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國際電影節市場部總裁杰羅姆·佩拉德(Jerome Paillard)表示,隨著全球經濟回暖,歐元貶值,本屆電影節的參展商將比去年增加5%。
佩拉德指出,對于尋求進軍國際市場的歐美企業而言,歐元貶值無疑會減少他們的參展開支,“歐元今年比去年貶值15%左右。”佩拉德介紹,對竭力削減開支的參展商來說,另一個好消息是,為了吸引生意,在戛納電影節期間,許多克羅塞特濱海大道沿街的豪華酒店取消了令客人不滿的最短12天停留時間的強制性規定。
以往,美國企業占參展商總數的比例約為15%,今年美國參展商數量將比去年增長6%。
在各大洲中,拉丁美洲參展商的增幅將再次位列第一,其中,智利參展商將比去年增加50%,巴西參展商增加25%。與此同時,波多黎各、多米尼加共和國也將首次派團參加。即便是在全球經濟陷入低迷的2009年,戛納電影節參展商數量僅比以前下降2%。參展商之所以如此踴躍,主要原因是戛納電影節具有悠久的傳統。
佩拉德說:“如果沒在戛納影展上亮相,這恐怕會有損一家電影公司的聲譽。”雖然在戛納面對面舉行會談只是出于禮節上的需要,但戛納電影節一定程度上也是世界電影業發展的晴雨表。本屆影展的最新創新是免費的B2B流媒體服務,可以讓銷售代理商上傳他們的最新電影作品以供買方挑選,相比以前通過快遞將電影作品寄給買方,B2B流媒體服務更安全、更快捷、更經濟,同時,“銷售代理商還能了解到買方是否真的看了他們的影片,何時看了他們的影片。”
佩拉德指出,對于四處籌措資金和尋找合作伙伴的制片人和導演來說,社交網站正成為一個日益重要的平臺,許多融資服務公司,如歐羅巴發行公司(Europa Distribution),都與Cinando、Facebook和Twitter建立了合作。“數字革命”是每個行業都面臨的一大挑戰,電影也不例外。如Cinando電影數據庫還與電影界不同渠道的2.4萬從業人員和9350家企業建立了聯系。該數據庫存有超過1.05萬部影片,電影列表每天都會更新。
戛納影展上的33個放映室,有10個已完成了全高清數字轉換,可以放映3D立體電影,如由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Andrei Konchalovsky)執導的《胡桃夾子》(The Nutcracker),以及芬蘭Filmkompaniet公司制作的《姆明谷的彗星來襲》(Moomins and the Comet Chase)。
佩拉德表示,他們選擇積極主動地趕超“數字革命”而非被動求變:“去年,我們放映了7部3D立體電影,今年,迄今我們已接到15部3D電影,包括一些宣傳短片。”與此同時,電影節的服務板塊也廣受好評,如“短片角”(Short Film Corner)和“制片人網絡”(Producer's Network)。“制片人網絡”創立已有六年時間,今年約有550位制片人參與。佩拉德說:“如今,‘制片人網絡’已是一個重要事件,因為越來越多的拍片計劃只能作為聯合制作才能通過審批。”傳統上講,制片人歷來是參加戛納電影節人數最多的群體,占2009年參展總人數的29%。
法國Studio Canal影片公司的總裁總結稱:“現在,參展商們變得越來越冷靜和專注,但戛納仍是向國際市場推出新品的‘黃金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