幣升值會使得外商投資的企業的人力成本上升,也會增加其投資建廠、購置設備的固定資產成本,進而影響其投資規模和投資周期。再次,外商直接投資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國廉價的勞動力優勢和我國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而人民幣升值,會嚴重削弱外商投資建廠的成本和產品優勢,而外資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中相當一部分又是面向國際市場的,人民幣升值會影響這類企業的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市場占有率。
3.推動房地產和股市價格虛高,加大宏觀調控難度
我國外匯儲備除了巨額貿易順差、外國直接投資和外國貸款等組成部分外,還有一項就是對人民幣升值預期涌入的境外熱錢。2008年年初境外熱錢超過了500億美元,2009年年初超過1000億美元。
熱錢的涌入,使央行以外匯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礎貨幣相應增加,貨幣供應量增加過多,同時令利率工具難以使用,加大了我國宏觀調控的難度。人民幣升值又容易造成大量的外匯占款,人民幣升值的同時,我國巨額的外匯相應地卻在縮水,資金使用效率不高。這樣對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引發了大量的熱錢涌入。這些資金并沒有投資在實體經濟上,而是尋找其他投資機會。而房地產市場和股市滿足了這些資金的投資需求。這些境外投資者一方面憑借人民幣升值,獲得了相應的收益,另一方面,大量資金涌入房市和股市,推高了這類資產的價格,影響了我國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造成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而股市因為熱錢的涌入,使很多上市企業的價值被高估,形成了股市的虛擬繁榮。
二、對于人民幣升值的幾點建議
1.調整產業結構,出臺相關優惠政策
人民幣升值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對人民幣升值的負面效應,政府應該積極調整宏觀經濟政策,針對我國經濟結構中最為脆弱的環節,實施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外貿和產業政策,減小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另外,政府要發揮宏觀經濟的調控和引導作用,對出口企業給予政策上的扶持,提高出口退稅額,增加產品出口補貼,以此來恢復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調整外資稅收政策,提高外資利用水平,促進對外貿易的平衡發展,減少與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摩擦,化解人民幣升值壓力。
2.依靠技術進步,優化產品結構,增強出口企業國際競爭力
人民幣升值雖然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我國出口企業應該以此為契機,調整產業結構,推動技術的更新換代,優化出口產品的質量,加大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與附加值。企業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加強成本的控制,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同時進行生產技術的變革,實現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轉型。
另外,我國必須調整貿易結構,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加大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完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體系;同時加快技術引進,然后利用已有技術再創新,以此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積極調整投資結構,不僅要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還要支持從境外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外資產業和地域的優化布局。
3.加強對資本項目的監管
鑒于國際熱錢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政府需要實施一系列的監管措施,對資本流出和流入進行均衡管理,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改進監管方式和手段,加強對短期資本流動監控,防范國際投機性資金流入,以此維護經濟穩定和金融安全。
參考文獻:
[1]張 潔:人民幣匯率升值的負面影響及緩解措施[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5,(4)
[2]王偉旭 曾秋根:人民幣匯率的變革選擇[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4
[3]常春鳳 歐陽麗:國際游資涌入我國的原因與對策[J].山東經濟,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