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我經常混跡的網絡論壇里發生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壇子里最著名的“坑主”終于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位坑主是京城文化圈里的“大拿”之一,在壇子里寫帖子經常是坑套坑,坑連坑,坑坑相扣,看得不知有多少人暈頭轉向、欲罷不能,直至被眾人一致推舉為壇子里的“坑神”。
每到一兩年,這位坑神便把自己的帖子結集出版,簽售時的場面雖然趕不上于丹老師,但也是相當的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其中不少人都是掉到他“坑”里出不來的無辜群眾,最后只好掏銀子買本實體書好一氣呵成地的看完。
“坑神”其實也是術業有專攻,所寫帖子的內容大都與文史相關,還有社會風情類若干,偶爾也涉及點經濟、政治等。不過這次“坑神”出界太遠,在坐了一次火車后就寫了一篇關于高鐵技術的八卦,并按照往日習慣,計劃在上、中、下之后,還要再寫補1、補2、補3,以及補之補。
不過,“坑神”哪里想到在眾多只看帖不回帖的“潛水員”中竟還隱藏著數位高鐵專業人士。沒等“坑神”把“中”寫完,就開始輪番給“坑神”上高鐵知識普及課,不把他損得臊眉耷眼誓不罷休……
作為“圍觀”群眾之一,我從這件事上得出結論:在知識和資訊流通空前發達的社會里,誰要想再裝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已經不可能,否則早晚得“挨刀”。人還是要有自知之明,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還是在自己最拿手的一畝三分地里混碗飯吃。我就比較欣賞一位朋友的人生哲學。好為人師的他經常被各色人等拉去講課,在開場之前,他往往先問下面的聽眾:“我今天所要講的這個問題你們以前有沒有接觸過?”“沒有。”臺下熱烈響應。“真沒有?”“真沒有!”于是他陰笑一聲,“這就好辦了。”接著就開始信馬由韁一通海吹。
其實記者的主要工作內容和職責之一就是要不斷聆聽這類人士在各式各樣場合中的海吹,不過比較麻煩的是最后還要從海吹里提煉出點干貨來以饗讀者。為了做到這一點,即使成不了專業人士,成為半個專業人士也是必須的,不然采訪對象把你帶到溝里了你也不知道。
不過,作為半個專業人士更要有自知之明,在采訪前一定要先跟采訪對象“盤盤道”,如果發現對方是入行不久根基尚淺或者就是“菜鳥”,這時你就可以用一大堆你自己都一知半解的專業術語砸暈他,讓對方在昏厥的感覺中把一切原原本本地說出來。如果發現對方道行高深,那你就得小心了,一定要裝出謙虛謹慎的態度,并提出點略帶幼稚的問題,以此來滿足對方的成就感,讓對方在興高采烈、滔滔不絕的論述中露出有價值的馬腳。
除此之外,還有第三種方法,我就經常采用。有時遇到采訪對象提到一個壓根聞所未聞的事情出來,我就會微笑不語,壓抑心中的好奇,做出一副了然于胸的表情。因為對方的信息往往也是二手得來,在驚詫之余,往往會把他所知道的事情原委如實透露,以求信息能夠互相印證。這時完全可以扯個無關緊要的“淡”糊弄過去。這招的效果迄今為止還很不錯,這個行業內不少的新聞和緋聞,我就是用這個辦法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