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東西伯利亞地區“漁人一那乃族”而命名的那乃皮革(Nanai Leather),原料來自鮭魚皮,皮革的早期原料曾是魚肉罐頭工廠的廢品。那乃即赫哲,是俄羅斯南部人口數量最多的土著民族,是一支跨境民族,主要生活在遠東聯邦區烏蘇里江江口以下的黑龍江(俄羅斯稱為阿穆爾河)兩岸地區。捕魚和狩獵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來源。赫哲族人喜愛吃魚,尤其喜愛吃生魚,這一習俗沿襲至今。他們以殺生魚為敬,衣服也多半是用魚皮、狍皮和鹿皮制成。用魚皮做衣服也是赫哲婦女的一大特長,故歷史上赫哲人叉被稱為“魚皮部”。魚皮制作工藝是赫哲族及其先民等古代民族共同創造的特殊工藝,也是行將失傳的歷史悠久的古老手工藝。
現今,由于材料的環保性、可回收’性以及無污染性,鮭魚魚皮作為一種新穎的皮革原料已經得到了歐洲的產品制造業的廣泛使用。德國的那乃皮革則是開拓這一領域的先驅。那乃皮革的制造最初始于2006年,當時,霍爾格,海恩(Helger Hain)成立了鮭魚皮革股份有限公司,他們著重于歐洲市場鮭魚皮的制造和研究,以及鮭魚皮在產品方面的應用。在以往皮革制造工藝的研究基礎上,那乃皮革公司對于鮭魚的組織構造特點進行了較細致的研究,獲悉了鮭魚皮基本構造及其特征。在無鉻的鞣革過程,以及對于對魚皮制革的氧化 還原漂白褪色和涂飾、如伺最大限度地顯現魚皮特有的鱗紋特征等方面做了改進。他們建立了新式的魚皮的開剝方式、脫鱗、軟化、鞣制和復鞣以及染色過程。在魚皮制革工藝研究中盡可能采用清潔新技術,如針對魚皮的特點采用了少硫浸灰、無污染的漂白褪色方法以及分步加脂等新技術,使魚皮制革的污染顯著降低,實現了魚皮制革的清潔化。
傳統與現代的魚皮制作
傳統的魚皮技藝包括剝魚皮、干燥、熟軟、拼剪縫合、藝術修飾等一整套加工過程。首先需要熟制皮子。熟制皮子包括十多道工序。工藝人以竹器獲取魚皮,這樣便不會刮破損傷皮子。通常采用三、四尺長的鮭魚、皖魚、鯉魚、鱘魚等,將魚皮完整地剝下來,晾干去鱗。魚皮取下后經過風干變硬,用刮刀整理,再用特制的熟皮工具反復捶打、揉搓,直至像棉布一樣柔軟,成為熟皮子,最后用各色野花染成彩色。其次是縫制魚皮??p制魚皮的針用魚骨做成,線可以用動物的筋,或者用魚皮切成細絲搓成。由于魚皮的大小有限,在剪裁上要充分考慮魚皮自然色彩的搭配以及魚皮接口的對稱性,每一件作品都需要反復多次的拼料。魚皮縫制的整個過程必須全部手工制作。由于魚皮材料不同于棉布、絲綢,質地厚而硬,每一針扎下去都要用力才能扎透。一身魚皮衣褲則需幾十條魚的魚皮。魚皮褲、魚皮鞋樣式無男女之分,衣服則男女有區別。
德國那乃皮革建立了不同以往的新式魚皮開剝方式、脫鱗、軟化、鞣制和復鞣以及染色過程。首先,將赫哲魚皮去肉,進行皮革的大小分類。和牛皮或者其他動物的皮革比起來,蛙魚皮的規格要小得多。鮭魚的魚皮在制革刮肉的過程中,被削去了無用的一些組織。那乃皮革用一種專門的機器剝落魚皮上的組織,這種機器可以剝落魚皮上90%的魚肉及組織剩下的10%需要經過人工剝落。在刮肉過程結束后將鮭魚洗凈,用油脂涂抹在鮭魚表面,以減少魚腥味,同時去掉鮭魚的魚鱗。之后用鹽水對魚皮進行淬火冷卻,即將魚皮放入水中快速降溫。這樣,魚皮上的氣孔才可以收縮,以便為之后鞣制魚皮做準備。
鞣革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魚皮被放置在一個特制的木桶中,經過這一過程,一些沒用的表皮層和皮膚組織被破壞或者松散,因此在鞣革時可以毫不費力地剝落不需要的組織。
鞣革過程可以細分為三個過程:在預鞣過程中,魚皮組織處于腫脹的狀態,所以皮革可100%吸收制革原料。那乃皮革的鞣革是利用蔬菜原料,例如栗樹樹皮的提煉物和汁液制。再鞣革這一程序可以使得皮質變得柔軟,豐厚,易著色,穩定。為了儲藏和之后的步驟,已被鞣制的皮革需要進行除溫處理,即對皮革進行干燥。皮革經由一種包含兩層膠合板壓制的特殊機器處理,之后就可以晾在網格上進行風干了。干燥是物理化學過程。濕革在干燥過程中繼續發生鞣制作用,同時使革內的油脂與革纖維的結合更為牢固。濕革的干燥過程也是皮革纖維結構的最后定型討程。干燥工序對于皮革的豐滿、彈性和粒面細致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由于那乃皮革被用作各種產品的制作,其中包括服裝、手提包、首飾、珠寶、皮鞋等。因此,根據皮革類型,加工者將會采用水溶性的紡織品染料將鮭魚皮染色。重要的是,在鞣革過程中若使用天然的植物原料,便不需要經過額外染色處理。著色后,皮革形成一層顏色鮮艷而有光澤的薄膜,使成革不易玷污且易于保養。通過涂飾還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皮革粒面傷殘程度,提高出裁率。涂飾劑的主要成分有著色劑、光亮劑和固定劑等,那乃皮革采用刷涂的涂飾方法將皮革著色。
皮革制造后期的步驟包括:鏟軟、打底、防水一性的加工處理、皮革表面加工或修飾。鏟軟是用鈍鏟鏟刮革的肉面使革柔軟的操作。鏟到使革纖維松散,特別是要鏟展皮革在干燥后皺縮僵硬的周邊,使整張皮革變得順利展平,適應后續工序的進行。為了得到更加柔軟的皮革,將皮革放置在一個旋轉的大桶中,旋轉的摩擦力會使得皮革變得越來越柔軟。在打底過程中,皮革的表面會經由一種特殊的粘合劑加工處理。根據訂購者的不同需要,那乃皮革會被定制成光澤度很高的皮革材質,或者表面無光澤的、亞光的材質。有特色的、未經染色的絨面革制造出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比如有凸起花紋的、如同浮雕效果的魚鱗口袋。未成型的那乃皮革表面會被涂抹和覆蓋上一層防水溶劑,那乃皮革便具有了防水特性。
環保、無污染的珊代魚皮風尚
赫哲族的魚皮制品具有天然的魚鱗花紋,形成的圖案畫面色彩斑瀾,具有強烈的漁獵民族特有風格。意境深沉幽遠,非常具有立體感和動感。魚皮制品種類豐富、既有體現赫哲民族風情的,如復古魚皮服飾、魚皮圖騰臉譜系列等魚皮制品,也有融入漢民族民俗文化元素的魚皮工藝品。魚皮服飾圖案特有的色彩和肌理依順魚皮特性,充分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材美”觀念,漁獵文化的特色 美麗復雜的云紋圖案被赫哲族視為吉祥的象征。
那乃皮革繼承了赫哲民族傳統的皮革工藝,從久遠的技術中得到了啟迪。對于那乃皮革來說,每一只鮭魚的皮都是獨特而唯一的,比起任何一種皮革原料,更加完美、動人。那乃皮革采用植物鞣革,對生態環境沒有造成任何危害,因此,這種方法不僅比其他制革方法更環保,而且是無過敏性的。這種環保的制造方法采用樹皮或其他的對自然人體無污染的有機原料,比起一些對制造工人有害的,使用者敏感的,應該被廢棄掉的化學成分鞣革法,諸如甲醛鞣革法等,益處顯得尤為突出。植物鞣革法的另一點好處在于,它保護了魚皮本身的結構和自然色素,使得那乃皮革在色澤上顯得更加自然,經久而不褪色。
那乃皮革的尺寸、顏色和精加工的樣式,隨著客人的需要而改變。德國設計師們運用那乃皮革作為設計原料,并將新作品于2010春夏柏林時裝周上展出。其中的一套作品被設計師命名為“一場西伯利亞冰島的婚禮”。這套作品中性十足,緊身夾克與寬松的襯衫搭配著一件色彩鮮艷、花紋別致、質地柔軟的緊身胸衣外套、凸顯了女性的魅力。從家具設計、珠寶設計到鞋類和文具的制造生產,那乃皮革都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設計師們希望這種新穎別致、環保耐用的新材料可以在今后更多地發揮所長,為人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