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中在加大政府的財政支持力度,增強硬實力的同時,更要注重農村社區的文化建設,促進軟實力的提高。本文主要在分析目前我國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現狀的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措施,以完成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的任務。
【關鍵詞】新農村 社區 文化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社會主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解決當前“三農問題”的有效手段和途徑,是加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新農村是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農村發展模式的一種新體現,是進行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社區文化的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高度體現,對農民的全面發展和農村整體精神風貌的改善具有深遠影響。
社區文化是社區共同的文化認同,是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社區活力、提高社區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社會學認為社區建設包括衛生、治安、服務、文化等多個方面,每項內容都有著各自的功能,文化建設就是其中的一項任務,影響著其他方面建設的順利開展和進行,對整個社區建設乃至社會建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我國新農村社區文化現狀
新農村社區文化是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中國特色的重要內容。就目前而言,我國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一)黨和政府領導有方,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成果顯著
我國新農村建設已成為十一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在黨和政府的號召和指導下,我國已樹立了許多特色鮮明的新農村建設典范,形成了不同地區不同發展水平下新農村社區建設的特色文化。新農村文化的不斷推廣逐漸影響著廣大村民的意識,逐漸參與到了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的浪潮當中,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新農村文化呈現了“群眾參與,特色鮮明”的格局,對帶動整個社會文化建設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二)社區文化建設差異很大,參差不齊
由于地區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起點存在著很大差異,因此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水平也呈現參差不齊的特點。部分地區新農村的社區文化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對社區整體建設和新農村建設起到了促進和協調作用,真正做到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與這些地區相比,在偏遠農村國家政策普及較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加之對社區文化建設認識不到位,農民積極性不高,進而導致新農村建設中社區文化建設成果不明顯,相應地也阻礙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三)文化資源開發不到位
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主要集中在科學文化教育、開展大眾文娛活動等方面,缺乏對自身傳統文化的挖掘,沒有找到傳統民族特色文化與現代新農村社區建設的契合點,導致許多帶有鮮明地區特色、民族風情的文化現象丟失。另外,對現代文化資源的普及利用力度不夠,有的地區社區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嚴重失衡,沒能做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四)農民在社區文化建設中參與程度不高,缺乏積極性
現在新農村的社區文化建設還沒能真正讓農民自己意識到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加之對經濟效益的追求和物質生活的滿足,農民主動開展社區文化建設的觀念淡薄,缺乏對文化建設的渴求,因此在社區文化建設中農民的積極性不是很高,未能成為新農村中文化建設的主體。
二、我國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的意義
新農村建設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文化建設作為社區建設的重要方面,在增強居民歸屬感、提高群眾精神水平,促進農村社區繁榮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一)新農村社區的文化建設不僅是新農村社區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國家的硬實力固然重要,但是軟實力也要跟上經濟的發展步伐才能保證社會全面協調的發展,才能緩解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文化的繁榮是經濟繁榮的重要保證。社區文化作為整個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社會全面發展和進步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與新農村其它方面的建設是相輔相成的
文化水平和文化氛圍的提升可以起到活躍社區的作用,激發農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為社區的生活和建設增添新的活力。農民積極性的提高對新農村建設中社區服務的提升、社區衛生條件的改善、社區治安的穩定都具有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利于農民理智地看待農村社會轉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尋求妥善的解決方案,加快新農村實現繁榮的步伐。
(三)新農村在經濟建設取得成績的同時,社區文化的建設可以使群眾得到更高層次的滿足
社區文化建設包括政治文化、文娛文化、體育文化、飲食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在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礎上,社區文化建設可以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增添社區的活力,提高農民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運動健身、健康飲食等方面的認識水平。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村民的社區歸屬感會逐漸增強,激發他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從而加快我國新農村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三、我國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
面對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我國新農村社區的文化建設要明確主要任務和目標,在任務的引領下朝著正確的方向推進與完善新農村社區的文化建設:
(一)新農村文化建設要注重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農民的頭腦
增強農民對中國共產黨主要指導思想和重要方針政策的認識和領會。指引農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按著正確的思路進行新農村建設,把握社區建設的基本方向。
(二)開發文化資源,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豐富社區文化
新農村建設中要注意保留帶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地區特點的文化遺產,鼓勵繼續發展特色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傳統。同時加強對現代新型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為農民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拓展社區文化的內容。平衡社區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形成傳統文化、地區特色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有機結合與共同發展。
(三)激發廣大農民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加快新農村的建設速度
通過社區文化的大力發展促進農民觀念意識的改進,調動農民進行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熱情,發揮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同時在進行社區建設的過程中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覺悟,充實農民的精神世界,建設村民素質整體較高的新農村社區。
(四)通過社區文化建設促進社區的和諧與社會的和諧
通過社區文化建設培養和睦的家庭關系和鄰里關系,營造和諧的社區環境,增強社區成員的社區歸屬感和集體意識,從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我國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的主要措施
在認識了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的現狀和意義、明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任務的基礎上,我們應按照黨和國家的指導方針加快新農村社區的文化建設與普及,筆者認為主要應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一)增強新農村建設中農民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主體意識
加大對群眾的宣傳動員力度,推動農民群眾廣泛地參與到社區文化建設中來。要做到了解農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社區文化活動,將各種有益文化融為一體,讓農民群眾認識到社區文化建設對自身的益處。
(二)加強社區硬件文化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和進一步整合社區文化資源
加大政府對社區文化設施進行統籌規劃和建設的力度,包括圖書閱覽場館建設、文化娛樂場所建設、體育活動設施建設等多方面內容,為社區文化全面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要充分利用農村學校和家庭等方面的資源,使社區各種文化活動資源實現村民共享,滿足居民的需要。同時發展特色文化,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和地區的優秀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
在進行文化教育的同時要注重進行多種形式的全方位文化建設,充分做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通俗文化與高雅文化相結合,外來文化與鄉土文化相結合,廣泛吸收適合廣大人民群眾的特色鮮明的文化活動與文化項目。以能夠使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依托,通過開展包括文藝活動、科普教育、思想教育、體育活動等多種多樣的文化形式,得到社區群眾的廣泛參與并形成社區文化認同。
(四)加強新農村社區建設的專門人才的培養,使社區文化建設走向正規化、專業化、組織化的軌道
加強社區文化的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社區文化建設的核心力量,創建專門的社區文化建設組織部門,加強對社區文化建設的規劃和管理,充分發揮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開創中國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人才完備、特色鮮明、組織領導到位的新局面。
(五)通過政策導向或其他方面的措施平衡地區之間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的差距
通過文化建設成績突出地區幫助指導文化建設落后地區等方式加快新農村社區文化同步發展;政府通過給予落后地區更大的幫扶力度,縮小地區文化發展差距,推動整個社會社區文化建設的平衡協調發展。
(六)突出新農村社區文化的地區特色和傳統特色
在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中,要發掘地區特色和傳統特色,將地區特有的文化色彩和傳統元素加以發揚,使其成為與現代時尚相互補的新農村社區文化景觀。
作為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社區文化具有教育、娛樂、信息傳播、社區整合等多方面的作用。要通過開展有計劃性、針對性、多樣化的文化活動以實現農村社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完美提升,帶動地區文化發展和傳播,推動社會整體協調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
參考文獻
①馮燕,《淺談在社區文化建設方面的措施和建議》,《科技咨詢導報》,2007年第6期
②王艷艷,《淺談和諧社會建設中社區文化的建構》,《民主》,2007年第2期
③戴一山,《創建和諧家園,構建多元社區文化》,《工程與建設》,2006年第7期
④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⑤夏建中:《社區工作》,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中共蕭縣縣委黨校)
責編:周蕾