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影新勢力
張寶全為今典電影規劃的布局漸成氣候,其全產業鏈格局的業務盈利模式價值凸現
今典電影方陣
【時代今典影院投資有限公司】
全力打造國內首個連鎖影院品牌“17.5\"影院,現擁有十多家星級多廳影城,覆蓋北京、上海、深圳等主要城市,多家影院票房收益長期位列全國影院百強榜。業內首創“1+X”影院經營模式,引領電影票房與多種收益同步進賬。
【時代今典傳媒科技有限公司】
擁有18項數字電影技術專利的數字電影設備供應商和服務商,擁有符合好萊塢DCI標準的蒙太奇數字放映一體機、研發數字電影網絡運營服務支持系統(NOC),為影院運營提供數字化、集約化服務,鋪設國內多個地面拷貝服務中心。
【北京時代華夏今典電影院線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今典院線——主攻一級商業市場的全國主流院線,2010年票房位列全國院線排名前20,致力于為城市中小影院提供與北京、上海同步上映的最新影片。現為院線59家影院提供片源和發行服務,強勢覆蓋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總銀幕數200余塊。
【北京今典影業有限公司】
曾打造功夫影片《葉問》,票房口碑雙豐收,斬獲華表獎、香港金像獎等12項電影界大獎。2010年厚積薄發,“賣”向國際市場——第63屆戛納電影節,一舉推出10部總投資過4億元制片計劃,轟動海內外。
【世紀聯合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為內容商提供在線發行推廣服務,為院線提供影院放映授權服務、技術遠程監控服務,實現旗下各影院的全方位高效管理,并為影院提供近500部影片的片庫點播。
【時代今典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探索建立在 “貓喂貓”平臺上的數字內容經營模式,著力于數字放映設備和節目內容資源的引進、開發和推廣。每年為平臺引進各類影片150余部,發行國內外各類新片強片。
三年前,當記者首次采訪今典集團董事長張寶全時,今典正在推廣蒙太奇數字放映機,這在當時甚少人能理解,被認為費力不討好。張寶全后來也說自己那時被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你到底想要干嘛?”對此,他的回答是:盡己之力“建立”數字電影產業鏈,打通數字放映的三大環節。
從2005年正式進入電影業算起,張寶全稱自己和今典在這方面總共已投入5億元,“今年還要再拿出3億做17.5影院。”
從去年開始,今典電影集團下屬的6個分公司全面盈利。未來,今典電影的關鍵詞則是“貓喂貓”“17.5”“1+X”……夢想逐漸照進現實之際,張寶全卻要放手了,“現在電影集團的具體業務我已經管得少了,運作資本、鋪設渠道讓業務跑得更好更快就可以了”,他要全心投入的是拍電影,重新回到自己的導演夢。
數字放映推動者
通過數字放映,“內地的銀幕數5年內就能達到3萬塊的水平”。
近幾年,內地電影業取得了持續、高速增長,核心動力來自市場終端建設的迅猛發展。影院建設所取得的成就也讓很多業內人士頗為滿意。不過在張寶全看來,這種樂觀是膚淺的,“這種高速增長是建立在一個不正常的放映市場衰落后剩下的爛攤子上的。”他認為只有當中國的放映市場回復到正常水平后,才能比較客觀地進行評價,“老跟谷底的水平比,沒有意義。”
什么是中國放映的正常水平?張寶全認為,應從內地的人口基數看整個產業的發展,他的看法是3-5萬塊銀幕,理由是“美國2億多人口就有3萬多塊銀幕,我覺得中國至少不能低于這個數字”。“假如要在近期實現這個目標,那么現階段有哪些可行的途徑?”張寶全認為答案在于數字放映,通過數字放映,“內地的銀幕數5年內就能達到3萬塊的水平。”
相比傳統的膠片放映,數字放映在技術的成本、便利性等方面擁有巨大優勢。然而之前內地市場的現實是有心為炊,奈何無米,于是張寶全選擇了自己動手創造條件。數字放映首先需要相應的專業設備,因此今典在2005年進入電影業之初選擇了從技術領域突破。張寶全早在2000年就跑到電影研究所了解數字放映技術的最新進展,他還專門托人從海外找來了一塊當時最新開發的數字放映機芯片。從2006年起,今典開始推廣家用高清EVD標準,并同時推進針對電影標準的蒙太奇服務器——從V8到V12;隨后,2007年國家頒布了數字放映的1.3K標準,“我們按照該標準設計的蒙太奇V15當年就推出了”;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今典電影集團與美國科視公司合作的63臺蒙太奇2K放映機,在鳥巢上空組成了全球最大的500米數字銀幕。
設備是數字放映的基礎,然而只有設備還遠遠不夠。就蒙太奇放映機最初發展的不順利,張寶全認為問題在于內容跟不上,“之前V8和V12之所以做不起來,是因為拿不到足夠的版權內容。”為了解決內容短缺問題,今典開始建立片庫,并購買了300多部電影的版權,但這顯然不足以支撐業務發展的需求。直到符合1.3K標準的V15推出后,情況才開始好轉,“我們可以拿到國內電影和一些進口買斷片的數字拷貝了。”但由于好萊塢制片商主導的是DCI聯盟制定的2K系列標準,因此V15依然無法放映進口分賬大片。最終,今典與美國Doremi公司合作的蒙太奇/Doremi 2K服務器的推出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只要安裝我們的設備,就能同步放映進口分賬大片、國產片和進口買斷片,可以說是一機包映。”
在突破了2K標準、實現與國際接軌后,蒙太奇放映機在性價比上的優勢也開始顯現,“我們的設備在現有同類產品中低不少。”在時下熱門的3D電影方面,蒙太奇也有自身優勢。“不同于杜比等其他3D技術通過增加色輪等配件實現立體效果,今典銷售的主動式3D設備XpanD在穩定性、光通量等關鍵指標上的表現都非常理想。”3D也是張寶全相當看重的新增長點,他表示公司下一步計劃做大型演出和體育比賽的影院3D直播。
在張寶全看來,打通設備和內容是數字放映建立的前提,之后還必須建立一個有效的網絡服務體系。他認為真正的數字放映必須包括這三個要件,缺了任何一樣,數字放映的優勢都不能完全顯現,“如果只是設備和內容數字化,管理還用膠片時代的人工方式,成本肯定比膠片還高,那樣的話別說未來管3-5萬塊銀幕,就是1萬塊也管不過來。”因此,今典2年前就在積極籌備自己的數字電影服務支持平臺“貓喂貓”(Movmall),“計劃今年首先在今典旗下的所有影院逐步實現全部功能。”它包括:讓所有內容商可以在“貓喂貓”上宣傳推廣影片,讓任何一部影片都可直接面對所有的放映商。而影院可以通過“貓喂貓”任意選擇其上的新片和二、三輪影片。
談到“貓喂貓”平臺,張寶全表示希望能做成電影產業的“阿里巴巴”。
“大到放映的時間、內容,小到放映設備的開關、燈泡的使用壽命、濾網的潔凈程度等等,都可以在系統上監控。”只要聯網,影院和院線的管理者就可以很方便地了解旗下所有影院的設備狀態和播放狀態。功能如此全面的管理系統,開發的難度自然也很大,“單數據庫就很龐大,因為一個影廳就是一個數據庫。”但在張寶全看來,要想對版權和影院的經營進行有效管理,這套系統必不可少,同時,他一再強調“貓喂貓”是對所有電影業者開放的,“所有人都可以使用,不僅是院線和影院,發行人也可以把自己的片子和宣傳素材放到這個網絡中,不管大中小片都有平等的宣傳空間,廣告商也可以在上面尋找合適的商業機會……”他認為這能解決眼下院線在擴張中遇到的管理和服務上的諸多困難。
17.5影院:以城市中小影院為核心
“2009年今典旗下所有影院的票房就達到了1.7億,我希望2010年今典院線能夠接近全國前10名”。
經歷了一系列艱辛的努力后,蒙太奇設備開始在業界贏得越來越廣泛的認可和贊譽。“現在,美國的科視公司是我們在數字放映方面的重要合作伙伴,科視與今典都是既做設備又做數字影院管理系統的企業。”今典在數字放映領域的積累也得到了更多關注,之前公司已與中影集團合組了中影今典數字影院投資有限公司,這家新公司“收購了中影之前與首鋼合資建立的數字影院公司,我們占40%的股份并由我們派出董事總經理負責具體運營”。此外,集團也參與了之前北京市電影公司的改制,是持有股份的唯一民企。通過北京市電影公司的改制,今典間接參股了內地的老牌院線新影聯。
條件次第成熟后,張寶全和今典開始籌備新一輪的發力。
從2010年起,公司把17.5影院建設放在重中之重,“我們和中影今年計劃鋪設500套2K數字設備,絕大部分用的都是蒙太奇/Doremi服務器”。張寶全表示今年公司在影院方面的目標是新建1000塊17.5銀幕,“這個數字中大部分都將是今典全資和合資的影院,加盟的只占20%”。去年,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正式批準今典成立了主流院線。目前今典院線已有59家影院、200余塊銀幕開業。“2009年今典旗下影院的票房總額達到了1.7億,我希望2010年今典院線能夠接近全國前10名的水平。”
為了進一步加快終端建設的速度,今典推出“17.5”影院計劃。張寶全認為中小影院——17.5影院將會成為國內下一個投資新寵,“現在還有哪個行業的投資回報率能在2成以上?”在他看來,相比外資和機構投資者,中小影院更適合民間資本投資。張寶全用了幾個數字來介紹17.5影院的商業模式:“一座4廳影院投資總成本約280萬,平均每個100座的影廳綜合成本約70萬,如果平均上座率按30%計算,每天放映4場,17.5元一張票,那么一年票房就是300萬,3年就能收回投資。”他表示今典今年將拿出3億資金推廣“17.5影院”項目,“加上外面的融資,希望總共能有10個億”。
“17.5”,張寶全說這只是個大概估算的數字,選擇其作為項目標志僅僅是因為好記,“諧音就是‘一起玩’”。他表示17塊5只是一個建議票價,并非對影院的強制要求,“按這個價影院3年就可以回本,投資方要想提高票價1年就回本當然也可以”。不過張寶全還是希望能夠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推廣這種低價戰略,“我們的影院按廳數和座位數分成17.5影城和17.5影院,4廳或600座以上叫17.5影城,低于4廳或600座則叫17.5影院。一些廳數較多的影城也可以常年拿一兩個廳放17.5票價的二輪片。”
雖然近幾年內地一線城市的商業影院建設取得了不俗成績,但張寶全和他的“17.5影院”目光瞄準的卻是目前少有人問津的中小城市市場和大城市的社區影院。在他看來,后者的優勢首先在于市場的饑渴度,“內地很多中小城市已經15年沒有同步放映過電影了。”其實2009年今典就對此做過試驗:2009年5月,今典將最新研發生產的4臺2K放映機拿到青島平度等4個中小城市作試點放映進口分賬大片,“選的都是當地經營狀況不太好的老影院,結果放《變形金剛2》時一下子萬人空巷。”此外,中小影院對物理空間等硬件的要求也低很多。就項目的選址而言,“全國每年層高9米以上的物業一共才多少?但是4米5以上的物業遍地都有。”張寶全認為每個縣城都蓋一家萬達是不現實的,再說也不一定非要26米的大銀幕才有電影的感覺,“只要影院大小、銀幕距離等參數達到一個平衡,中小影院一樣可以做出好效果。”
張寶全對中小影院的重視源于其戰略決策,在他看來,這才是中國放映市場真正的核心價值。“根據文化部的統計,國內歷史上最高峰的時候曾有150萬個錄像廳。”雖然后來因為要進入WTO,這些錄像廳被全部關閉了,“但這個市場沒有消失。”張寶全認為目前內地影院市場的問題是“大型大片影院已經發展的差不多了,中國85%的城市依然沒有電影院,現在真正缺的那85%的中小影院市場才剛啟動”。票價居高不下的原因也在于此,“分賬大片的成本本來就高,加上影院收入只靠票房,就造成了現在這種單業影院的模式——能進影院的一定是大片,中小制作很難真正進入。”張寶全認為,只有數字放映和中小影院做起來了,才能改變這種畸形的市場狀況。因為相比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市場有自身的一些特點,比如影片的運營周期不同,“大城市可能一個片子放7-10天還有人看,但在小城市可能放4、5天就沒人看了。”這就意味著后者每年維持市場運轉所需的片源更多,因此,中小影院的成長客觀上能增加放映空間,能給中小制作的國產電影帶來更多機會。
在張寶全看來,當前正是中國電影黃金時代的開始,“當我們做到3-5萬塊銀幕,全世界票房排序一定是美國第一、中國第二,這個趨勢其實現在已經能看出來了。”另一個重要機遇是:中國目前正好進入到人均收入2000-3000美元的階段,“從世界歷史上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門檻,因為消費的模式將從功能消費向體驗消費轉型。”對于電影等第三產業來說,這無疑意味著空前的機遇。
張寶全認為體驗式的消費需要與文化和生活方式相混合,“以前送人都是瓶裝咖啡加伴侶,現在大家都去咖啡館,因為消費的對象從咖啡產品變成了咖啡文化。”這也是為什么今典強調把“17.5”影院和“1+X”戰略結合,因為后者代表著現代的電影生活方式。“在北京,最好的酒吧肯定不在影院里,但在一個小縣城,最好的酒吧可能就在電影院里。”張寶全認為在中小城市,圍繞電影建立時尚生活方式是有前途的,也蘊藏著新的商業機會,“3000家影院就有3000家書店和酒吧,這意味著巨大的價值。”
在張寶全看來,中國真正的優勢就在于渠道發展的廣大空間,“江南春和分眾傳媒的成功就是例子。”而隨著各種渠道的漸漸打開,未來電影的收入中票房一定是最末位的。“在韓國,電影的第一投資收益是廣告,比例能占到50%;美國因為票房的分成比是2:8,片方拿大頭,所以影院主要是靠賣品等增值服務來盈利。”張寶全認為中國影院未來的模式會更接近韓國,“影院的收益順序應該是廣告、賣品和票房。”
回歸制片
在剛剛過去的戛納電影節上,今典一口氣公布了10個電影項目,“其中有7部已經簽署或基本達成了版權合作協議。”
經過幾年的努力,今典在渠道方面的布局效果漸顯。看到產業孵化開始走上正軌,張寶全又把目光重新投至內容制作。他表示2010年是公司在制片領域發力的開始。在剛剛過去的戛納電影節上,今典一口氣公布了10個電影項目,“其中有7部已經簽署或基本達成了版權合作協議。”
制片領域,今典之前早有進入。只是在2009年之前,集團旗下的制片分公司今典影業主要以電影投資為主,重點是內地和香港合拍片,例如馬楚成執導的《花花刑警》。公司之前投資的很多電影也有不錯的成績,比如2007年的《十九層空間》,影片成本只有400多萬,最終影片票房達到2000多萬元。
讓今典的制片業務獲得更大關注的是2009年的《葉問》。“我們的制片投入有1000多萬元,此外還有幾百萬的宣發支出。”《葉問》在競爭激烈的賀歲檔上映,檔期正好夾在兩部大戲《梅蘭芳》和《非誠勿擾》之間。即便如此,《葉問》還是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影片內地票房最終達到1.3億元。
任何市場都有其規律,而競爭需要的是實力。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司在制片方面的實力,今典從2009年開始轉向獨立制片,“今年的項目基本以獨立制片為主。”首部重頭戲就是張寶全親自執導的《胭脂》,他表示該項目的投資將在7000萬到1億元之間。“現在劉恒還在弄本子,計劃10月份開拍。”張寶全說自己喜歡斯皮爾伯格和張藝謀這樣的導演,“他們的片子不僅好看,而且有文化內涵,能把這兩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任何制片公司都不可能只做大片,“一定是各種級別和梯次的片子都有。”今典目前也有其他很多正在推進的項目,包括文藝片和主旋律電影,其中“進度最快的是崔健的《藍色骨頭》,計劃下個月開拍”。此外,合拍也是公司堅持的,今典與韓國樂天合拍的《心心歷險記》即將在暑期上映。另一部有望做成國際大合拍片的是蘆葦編劇的《龍的親吻》,“樂天已經買了項目的韓國版權。”張寶全表示近期將會為該片簽下一位國際級的大導演。
談到選擇項目的具體標準,張寶全表示他首先是看本子。在他看來,劇本才是“一劇之本”,目前今典合作的對象是劉恒、蘆葦和鄒靜之這些國內一線編劇。另一方面,張寶全說自己對項目的規模并無嚴格限制,“目前基本是每年3部大片,再有幾部中小片。”但“本子好的話多一個也就多一個”。此外,今典參與項目也不一定都要求擁有全部版權,“畢竟我們有‘貓喂貓’,所以投資影片能擴充片庫也行,為將來實現影院點播創造條件。”他表示今典每年也會投資1-2部藝術片和年輕導演作品,希望能夠為中國電影發掘出更多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