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一檔生活智慧脫口秀節目,有嘉賓說,市面上賣的饅頭,如果個頭特別大,特別白,吃上去松軟得像面包一樣,那就是添加了膨松劑。膨松劑一旦添加過量,導致人體攝入過多鋁的話,會傷害到人體中樞神經,增加老年癡呆癥發生的幾率。另外,有試驗表明,鋁元素還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影響身體健康。
我生在魚米之鄉,平時很少吃饅頭,但聽嘉賓那么一說,心里還是很不踏實。我真的不知道,現在到底還有哪些東西是可以放心吃的,我知道的是,有越來越多的東西,而且是看上去很好的東西,不宜吃!譬如:蘇丹紅鴨蛋、甲醇白酒、石蠟大米、敵敵畏火腿、福爾馬林火鍋、硫黃蜜棗、硫酸銅木耳、工業液堿“燒白”的牛羊毛肚、三聚氰胺奶粉等等。
有報道披露,當前食品加工業存在的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現象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而食品加工者之所以大肆“添加”,據了解,一個很重要的考量是,食品在添加某些物質之后,賣相好或者吃口好。在琳瑯滿目的食品柜臺前,賣相好,往往是消費者的第一選擇,正因為如此,加工者會不遺余力地在賣相上大做文章。
對賣相好的追求,何止是食品加工者?女士們向來很注重長相,所謂“女為悅己者容”,某種意義上說,不也是為了推銷自己嗎?而現在,已經進化到“女為悅己者整容”的時代。今天的書商,往往在書本的腰封設計上苦心孤詣,腰封者,一目了然也。余秋雨的新作《問學·余秋雨:與北大學生談中國文化》,腰封上印的是,“古有三千弟子《論語》孔夫子,今有北大學生《問學》余秋雨”。而那些紀實文學的寫作者,在制作標題時常常也是絞盡腦汁乃至乳汁,語不驚人死不休,人稱之為“標題黨”。
對賣相的不當追求,輕者是忽悠蠱惑,重者是坑蒙拐騙。當視線從食品加工業漫游到電視業,我依然發現了奸商活躍的身影,在一些情感訪談節目里,聲淚俱下的嘉賓不過是群眾演員,所謂真情講述不過是死記硬背的編導稿本;在一些相親交友節目里,外表光鮮的嘉賓不過是藝術院校的學生模特,所謂犀利言辭不過是編導精心設計的臺詞劇本。虛假的當事人,杜撰的細節,加上合理想象的情節,一切設計與編排,都從吸引受眾出發,都以爭奪收視份額為歸宿。那樣的節目,可能會迎合一部分觀眾,可能會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話題,可能會好看。但真正意義上的好看,應當在節目里呈現出人文關懷的溫度與視角獨特的深度,而現在某些節目的好看,很像吊白塊浸泡過的腐竹,色澤光滑明亮;很像用硫磺熏過的銀耳,色澤白皙、光亮;很像喂過避孕藥的黃鱔、泥鰍,又大又肥。這樣的精神產品同樣是不健康、不安全的,它往往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改變著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受眾在不知不覺中認同了那種淺薄、庸俗、勢利的價值取向。事實上,在改變受眾的觀念前,電視制作人已經亂了手腳,他們的感覺是,沒人看的東西,再真實再有深度又有什么價值?要好看,就必須添加人物、添加莫須有的情節,以制造沖突、制造話題。
這些電視制作人與那些追求賣相好的奸商有什么區別?區別倒是有的,他們不僅有理論武裝,還有平臺支撐。我過去認為,在好看的享受中,受眾毀了電視文化,因為電視人在節目必須好看的壓力下,電視新聞節目漸漸只剩下了“民生”,“民生”也多半是醉酒、車禍、吵架、亂倫,電視娛樂節目也只剩下“選秀”。現在回過頭來看,在好看的追求中,電視人先一步迷失了自己,實現了對電視文化的顛覆。這種顛覆,禍也福也?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單位:江蘇教育臺)
欄目投稿:annette_feng@zongyi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