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數市級地方報紙的經濟新聞報道還存在一般性報道多、與經濟運行聯系不緊密、對重大事件反應不敏銳甚至是脫節等問題,很多經濟報道還沒有完全脫離黑板報、生產快報的窠臼。要改變這一狀況就需要地方新聞工作者具備四個方面的基本功,即吃透上面的政策,占有較為豐富的信息,具有系統的分析思考能力和較強的業務功底。
【關鍵詞】經濟新聞 采訪 寫作 本土化
改革開放以來,發展始終是第一要務。發展的地位決定了經濟新聞始終是市級地方報紙媒體報道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市級地方報紙長期并且時時刻刻都要予以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但是,翻開多數市級地方報紙,人們不難發現經濟新聞報道還存在一般性報道多、與經濟運行聯系不緊密、對重大事件反應不敏銳甚至是脫節等問題,很多經濟報道還沒有完全脫離黑板報、生產快報的窠臼。究其根源,這是長期以來地方報紙記者編輯,在報道經濟新聞具體內容上只注重經濟報道自身新聞素材,經濟部門和單位介紹什么聽什么,說什么寫什么,看不到與各個經濟體間的聯系、互動及相互作用。一句話,就是作者缺乏全球經濟一體化意識。
加入WTO是我國經濟發展史上濃墨重彩一個大手筆,中國經濟從此越來越深刻地融入了世界經濟,全球經濟貿易一體化也對經濟新聞的采訪、寫作、編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同時,由于政治多極化的發展格局、中國以及“金磚四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世界經濟與世界政治風云變幻聯系也更加緊密,這些都加劇了經濟新聞采編把握難度。如何從微觀的“蛛絲馬跡”中找到宏觀上的“蝴蝶效應”,確實非一般應付所能勝任。這就需要地方新聞工作者具備四個方面的基本功,即吃透上面的政策,占有較為豐富的信息,具有系統的分析思考能力和較強的業務功底。
吃透上面的政策。吃透黨中央、國務院宏觀經濟政策這是一個基本前提。一個新聞工作者如果不關心國家大政方針,吃不透宏觀政策面上的精神,就無法采寫出吸引讀者眼球、讓讀者眼睛一亮的作品。吃透上面政策,包含這樣幾個層面,即要吃透“三個層面的政策方針”和做好“一個結合”。首先是吃透國家的政策,如加入世貿組織、國家產業政策以及每年中央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其次是吃透中央有關經濟職能部門作出的較為具體措施、實施辦法等;第三是我國地域廣大,各省發展很不平衡,要特別吃透本省貫徹落實措施和辦法。一個結合就是結合好本地的實際情況,看到本地的優勢和不足。
占有較為豐富的信息。地方新聞工作者與中央新聞工作者最大的差別是他們所占有的信息量不對稱。與中央新聞媒體記者相比,地方新聞工作者眼界不高、思路狹窄,從采訪到成稿跳不出原有的素材堆,猶如站在一棵樹下看不到一片森林一樣。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互聯網的普及,這種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地方新聞工作者只要勤上網、勤查資料,做好采訪前的背景資料收集等工作,大部分信息也能實現資源的即時共享。
具有系統的分析思考能力。新聞工作者不是財經專家,但是,新聞工作者也不能是經營管理的門外漢,要熟知經營管理的基本知識,這樣才有利于在采訪中溝通。新聞工作者要能從自己所掌握的宏觀政策面、全球信息面上選取角度,根據實際狀況審視其所處的位置,判斷其經營理念、思路、營銷措施等方面是否務實,具有創新。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有一定的系統分析能力,恰如其分地做到政策、信息與經濟報道具體情況三者的融會貫通,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明確的報道觀點,選擇一個全新的角度。2004年,精達集團實施了與美國里亞公司合作,以銅陵本部為主體, 以珠三角、環渤海地區為兩翼,完成全國生產廠的布點舉措,但廠家報道上卻有顧慮,怕影響全市招商引資進行。記者得到這個信息后,感到這是一篇好稿,但該公司卻不愿宣傳。記者抓住廣東公司建成后,在及時供貨、售后服務得到加強、運輸成本降低等方面得到明顯改善這些新聞事實,發表了長篇通訊,消除了一部分人認識上的誤解,有力配合了該公司發展戰略的實施,天津公司的布點工作得到多方面的支持。
近兩年,筆者還采寫了精達集團重視東向發展、從國際交往中發現商業信息等稿件,從全球經濟一體化角度反映該公司的發展情況。
有了這樣一個認識的高度,我們就能看到加入WTO后,我國各種經濟實體無一不在全球一體化這個大框架之內。在大量的采訪中,很多只有內貿、不做出口外貿的企業和單位表面上看不到全球經濟一體化活動的影子,甚至采訪對象自身也沒有這種意識,提供的材料只有自身縱向的對比。銅陵市銅都閥門公司是一家生產閥門的企業,這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普通產品,記者通過外資企業用戶的使用信息,一下就把這個企業進行了國際橫向對比,比出了企業的科技意識、創新意識,使讀者一目了然地知道了該企業在國際同行中也處于領先位置。因此,作為一名記者如果胸有全球經濟一體化這個大局觀,有了從國際化選取報道角度的意識,就能主動把企業和經濟活動體放在全球同行業進行比較。通過這樣的橫向比較,能夠明了地判斷出這個企業哪些方面值得報道,以及如何進行報道,寫出來的稿件既有全新角度,又有前瞻性。這樣的新聞稿件既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局觀,又不失地方的本土特色,是地方報紙辦出特色、吸引讀者眼球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篇好的經濟新聞,寫作中還要避免枯燥的數字多、專業名詞讓人看不懂等問題。新聞工作者只有自己弄通弄懂了各種數據之間的關系,才能用最經濟最適合的數字支撐報道觀點。同樣,對各種專業名詞,只有新聞工作者自己首先懂得了其含意,才能準確地做好翻譯工作,把它們變成讀者大眾能得懂、愿意讀的新聞?!?作者單位:銅陵日報社)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