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孚
香港資深傳媒人、影評人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理事
旅居廣州
2D電影仍將證明它存在的階值,而且,3D技術并不能解決電影面臨的所有問題
卡梅隆與哥普拉的爭論
最近,好萊塢導演法蘭西斯·哥普拉和詹姆斯·卡梅隆就2D電影能否被3D電影所取代展開了激烈爭論。在這方面,現如今沒有比他倆更具代表性,也更具有發言權了。
事情起源于卡梅隆本月13日在韓國首爾出席一個科技論壇時發表的一番言論:“未來3D將會取代2D,成為制作電影的標準模式。”他表示,除了3D電影,觀眾很快還可以在其他娛樂中享受3D技術,包括在電視和電腦上看3D體育和音樂節目。“《阿凡達》已證明3D技術不止是一時風尚,它是一項革命?!?/p>
對卡梅隆的這一高論,在大洋彼岸的哥普拉立即作出反駁。他說:“我不明白電影變成3D會更好看。我個人就不想戴著眼鏡看電影,它會令人感到厭煩(tiresome)。”他認為,現在的3D技術,本質上與半個紀紀前的沒有多大差別。事實上,好萊塢大力推薦3D,只是為電影和電子產品公司提供另一個賺錢機會,可收取更高票價、售賣價格昂貴的3D電視機。
原來,卡梅隆這次到韓國是為了與三星合作3D電視節目,制作流行音樂節目,以助三星推銷3D電視機。姑勿論卡梅隆這一次所發表的言論是否因為有著商業利關系,但在現實中,包括觀眾在內,有不少人認為3D取代2D將會成為事實??仿≌J為取代還需有25年,但有些3D迷認為這一天會來得更早。
事實上,哥普拉說得對。3D電影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有了,那時在中文里面其被稱為“立體電影”。內地在1960年代就曾拍過《魔術師的奇遇》,長映不衰;而香港則在1975年拍過世界上第一部武俠立體電影《飛渡卷云山》,主演者之一是成龍。如果參觀好萊塢的環球片場,其中的4D電影是必不可少節目之一,盡管這些節目情節簡單、內容單調、時間很短,但若只是作為獵奇式體驗,還是很刺激的。但一部90分鐘長的電影,時間長了,視覺疲勞是肯定的?!栋⒎策_》亦如此。事實上,近來的3D電影并不少,然而未能再創造票房奇跡,原因很簡單:沒有奇觀式效果。
我是站在哥普拉一邊的。這位《教父》的導演,其作品一直靠故事打動人,靠電影的敘述技巧和手段征服觀眾,靠對人物的營造感動觀眾。何況,不可能所有電影都要用3D技術來拍攝,道理很簡單,“因材制宜”就是了。因此,3D在將來不可能完全取代2D制作,更不用說是“日后電影制作的標準”。再說,戴著眼鏡看3D的確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雖然在視覺上會有新體驗,頗具剌激效果,有些畫面更如親臨其境。但時間長了就會產生心理上的負作用,如視覺疲勞,甚至有人會出現頭暈、嘔吐現象。這不符合電影的大眾性和娛樂性。
卡梅隆為《阿凡達》的成功付出了不少,人們也為會他的堅持不懈而感動并生敬佩之情。但卡梅隆似乎成功得有點忘乎所以了:一部3D影片的成功并不意味著就是革命,他也并不能由此天然就有了制定將來的電影制作標準的權力。2D電影仍將證明它存在的階值,而且,3D技術并不能解決電影面臨的所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