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電視劇市場有哪些熱點,
電視劇制作和播出出現了哪些變化?
下半年,電視劇市場在生產、采購、播出等方面會呈現哪些新跡象?
哪類題材會比較集中?
就此,《綜藝》對國內多家制作機構、播出機構進行了摸底調查。
衛視競爭“馬太效應”加劇 《三國》引領名著效應
電視劇市場的1-4月,CSM媒介研究數據顯示,受主流觀眾青睞的“現代都市情感劇”依舊慣性統領熒屏。及至5月,精品大劇開始紛紛登場,《三國》《手機》成為分水嶺。
“2010年是中國電視劇市場的‘名著年’。”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苗棣說。苗棣認為,目前電視劇內容沒任何變化和創新,自電視劇《潛伏》走紅以來,2009年下半年開始,諜戰劇數量高居不下,但水平距離《潛伏》“似乎差得不止一點半點”。
北京小馬奔騰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影視部副總經理李立功認為,2010年前期是觀眾的一個收視疲憊期,即對去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諜戰、年代革命題材后的新視覺需求的形成階段,“2010年將是四大名著‘一枝獨秀’的一年。”此外,展現家庭情感的輕喜劇表現不俗,比如《老大的幸福》以及《媳婦的美好時代》。李立功對此表示贊同,“這兩部劇在‘名著時代’到來以前,算是值得一提的。”
苗棣表示,現今新《三國》已經在安徽、江蘇等四家衛視播出,接下來的新版《紅樓夢》將成為電視劇市場的最大熱點,引起巨大的爭論,這股“紅火”將從6月的各地面頻道燃燒到8月份的衛視頻道,“《三國》引領了上半年市場,《紅樓夢》的播出將跟以往一樣,會有很多人拍磚,也會有很多人看。原因在于名著的效應,兩年前的‘紅樓夢中人選秀’也造成了一定話題。這部劇大概40集左右,播20天,再持續炒到9、10月份——2010年也就快結束了。”
具體到電視臺的采購行動,中央電視臺影視部主任汪國輝表示,央視2010年電視劇采購資金在10億元以上;浙江廣電集團副總裁程蔚東表示,浙江衛視的創收里,1/4的資金用在了電視劇的采購和拍攝,2010年將達到4到5億元……苗棣認為,衛視對內容的競爭加劇導致“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有經濟實力的電視臺肯花大價錢購買內容——當然價格的提高對制作行業不是壞事,有能力的大公司會繼續高投入,使產品的整體質量有提高,但經濟實力弱小的電視臺和制作單位會越來越難過。”
《三國》飆高發行價碼 名著大劇引領市場
5月,電視劇市場迎來了2010年的第一次“井噴”。安徽、江蘇、重慶和天津四家衛視以單集180萬元的價格,共同將晚間黃金檔打造成了“《三國》劇場”,收視、聲勢一時無兩。北京、東方、浙江、深圳衛視雖然選擇以售價每集160萬元、由陳道明、王志文聯袂的《手機》對陣,卻終未能撼動投資額1.55億元的《三國》的王者地位。
去年,《我的團長我的團》每集百萬的售價還被稱為“天價”,今年看來倒像是炒作的媒體沒見過大世面。有跡象表明,大劇巨制瘋漲的價格也不會到《三國》《手機》為止。
據悉,即將于9月登陸北京衛視、安徽衛視的新版《紅樓夢》投資額是1.18億元,按50集片長計算,每集光成本就已超過200萬元。而四大名著的另外兩部——明年8月將播出的《水滸傳》和尚在拍攝中的《西游記》的投資額度分別為超過1億元和1.3億元。可以想見,過百萬的每集售價也是保守預計。
“名著”們如此高昂的售價,購入“巨制”的衛視能否收回成本?
就《三國》而言,四家衛視已盆缽滿賺。據了解,開播前,幾家衛視通過廣告招商,基本上都已收回了購買《三國》版權的成本。安徽衛視一工作人員表示,插播廣告3月即已售罄,單劇贊助1000萬元,回報應該可以過億。而從記者追看的天津衛視《三國》來看,其插播廣告比較開播時也有增加。而參與投資、購入《紅樓夢》的北京電視臺的影視劇中心主任趙彤表示,“《紅樓夢》廣告招商挺不錯,盈利前景很樂觀。”
除電視版“四大名著”外,已在地方臺播出的《美人心計》首輪每集也賣出了140萬元,湖南衛視5月獨播的《楊貴妃秘史》買斷價每集120萬元。當然,這兩部電視劇的收視率成績也很好看。
“不同的劇有不同的要求。”李立功表示,“如果我們一部劇投資為1500萬元,賣到1500萬元就是‘保本’,因此我們每部劇至少要有30%的利潤才行。”據李立功介紹,小馬奔騰每部常規劇要保證50%的利潤,從近些年來的發行情況來看,質量稍好的電視劇的利潤都可達到50%以上,如《我的兄弟叫順溜》《歷史的天空》《甜蜜蜜》等。“但像《三國》這樣大投資的電視劇,是必須要100%利潤的,當然,它也能夠做到,這就是大劇效應。”
“電視臺購劇競爭促進價格提升,整個電視劇制作業也有資金注入,對產業發展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也有電視臺不冷靜,盲目進行資金投放的行為,給電視行業發展造成隱患。”趙彤表示,“電視劇方面,我們在探索自己的發展方式,支持制播分離,購買、定制、自制都會有。”
雖然因5月1日實施的限播令制約,電視劇播放總量有所減少,但多家衛視購片部門負責人均表示不會因此減少購片預算,大家對精品好劇的熱情不減。安徽衛視宣稱拿下了全部四大名著的首播權,天津衛視和重慶衛視也表示已經取得《水滸傳》和《西游記》的首播權和《紅樓夢》的二輪播出權。
“限播令對北京衛視沒影響,集數、格局都不變,上不封頂,臺里的支持力度一如既往,只要是好劇都可以投入。”趙彤說。“限播令就其效果來看是好事,電視播出與內容生產整體有序,部分遏制了資源浪費,電視臺的內容也更加多元。”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幸表示。
不過,大劇畢竟高風險,每家電視臺購買的電視劇版權只能保有1-2年,首播之后,購買二輪三輪的眾多電視臺隨后跟風而至分流受眾。把寶都押在首播上,其結果很可能是為他人做了嫁衣。或許這也是下半年一些實力衛視引領自制劇大潮的原因。
自制劇“雙刃劍”
5月24日,湖南衛視《娛樂沒有圈》(《像傻瓜一樣去愛》)拉開了2010衛視自制劇播出的序幕。去年在罵聲中狂賺收視率的《丑女無敵》和《一起來看流星雨》顯然讓芒果臺信心高漲。在其下半年計劃中,還有近10部自制劇,包括《一起來看流星雨2》《新還珠格格》《丑女無敵4》《麻辣女主播》《新傳聞中的七公主》《小時代》等都在排隊等候,其中新版《還珠格格》號稱投資過億。
除了湖南衛視,加入2010自制劇戰團的衛視還有江蘇衛視、東方衛視和浙江衛視等。江蘇衛視執手“海巖”,自制翻拍其生死戀三部曲《玉觀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和《永不瞑目》,其中《永不瞑目》投資額8000萬至1億元;東方衛視推出由王珞丹、李彩樺、陳慧珊、葉童等主演的《杜拉拉升職記》《網球王子3》和《加油優雅2》等;浙江衛視更高調投資8000萬元拍攝4部自制劇,除了投資2000萬已殺青的《愛上女主播》,還有《歌舞青春》《我的野蠻女友》等。
“與其搶首播弄得頭破血流,不如自己制作電視劇——既可控制成本、掌控資源、擁有版權還能保證獨播。”湖南衛視一員工一語道破電視臺自制劇緣由。
不過,有幾位采訪對象對電視臺自制劇表示了質疑。“大凡好劇幾乎都不是電視臺自制的,正如好電影大多不是電影廠自制的一樣,而制作能力的培養不是旦夕就能解決的,救不了眼前之急。電視臺的本分是播出平臺,應該做好上游內容提供商與下游產品(如衍生品)生產商中間的樞紐角色。自制應該是自己控制而非自己制作。”李幸說。
李立功的表態意味深長,“電視臺都說電視劇價位高,要自制劇。其實我們的劇并沒漲價。編劇薪酬、演員薪酬,其他的制片費用……甚至油價都在提高。電視臺的自制劇可以隨意加廣告,但我們就不行。電視臺自制劇對制片公司來講,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我們只能提高自己作品的品質,在故事性、表演上提高,但沒法增加自己的植入廣告,這是一個‘度’的問題,植入廣告對于制作公司來講,收入也是微乎其微的。”
“對于真正靠電視劇吃飯,視之為安身立命本錢的制作公司來講,這個‘度’的言外之意是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對電視臺來說,自制劇固然可控的因素比較多,在收視、收益方面貌似也能有所斬獲,聽說浙江衛視《愛上女主播》光植入式廣告已經收回成本。但畢竟電視臺還不擅此道,自制劇并非它們的強項,目前題材也多以投資少、周期短、有‘植入’空間的青春偶像劇為主,品質讓人擔憂,從長遠看對品牌建設是好是壞也很難講。”一位影視業咨詢師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
新媒體通道
網絡通道對電視劇的影響與日俱增,新版《三國》15萬元每集的網絡版權高價,即是一例。
李立功認為,新媒體解決了技術問題之后,因方便快捷和控制性強,將會成為影視劇發行的重要渠道。“我很佩服新媒體的魄力,他們很快就會達到一統江湖的地位。千萬別小看新媒體,他們有沖勁,敢想敢做。將來,新媒體30萬元每集買斷某個劇,并非不可能。新媒體已經洗過一次牌了,說不準什么時候還會來一個跳躍式發展。”到時候,電視劇市場的情況就大不同了。
不過,苗棣認為新媒體做獨播劇的條件還很不成熟,“如果法制健全的話,新媒體對電視臺播出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如果法治不健全,或者新媒體不太規矩了,搶先在網上發影視劇,就會對電視臺造成很大影響。因此,新媒體對于制作方來說只是多了一個銷售渠道。新媒體做獨播劇,目前來看還太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