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今典明年計劃拍攝的10部影片中,3D電影占到5部;北美三大電影院線籌集了6.6億美元,計劃將北美的3D銀幕數量翻倍。歐洲的3D銀幕增長速度更是上一年度的三倍,目前已經接近4700塊
戛納電影節去年首次將后來風靡全球的3D動畫片《飛屋環游記》(Up)作為開幕影片,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依然勁吹3D風。
今年的戛納電影交易市場上,時不時有海報打出顯眼的“3D”字樣。從Hanway影業公司的紀錄片《遠雷》(Distant Thunder),到頂峰影業出品的《三個火槍手》,再到Sola Media公司的動畫片《Freddie Frogface》和NonStop公司的動畫片《姆明谷的彗星來襲》(Moomins and the Comet Chase),3D的身影無處不在。
Affinity Internationa全球發行公司主席布萊恩·奧謝亞(Brian O'Shea)介紹:“如今3D電影雖然炙手可熱,但競爭也很激烈。”談到公司計劃發行的3D恐怖片《洞》(The Hole)時,布萊恩稱:“該片只發行3D版,但是因為目前3D銀幕有限,想要獲得影院的檔期,電影必須采用真正的3D制作技術。把老一套的東西轉換一下格式,貼個3D標簽,企圖渾水摸魚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雖然目前3D制作技術良莠不齊,但各公司仍然躍躍欲試。
5月中旬,中國的時代今典傳媒有限公司(Time Antaeus Group)宣布向3D領域進軍,將與3D眼鏡制造商XpanD聯手推出3D電影。在時代今典明年計劃拍攝的10部影片中,3D電影占到5部。該公司3D影片的后期技術制作由XpanD負責。此外,時代今典與XpanD還計劃打造數百家全新的3D影院,預計年底3D銀幕數達到500塊,兩年內達到約1800塊。XpanD提供3D眼鏡和其他3D設備。XpanD首席執行官在戛納電影節上發布了全新的通用3D眼鏡,可用于99%的3D系統,影院、家庭娛樂、電腦游戲均可使用。
為迎合市場需求,印度Reliance傳媒公司與掌握3D轉制技術的In-Three公司合作,大力推進將2D影片轉制為3D的業務。此外,英國倫敦金融集團Repremiere也與Pepper Post Production電影制作公司合作,為電影公司轉制3D提供資金。
隨著各大公司競相推出3D電影,3D銀幕短缺的問題暴露無遺,一時間出現“僧多粥少”的現象。為此,北美三大電影院線籌集了6.6億美元,計劃將北美的3D銀幕數量翻倍。歐洲的3D銀幕增長速度更是上一年度的三倍,目前已經接近4700塊。
根據行業人士的樂觀估計,明年的戛納電影節上,3D設備短缺的抱怨聲會減少,人們更多關注的將是如何在鋪天蓋地的3D市場上找到最佳的投資與發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