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歷翻到2010年2月13日,除夕之夜,我正坐在電視機前,欣賞年夜大餐——春節聯歡晚會時,禁不住想起了一位歌者,2009年除夕,他與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偉同臺高歌“嘩啦啦的黃河水日夜向東流”,他那激情澎湃的歌聲征服了觀眾,贏得了熱烈、持久、由衷的掌聲。
他從東北黑土地走來,走上了《星光大道》,走進了《春晚》,走進了《鄉約》,他成明星、成大腕、成紅人了。這位50多歲的農民漢子,他在動情時會當眾灑下激動、興奮、幸福、感恩的熱淚,但更多的時候,他總是將孩子般純真、陽光的笑臉奉獻給觀眾。
他就是馬廣福,他的走紅是必然的,他那純真的感情和農民本色為自己的演唱夯實了基礎,奠定了基調。他的歌聲純真質樸得就像他的服飾、他的笑臉、他的話語一樣,句句是真,字字含情,不含任何雜質,想不打動觀眾都難。他的成功再次雄辯地證明了“藝術來源于生活”這一真理。
馬廣福之所以能一路走紅,迅速在觀眾心靈深處扎根,關鍵就在于他的本色和純真(簡直可愛得有些天真)。他胸無雜念,沒有奢求,甚至唱歌連出場費都不要,不像某些所謂的明星,不在藝術的開掘、修煉、提升上下功夫,卻一味在包裝上作文章,本末倒置,裝腔作勢,嘩眾取寵。馬廣福口口聲聲稱自己是一個農民,他時時刻刻想的是他的莊稼,他的身上集中展現了中國農民的優秀品質。馬廣福身上保留了藝術中最可貴、最質樸的東西,他普通得就像黑色的泥土一樣,但是正是這片黑土地造就了他質樸的風格。他的出現,為忸怩作態、矯揉造作、心浮氣躁、急功近利、丑聞百出的歌壇吹進了一股清風,絲絲縷縷,沁人心脾。
有時候,其實成功并不難,只要我們保留了人性中最本真、最質樸、最善良、最原始、最從容、最淡定、最安分的那些東西,成功就已經與我們牽手了。
特別是從事藝術活動的人,不論自己的機遇多么好,天分多么高,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真實、本色。因為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必須服務于生活,否則只有死路一條。通觀古今中外的藝術史,所有的經典作品都是扎根于社會、扎根于生活、扎根于民族土壤中的。
馬廣福樸實得有些“土”,純真得有些“傻”,但卻“土”得自然,“傻”得可愛,他的歌聲不僅給人帶來了藝術的享受和愉悅,而且給人以精神的力量和心靈的洗禮。他渾身充滿青春,充滿活力,充滿激情,充滿陽剛,充滿自信,充滿執著,充滿癡迷,充滿真誠,他把對土地的那種深厚感情用到了唱歌上,想唱就唱,高興就唱,田地當舞臺,莊稼作聽眾,用歌聲給耕作伴奏,靠耕作升華歌唱。
在流星弱化明星、技術弱化激情、俗氣弱化底氣、索要掌聲弱化贏得掌聲的今天,馬廣福的走紅確實是必然的。只要他能在各種腐蝕和誘惑面前保持個性,堅守純真,淡然處之,從容應對,他一定會走得更穩,更遠,更好。
(編輯子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