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日江蘇廣電網絡物聯網研究中心的落戶,廣電網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國家電網等都已在無錫物聯網研發基地中亮相。圍繞著這五大信息網絡運營商,更是有數以百計的物聯網相關企業、公司以及研究機構向無錫蜂擁而至,都力圖在這次物聯網的盛宴中分得屬于自己的那杯羹。
產業圖景
通俗解釋物聯網,即物物相聯。可以想象為:未來某一天,電視、電腦、門、燈、燃氣灶、微波爐等所有家用電器,以及社會上所有安裝了終端信息上傳工具的機械類、電子類器件都連在一個網絡上,那時用戶可以通過掌上電腦,或是某種遙控器,控制這一切。
在世界范圍內,物聯網被視為是繼上個世紀互聯網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物聯網的成熟與大規模應用將很可能引發下一輪科技和經濟變革,并再次深刻改變人類目前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模式。
目前,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都在投入巨資研究物聯網。而在中國,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啟動了相關的研究。目前,已擁有從材料、技術、器件、系統到網絡的完整產業鏈。不但成為物聯網國際標準制定的主導國之一,更被看作世界上少數有能力將物聯網進行產業化運營的國家之一。
根據賽迪顧問的數據:中國物聯網產業在公眾業務領域以及平安家居、電力安全、公共安全、健康監測、智能交通、重要區域防入侵、環保等諸多行業的市場規模均超過百億甚至千億,預計,201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物聯網的市場前景將遠遠超過目前的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等市場。
正是意識到了物聯網對于國計民生的重大意義,以及中國在發展物聯網方面的優勢所在。大力發展物聯網已被確立為國家意志,物聯網產業也被賦予了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實現未來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進一步提升競爭力的重任。
作為物聯網的主要玩家,各大信息網絡運營商中,中國移動的動作最為迅捷。目前在上海世博會中,中國移動推出了世博會門票、“車務通”系統等初步的物聯網應用。其物聯網研究與實驗不僅僅局限在無錫、上海,北京、重慶、廣東等地的實驗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國電信與聯通緊隨其后,紛紛拿出自身的物聯網業務規劃。而廣電和國家電網也各自依托NGB和智能電網,加入到物聯網的研發、建設和應用中來。
“雖然產業前景和運營商的參與熱情不容置疑,但目前國內物聯網發展的不足也很明顯。”賽迪顧問信息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坤表示。“首先就是國家標準的制定。”王坤認為,物聯網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即使在全世界范圍內,也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出臺。但由于目前國內物聯網標準的制定缺少前期統一的規劃,導致各大參與者都站在自身利益上,各說各話。各個地區各大運營商都要參與到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很容易導致力量內耗不利于標準的建立和順利推行。“如果沒有這個統一的標準規劃,就會使整個產業、市場混亂,更會讓用戶不知如何去選擇應用。標準化體系的建立將成為發展物聯網產業的先決條件。”
而已經參與到NGB物聯網項目中去的杭州華數副總裁趙志峰也認為,物聯網作為國家工程,絕不是單個運營商的事情。國家主管部委應該做好規劃,安排落實。地方和運營商都應該在統一規劃下實施推進物聯網工程。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國內雖然在物聯網研究上并不落后,但在芯片、傳感器等基礎硬件制造上還受制于人。而目前,國內提出的各類物聯網實施方案,基本上以系統集成居多,基礎研發少。“很多項目成為了一個大筐子,什么都在往物聯網里面裝。”王坤認為,中國物聯網還在初級階段,技術、標準、產品以及市場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時間去解決。即使部分細分市場先期得到一定的發展,整個市場的成熟也還需假以時日。“在物聯網項目方面的盲目推進,很容易淪為為別人打工,甚至給國家產業利益和信息安全帶來影響。”
安全問題引人關注
目前,對于物聯網前景的主要質疑,一是認為物物都植入感應芯片幾乎是天文數字,無法實現。物物互聯的數據計算量極為龐大,需要算法的革命。另一個就是物聯網的安全性正受到普遍質疑。
由IBM主推的“智慧地球”物聯網項目已經成為美國的物聯網國家規劃并在全美的范圍內開始實行。該項目是以互聯網為信息采集和傳輸通道來進行的。IBM的市場目光不僅僅局限在美國本土市場上。在中國,IBM也在大力推進其“智慧地球”項目,并和多個地區簽訂了合作協議。
針對IBM的這一動作,不少業內人士都發出了警告。在他們看來,物聯網未來將覆蓋醫療、交通、能源、金融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物聯網一旦遭遇敏感信息外泄等信息風險,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因此物聯網技術標準和運營體系應該建立在國內自主創新和自主運營的基礎上。
“其實物聯網所具有的安全風險不僅僅體現在國家信息安全方面,還體現在一些更細微的地方。”趙志峰說,國內外的很多物聯網規劃和應用,都是將互聯網作為物聯網的信息采集和傳輸通道核心。“將互聯網作為通道,這一點就已經引發了人們對于物聯網個人信息安全的擔憂。”據悉,在英國的物聯網規劃和實施過程中,即使實施了各種信息加密技術,但民眾仍對互聯網的安全性存在質疑,擔心個人隱私和信息被泄露,因此對物聯網的實施存在一定的抵觸。
不過,互聯網作為物聯網通道的不足正好給了像NGB這種專網發展物聯網的機會。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王聯就表示,廣電網絡以帶寬、安全系數等方面的優勢,完全可以通過與物聯網的交流形成很多新的服務模式。
趙志峰表示,認為物聯網要基于互聯網完全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因為互聯網并不適合成為物聯網的基礎,而NGB則以其高安全度和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標準而成為物聯網最佳的承載網絡。依據華數在杭州、無錫等地的物聯網運行實驗,已經初步探索出一條基于NGB發展物聯網的思路。那就是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傳輸、信息的集成都是通過NGB專網來進行,而信息的提供、發布則可以通過互聯網。“基于NGB的物聯網完全可以成為核心傳輸網。”趙志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